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守宫散对S180荷瘤小鼠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致痛模型来评价复方守宫散的镇痛作用。结果:复方守宫散可以明显延长荷瘤小鼠舔后足的时间和显著减少扭体反应的次数。结论:复方守宫散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标签: 复方守宫散 S180小鼠 镇痛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回输后荷黑色素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而探讨透明质酸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体外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获得树突状细胞(DCs),免疫磁珠分选纯化获得CD11c+树突状细胞,经不同浓度透明质酸(HA)刺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p70含量。建立小鼠皮下B16黑色素瘤模型,肿瘤局部皮下回输HA孵育DC后检测肿瘤大小,应用ConA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应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的TNF-α和IFN-γ的表达,以单纯DC回输、生理盐水注射以及正常小鼠(无瘤)组作为对照。结果:在10~100μg/mL范围内,HA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DCs分泌IL-12p70。HA孵育DC处理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杀伤活性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D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透明质酸可促进小鼠骨髓DC的成熟;透明质酸孵育的DC通过增强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透明质酸 成熟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扶正化积方对H22荷瘤小鼠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下H2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FZHJF组(40.95g/kg)、5-氟尿嘧啶组(5-FU)(0.2mL/10g)和联合给药组(FZHJF+5-FU),连续给药12d后,采集肿瘤与脏器称重并计算抑瘤率、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并对各组肿瘤外观和肿瘤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病理结果显示均为典型的肝细胞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瘤重均显著减小(P〈0.05);而联合用药组的瘤重显著小于5-FU组和FZHJF组(P〈0.05),肿瘤外观图也显示联合给药组瘤块小于FZHJF组和5-FU组。扶正化积方单独使用的抑瘤率为40.5%,联合5-FU后,抑瘤率达到66.7%,大于两者合并用药后的理论相加效应值65.6%;与5-FU组比较,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FZHJF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5-FU组(P〈0.05)。结论:扶正化积方对H22肝癌荷瘤小鼠的化疗具有增效和减毒双重作用。

  • 标签: 扶正化积方 5-氟尿嘧啶 增效 减毒
  • 简介:目的考察吉非替尼脂质体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吉非替尼脂质体,利用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度,以S180荷瘤小鼠为动物模型,给药剂量分别为20mg·kg^-1及40mg·kg^-1,计算抑瘤率、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吉非替尼脂质体体外释放度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高剂量组的相对质量抑瘤率为72.02%,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脂质体对小鼠S180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其免疫系统没有明显损伤。

  • 标签: 吉非替尼 脂质体 释放度 药效学
  • 简介:狐狸先生又带着一封信和一大笔钱来到鼠村。鼠村里的老老少少无不热情十足地包围着他。狐狸先生把信和钱交到憨憨妈妈的手里,说:“你的儿子憨憨要到国外发展了。这是他写给你的信和留给你的生活费。”

  • 标签: 狐狸 小鼠 国外发展 生活费
  • 简介: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14、21、28d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9.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7.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8.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3.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 标签: 原位肺移植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目的观察四磨汤滴丸对不同机能状态(正常、抑制及亢进)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对正常小鼠、肠亢进小鼠、肠抑制小鼠口服灌胃给予四磨汤滴丸,测量小鼠小肠全长及半固体糊状物在小肠中的推进距离,计算小肠推进率。结果四磨汤滴丸低、中、高剂量组对正常小鼠的胃肠运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或P〈0.01),对肠抑制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对肠亢进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四磨汤滴丸对胃排空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对肠道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同等剂量下与已上市的四磨汤口服液比较,上述作用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四磨汤滴丸 胃排空 胃肠运动 肠亢进 肠抑制 小肠推进率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舌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取胚胎第13.25天(E13.25)及E15.5小鼠舌组织。应用Affy-metrixMouseGeneChip,对胎鼠舌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应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基因进行功能和聚类分析。结果:基因功能和聚类分析表明,在E13.2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Exo1、Gsk3B、Kif20b、Skp2)和细胞粘附因子(Neo1、lama1)等相关。在E15.5高表达的基因主要与细胞骨架(titin、Hspb7)相关。结论:小鼠舌组织增殖和特化与细胞周期和细胞粘附基因相关,舌组织分化和成熟主要与细胞骨架相关。

  • 标签: 舌肌发育 细胞周期 细胞粘附 细胞骨架 小鼠
  • 简介:(1.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儿科519100;2.广东省珠海市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研究生519100)摘要目的观察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后肺组织的气道炎症及胶原沉积的分级。方法48只RSV感染Balb/c小鼠分别予感染后当天、3天、7天、14天,采用HE及VG染色观察气道外周炎症分级和气道胶原沉积分级。结果1、RSV感染组气道炎症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V感染组在感染第7天时气道炎症分级达最高峰,在感染第14天时,气道炎症分级下降(P<0.05)。2、RSV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当天至第7天未见明显胶原沉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感染第14天时,气道外周可见明显胶原沉积(P<0.05)。结论RSV感染Balb/c小鼠后气道的炎症至少持续至感染后14天;在感染14天时气道外周可见明显的胶原沉积。

  • 标签: RSV Balb/c小鼠 气道炎症 胶原沉积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239-01
  • 简介:目的比较逍遥篓贝散联合顺铂与单药顺铂对乳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及并分析逍遥篓贝散是否能减少顺铂的不良反应,期望为临床应用中药逍遥篓贝散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乳腺癌细胞系MCF-7荷瘤小鼠模型,将12只裸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以肿瘤生长情况和抑瘤率为指标,观察各组药物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小鼠的一般情况、血清肌酐、尿素氮为指标,观察联合用药是否能减少顺铂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逍遥篓贝散联合顺铂组与单药顺铂组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成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逍遥篓贝散联合顺铂组和单药顺铂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逍遥篓贝散联合顺铂组荷瘤小鼠一般情况好于单药顺铂组,并且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单药顺铂组(P〈0.05)。结论逍遥篓贝散具有抗肿瘤作用,与顺铂联合使用,在增加抑瘤作用的同时,可一定程度减少顺铂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逍遥篓贝散 顺铂 乳腺肿瘤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及左旋肉碱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方法46只C57BL/6小鼠喂食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运动组(E组)、左旋肉碱组(L组)和左旋肉碱加运动组(LE组)4组。6周后采集血液、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水平及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脂蛋白脂酶(LPL)、载脂蛋白E(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CD36的基因表达。结果运动与左旋肉碱补充均使肥胖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而运动跟肉碱同时处理效果更佳。运动显著增高了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运动结合肉碱补充显著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运动与肉碱同时处理均显著上调LPL、ApoE和CD36的基因表达(P<0.05)。单纯运动补充能显著提高LPL和ApoE的表达,同时显著降低LDLR的表达。结论运动结合左旋肉碱补充通过刺激LPL、ApoE和CD36的表达调节胆固醇的水平,运动主要通过LPL、ApoE和LDLR调节胆固醇代谢,而单纯左旋肉碱补充对胆固醇代谢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运动 左旋肉碱 胆固醇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氟对小鼠磨牙牙胚发育的影响。方法建立氟对小鼠牙胚形态学影响的模型,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氟含量环境中,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发育的钟状期成釉细胞形态的变化,并同时观察无氟培育小鼠对照实验。结果在剂量为2mg/kg以上的小鼠磨牙的钟状期有不同程度滞后发育的现象,在剂量为2mg/kg及以下的小鼠磨牙钟状期发育并无明显变化。结论小鼠磨牙发育中,氟含量在2mg/kg以上浓度时对牙胚发育是有影响的。

  • 标签: 氟含量 牙胚发育 磨牙
  • 简介:摘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是因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10000~1/15000,外显率接近100%,FAP是最常见的肠道息肉病,最突出的特点是消化道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常造成消化道出血、梗阻等合并症,息肉还可以癌变为结直肠癌,约占结直肠癌总发生率的1%。APCmin/+小鼠的APC基因850位密码子发生无意义突变,导致APC基因的转录在850位基因处终止,形成截短的APC蛋白,APCmin/+小鼠由于这种突变会造成肠道多发腺瘤,尤其是小肠段多见,其一直被用作研究FAP的动物模型。

  • 标签: 代谢组学 FAP 氨基酸 APCmin/+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肺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模型,将小鼠分为3组,分别给予10和30mg/kg/d莫西沙星及生理盐水(对照),每组18只,疗程7d,观察抗菌活性。结果给药后随着给药剂量和次数增加,细菌出现明显下降。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疗效明确,本研究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莫西沙星 肺炎克雷伯菌 小鼠 疗效
  • 简介:目的:HO-1基因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抗运动性疲劳作用。方法:饲养、适应性运动BDFl小鼠,6周龄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锌原卟啉药物抑制组、钴原卟啉药物诱导组、HO-l转基因组,每组均使用动物跑台进行力竭运动,并分为力竭后即刻组和力竭后24h组。利用RT—PCR、Western-blot、动力学法、两点法及考马斯亮兰法分别测定各组HO-1mRNA及蛋白表达量、血清CK、BUN、尿蛋白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力竭运动后HO-1mRNA表达增加,其余三组变化不大,生理盐水组和药物抑制组力竭后即刻HO-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运动前,运动后24h则明显下降,药物诱导组则力竭运动后24hHO-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运动前和力竭运动后即刻水平,且运动前高于运动后即刻;药物诱导组和转基因组小鼠力竭运动时间较生理盐水组和药物抑制组长,且均有统计学差异;药物诱导组CK、BUN和尿蛋白清除均较快,药物抑制组则均较慢;转基因组CK、BUN清除较快,但尿蛋白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力竭运动可以诱导野生型小鼠骨骼肌HO-1表达增加,对HO-1高表达小鼠影响不明显;一定范围内高表达HO—l能够增强小鼠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 标签: HO-1 运动性疲劳 运动时间 CK BUN 尿蛋白
  • 简介:目的:随着人参药用和保健价值的不断发掘,人参皂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人参皂苷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为空白领域,本实验旨在探明人参皂苷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人参皂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有机溶剂法提取人参皂苷,将正常BALB/c小鼠按2mg/0.1kg人参皂苷进行连续灌胃饲养,分别在灌胃第10d和第13d无菌收集小鼠粪便,提取肠道细菌基因组总DNA,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菌群结构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并将感兴趣的优势条带进行切胶、测序分析,对获得的序列在Gene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灌胃人参皂苷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荧光假单胞菌和丁酸梭菌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人参皂苷使小鼠肠道的菌群结构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天然的人参皂苷口服很难被直接吸收利用,因此推测人参皂苷可能以肠道菌群作为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靶点,进而行使提高健康水平等保健功能。

  • 标签: 人参皂苷 肠道菌群 PCR-DGGE
  • 简介: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改善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造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当归芍药散大剂量组36g/kg、当归芍药散中剂量组24g/kg、当归芍药散小剂量组12g/kg,连续灌胃4w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检测,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Aβ40、Aβ42和β-位点APP切割酶(BACE1)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当归芍药散36g/kg,24g/kg,12g/kg剂量组可明显缩短第4天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当归芍药散36g/kg,24g/kg剂量组延长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当归芍药散36g/kg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海马区BACE1水平,减少Aβ40和Aβ42生成。结论:当归芍药散可改善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可能通过减轻Aβ对海马区神经元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当归芍药散 糖尿病 认知障碍
  • 简介:背景:急性肝功能衰竭(AHF)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病因复杂、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目的:研究尼克酰胺在AHF小鼠中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700mg/kg和脂多糖10μg/kg建立小鼠AHF模型。将54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尼克酰胺对照组、AHF模型组、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400、800、1000mg/kg),检测ALT、AST、TNF-α和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将另外40只小鼠分为AHF模型组、0.9%NaCl溶液组以及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动态观察72h内的小鼠死亡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尼克酰胺对照组相比,AHF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明显,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以低、中、高剂量尼克酰胺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尼克酰胺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生存率分别为37.5%、62.5%、100%,均显著高于AHF模型组(P均〈0.05)。结论:尼克酰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而对AHF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提高小鼠生存率。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急性 烟酰胺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