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据WangL2017年1月20日[ACSOmega,2017,2(1):154-163.]报道,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和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能够靶向作用胰腺癌组织的新型荧光探针,用于手术中癌症组织的筛查和手术前癌症的检测。该探针并不需要对其结合来靶向胰腺癌组织,其能够在4种水平下帮助科研人员对肿瘤组织可视化,即器官层面、切除的组织层面、单细胞层面及亚细胞器层面。胰腺癌患者存活期不超过1年,在未来15年里胰腺癌或将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

  • 标签: 胰腺癌细胞 荧光探针 胰腺癌组织 靶向作用 科研人员 OMEGA
  • 简介: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Zn^2+荧光探针BMPD,并利用元素分析、核磁、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探针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实验研究了探针分子BMPD对Zn^2+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探针BMPD对于Zn^2+表现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而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其他金属离子对此探针荧光则没有影响,因此该探针可对Zn^2+选择性识别.

  • 标签: 合成 荧光探针 锌离子 识别
  • 简介:据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获悉,该学院通过国际合作,成功合成了2个罕见的纳米孔稀土金属一有机骨架材料,该材料可作为荧光探针高效检测铁离子等金属离子浓度,可为皮肤病和贫血症等疾病中Fe^3+的定量分析以及环境中Fe^3+的监测提供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

  • 标签: 定量检测 荧光探针 稀土金属 新材料 合成 FE^3+
  • 简介:不久前,科学家宣布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具有荧光皮肤的树蛙。这种树蛙叫作南美圆点树蛙,它们在受到紫外线光束照射后,皮肤能够发出蓝绿色的荧光。自此,发光生物大家族中又有了一位新成员。

  • 标签: 荧光 热带雨林 南美洲 科学家 紫外线 皮肤
  • 简介:为了深入研究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canningnear-fieldopticalmicroscope,SNOM)光纤探针导光特性,我们利用VirtualLabFusion光学软件,仿真研究了光纤探针内部的光场分布.结果显示,光纤探针内部的光场分布呈固定的花样;中轴线光场具有峰值结构,其最大值位于探针出口前120nm处;这个最大峰值随着光纤外层铝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随着光源偏振态的变化呈现正弦的分布.

  • 标签: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光纤探针 VirutalLab Fusion软件 偏振态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肉类食品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其引发的食物中毒比例也逐步增多,这些都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由此可知,我们需要借助相应的科学技术对其病菌进行检测。本篇文章针对人们日常食品安全检测常见的两类技术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即核酸探针和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下面向大家简单阐述有关详细内容。

  • 标签: 核酸探针技术 PCR技术 食品检验 应用 总结
  • 简介:采用活性溶胀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表面修饰有羧基的彩色且在特定激发下释放荧光的聚苯乙烯微球。采用乳液聚合首先制备尺寸均一的苯乙烯纳米小球作为可溶胀活性种子,采用丙烯酰化的染料分子作为共聚单体,从而制备得到有色苯乙烯微球。所得到的有色微球进一步作为种子,通过溶胀法负载稀土配合物进行荧光标记,并再次通过乳液聚合使其包裹在微球内。为了便于生物分子偶联,在聚合过程中引入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化共聚单体,从而使所得微球表面被羧基功能化。

  • 标签: 标记 无皂乳液聚合 彩色 荧光 羧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筛查朱砂真伪的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朱砂真伪样品Hg元素含量并比较。结果真伪样品中Hg元素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结论本法所作的元素特征谱可简捷快速、直观有效的鉴别朱砂真伪及伪劣品中有害元素的引入来源作出识别和判断,有望应用于其他中药的鉴定,可以作为现场筛查朱砂真伪的方法。

  • 标签: X射线荧光 朱砂 鉴别
  • 简介:采用荧光检测技术,用一定波长的光激发叶绿素a发生荧光,根据检测荧光强度实现对叶绿素a浓度的测定。检测仪无需取样,可直接投入环境水体中直接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功耗低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叶绿素A 荧光检测 激发光 叶绿素浓度
  • 简介:激光白光光源在固体照明方面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由于激光二极管与发光二极管性质的不同,使得激光白光光源亟待解决的问题仍右许多.简述了国内外激光白光的研究进展,从激光二极管的性质出发阐述了实现激光白光照明的基木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验研究了提高激光白光照明效率的可行性.

  • 标签: 激光白光 照明 光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探针搔刮对泪小管炎疾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泪小管炎疾病患者采取抗真菌或抗细菌型注射液冲洗以及滴眼液和口服抗真菌或抗细菌型药物联合治疗;研究组泪小管炎疾病患者进行泪道探针搔刮治疗。结果在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泪小管炎疾病患者中有20例痊愈,有4例有效,有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泪小管炎疾病患者的总有效率多出16%,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泪小管炎疾病患者中痊愈例数有20例痊愈,有4例有效,有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较对照组泪小管炎疾病患者的总有效率多出24%,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探针搔刮的治疗方法能使结石有效排除,提高泪小管炎疾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泪道探针 搔刮 泪小管炎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快速鉴别炉甘石真伪的方法。方法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炉甘石真伪样品Zn元素含量并比较。结果真伪样品中Zn元素含量有着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可以准确、快速地对炉甘石的真伪进行鉴定。

  • 标签: X射线荧光 元素分析 炉甘石 真伪鉴别
  • 简介:摘要渗透探伤包括着色渗透探伤与荧光渗透探伤两种,本文主要从操作过程,灵敏度,及危害程度等,比较这两种探伤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今后选择哪一种渗透探伤的方法有所帮助。

  • 标签: 渗透探伤 着色渗透探伤 荧光渗透探伤
  • 简介: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在室外操作的荧光渗透检测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荧光渗透法因受检部件体积、重量较大搭建暗室带来的困难。借助表面缺陷模拟试块,获得了高强度紫外线辐照度与环境白光照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确定了无暗室荧光渗透检测方法的基本流程,为无暗室荧光渗透检测技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 标签: 荧光渗透室外 无损检测 紫外线辐照度 白光照度
  • 简介:紫外荧光粉作为一种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防伪领域中。本文从市场获得紫外光下呈现绿色的14种荧光粉,通过测试其荧光光谱及粉末衍射,比较研究荧光光谱的峰型、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以及粉末衍射的图案。结果发现仅有1种荧光粉呈现三价稀土铽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其余13种,根据荧光光谱和粉末衍射图案的相似度可分为四组,前三组组内荧光粉之间的荧光防伪效果和结构均非常接近,第四组组内三种荧光粉虽然结构略有差异,但荧光防伪效果却非常接近,后13种荧光粉表现出较低的伪造难度。本文通过14种市售样品的初步研究,对紫外发绿光的荧光粉进行了初步分类,可望为紫外荧光防伪新材料的研发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 标签: 防伪 紫外激发 荧光粉 绿色荧光 市场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生物素探针分子杂交检测血清乙肝病毒 DNA的结果。方法 针对 60例不同人群乙肝病毒经 RPHA、 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五项指标后分为三组,分别为 HBsAg,HBeAg,抗 -HBC三项阳性组( n=24);单项抗一 HBC阳性组( n=25)乙肝五项指标皆阴性组( n=11),对三组病例检验后的阳性数、 HBV-DNA的检出和 HBsAg,HBeAg滴度之间的关系、 HBV-DNA的检出和被检验者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结果 检测出 HBV-DNA阳性 14例,占总数的 23.33%, HBV-DNA的检出和 HBsAg,HBeAg滴度之间关系不大。在 14例被检验者中,有 5例为肝功能异常,异常率为 35.71,对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人群,体内病毒复制和感染性以及预后判断均需要慎重对待。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的检测 杂交检测 乙肝病毒 DNA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生物素探针分子杂交检测血清乙肝病毒 DNA的结果。方法 针对 60例不同人群乙肝病毒经 RPHA、 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五项指标后分为三组,分别为 HBsAg,HBeAg,抗 -HBC三项阳性组( n=24);单项抗一 HBC阳性组( n=25)乙肝五项指标皆阴性组( n=11),对三组病例检验后的阳性数、 HBV-DNA的检出和 HBsAg,HBeAg滴度之间的关系、 HBV-DNA的检出和被检验者肝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结果 检测出 HBV-DNA阳性 14例,占总数的 23.33%, HBV-DNA的检出和 HBsAg,HBeAg滴度之间关系不大。在 14例被检验者中,有 5例为肝功能异常,异常率为 35.71,对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人群,体内病毒复制和感染性以及预后判断均需要慎重对待。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的检测 杂交检测 乙肝病毒 DNA
  • 简介:【摘要】: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是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基础上演变起来,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核算定量技术。与常规 PCR 相比,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根据 PCR 产物中莹光信号的强度定量 , 不仅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和自动化程度,而且有效解决 PCR 污染等问题,实现了检测质量的飞跃 . 当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多种领域的研究,本文对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做一系统性综述。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沸水浴中王水消解地质矿样样品,加入尿素去除HNO3,利用盐酸铁盐作为掩蔽剂消除共存元素干扰,首次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质矿样中硒的快速检测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GBW07402、GBW07404和GBW07407验证,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7%~1.89%之间,加标回收率为94.00%~104.67%。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11ng/mL和0.37ng/mL。与其它消解方法对比,本方法消解时间为1h,适用于地质矿样中硒的快速测定。

  • 标签: 沸水浴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尿素 盐酸铁盐
  • 简介:采用UV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双倒数法,在pH=7.40的缓冲溶液中系统研究小分子荧光素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摩尔比法确定小分子荧光素与β-环糊精的包合比n_(β-CD):n_(FL)=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30×10~4L/(mol·cm).双倒数法确定结合常数K~Θ18℃=7.21×10~5L/mol.热力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1)Δ_rH_m~Θ=7.93×10~4J/mol,Δ_rH_m~Θ为正值,说明包合作用吸热;(2)Δ_rG_m~Θ291.15K=-3.27×10~4J/mol,推测β-环糊精与荧光素的包合作用有自发进行的可能;(3)Δ_rS_m~Θ291.15K=384.68J/(mol·K),由此可知,β-环糊精与荧光素的相互作用为熵所驱动.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 标签: 荧光素 Β-环糊精 包合物 包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