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药物限定日剂量法在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度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品种,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均位列第一,其中DDDs排序第一均为头孢呋辛钠。结论:2015年度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基本合理的,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监管,以全面推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标签: 限定日剂量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限定日剂量在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门诊与住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进行分析。结果门诊DDDs排序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头孢克洛,金额排序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克洛、头孢噻肟;住院DDDs排序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硫脒、头孢噻肟钠;金额排序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钠、头孢美唑、头孢硫脒。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仍然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情况,提示相关人员应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 限定日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且自愿采用药物流产的妇女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甲组使用剂量为1.2mg,乙组使用剂量为0.6mg。比较分析两组流产效果、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间等。结果甲组完全流产37例,占比74.0%;不完全流产13例,占比26.0%,而乙组完全流产30例,占比60.0%%;不完全流产20例,占比40.0%,甲组流产效果显著优于乙组(P<0.05)。用药后,甲组出血量情况与乙组相比显著较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组出血时间为(9.6±2.5)d,显著少于对照组(15.2±3.2)d,且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大剂量的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药物流产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能显著减少流产出血时间以及出血量,并提高完全流产率,因此值得推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瘢痕子宫 药物流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132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3组剂量组A、剂量组B、剂量组C,应用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应的药物剂量分别为20、40、80mg/d,并继续使用30d。对患者在整个试验过程中C反应蛋白(CP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情况予以监测。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病人CRP、CK-MB、LDL指标均显著改善,且剂量组C病人CRP、CK-MB、LDL指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应用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对于病人血脂水平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比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适用于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C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传染病,以往结核病的发病率出现升高的情况,主要由于没有对结核病患者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患者不能正规用药。而且使用的抗结核药物服药量较大,药物种类较多,服用的方法比较繁琐,很难得到患者的配合。因此,研究服用简单的抗结核药物就非常重要。本文中就新型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剂的效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 复合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的降脂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均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用药剂量为20mg/d,观察组患者用药剂量为40mg/d,对比两组患者降脂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并且两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40mg/d辛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显著,并且不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不同剂量 他汀类药 短期应用 降脂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与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药物流产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6例患者。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观察组给予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对比两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治疗有效率、转经时间、流产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转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低剂量米非司酮,既可改善阴道出血症状,减少转经时间,又可提高阴道出血治疗效果及流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剂量米非司酮 药物流产 阴道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他汀类药物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48例,达标率为80.0%;对照组患者60例患者血脂达标患者35例,达标率为58.3%;两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之间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不良反映率为20.0%明显高于观察组5.0%的不良反应率。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明确,有较好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动脉僵硬度,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 他汀类药物 小剂量 动脉僵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期间收治的 84例健康体验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2例,其中参照组在螺旋 CT检查中采用常规剂量,研究组患者在螺旋 CT检查中采用低剂量,观察和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参照组 42例受检者平均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 272.80±30.75) mGY、( 3521.39±397.77) mAs、( 11.53±0.28) mGY、( 246.28±29.50) mGY•cm,研究组 42例受检者平均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 71.62±7.84) mGY、( 914.26±112.28) mAs、( 2.70±0.26) mGY、( 62.23±6.55) mGY•cm,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受检者的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各指标参数之间的比例分别为 26.21%、 25.69%、 23.56%、 25.20%。结论 在肺部螺旋 CT扫描中应用低剂量放射剂量,具有辐射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与常规剂量间的比列大约为 25.69%,因此能够广泛的应用与早期肺癌高危人群的检查当中,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螺旋 CT 放射剂量 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肺部低剂量螺旋 CT放射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4年 7月 -2015年 7月期间收治的 84例健康体验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扫描结果。结果 研究组受检者的放射剂量、毫安秒、 CT权重计量值、剂量长度乘积都要显著低于参照组, p< 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检者各指标参数之间的比例分别为 26.21%、 25.69%、 23.56%、 25.20%。结论 在肺部螺旋 CT扫描中应用低剂量放射剂量,具有辐射量少、成本低等多方面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螺旋 CT 放射剂量 低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儿科重症感染患儿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分析。结果虽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0%高于对照组87.50%,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虽研究组7.5%略低于对照组10%,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儿科重症感染疾病上可考虑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剂量其治疗疗效差异不大,所以,临床需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危产妇且采取剖宫产分娩孕妇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甲组采用小剂量缩宫素,乙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丙组采取缩宫素联合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比较三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甲组手术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显著长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h出血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产妇2-24h出血量显著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术中和术后2h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术中和术后2h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小剂量缩宫素联合前列腺素类药物能减少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安全性高。

  • 标签: 高危产妇 剖宫产 产后出血 缩宫素 前列腺素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U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2×105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于30min内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00%,心电图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3.33%,心电图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UA安全有效。关键词尿激酶;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疗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6年4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UA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2×105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于30min内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00%,心电图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3.33%,心电图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UA安全有效。

  • 标签: 尿激酶 不稳定型心绞痛 溶栓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16层螺旋CT低量扫描在不同准直器宽的辐射剂量的对比,从而为肺部低剂量检查提供最有效的扫描参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8例肺部低剂量检查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49例患者)与对照组(49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1.5mm×16准直器宽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0.75mm×16准直器宽检查,两组患者在扫描周期、管电压、重建层厚以及有效mAs均相同,?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准直器宽度扫描剂量的CT剂量、扫描时间以及螺旋扫描的毫安秒。?结果实验组的49例患者准直器宽扫描剂量的CT剂量指数为1.38,对照组则为1.57,实验表明实验组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扫描时间为(4.85±0.29)s,对照组的扫描时间为(9.21±0.68)s,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螺旋扫描的mAs为(179.23±16.86),对照组螺旋扫描的mAs为(294.15±18.0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检查中采用1.5mm×16准直器宽进行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检查时间,降低患者的扫描剂量的CT剂量指数及螺旋扫描的mAs指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放射剂量 准直器宽 肺低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黄连阿胶汤辨证加减对阴虚火旺型老年卒中后失眠患者总体睡眠状态及失眠药物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10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100例阴虚火旺型老年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连阿胶汤,2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其治疗有效率及失眠药剂量,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价其睡眠状态,同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情绪改善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观察组PSQI、ISI、HAMA、HAMD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PSQI、ISI、HAMA、HAMD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PSQI、ISI、HAMA、HAMD评分下降更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4,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辨证加减可有效改善老年卒中后失眠患者总体睡眠状态,降低其失眠药用药剂量,且不会增加西药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黄连阿胶汤 辨证加减 阴虚火旺型 卒中 失眠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