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代表日本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最高奖项,第一百四十八届和直木近目揭晓。荣获的足黑刚夏于(75岁)的《abさんこ》,直木则是朝井リョゥ(23岁)的《何者》与安部龙太郎(57岁)的《等伯》。

  • 标签: 通俗文学 芥川奖 纯文学
  • 简介:2009年7月15日,第141届揭晓,44岁的矶崎宪一郎凭《最终的栖身处》以压倒性的优势从6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第141届评选委员会会议于当日下午5时在东京筑地的新喜乐高级餐厅召开。池泽夏树、石原慎太郎、小洋子、川上弘美、黑井千次、高树伸子、宫本辉、村上龙和山田咏美等9位委员悉数出席,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讨论,最终决定把奖项授予矶崎宪一郎的《最终的栖身处》。矶崎宪一郎1965年出生在日本千叶县我孙子市,1983年从东京都都立上野高中毕业,1988年从早稻田大学商学部毕业,同年开始到现在一直是公司职员。2007年以《最重要的孩子》获得第44届文艺,从而登上日本文坛。2008年,《眼睛和太阳》入围第139届候选名单。2009年发表的新作有《世纪的发现》和《绘画》。《最终的栖身处》主要描写的是经历过几次婚外恋情的某一制药公司职员,在得知自己有了女儿之后,终于领悟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小说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与妻子并无默契,曾一度决意离婚。如果在即将分手的那个夜晚妻子没有吐露怀孕的真情,他将失去自己最终的“栖身处”。作品描述了主人公长达20年的婚姻生活,像一个个生活的断片一样,把时间累积了起...

  • 标签: 出炉纪实 奖出炉 描绘时间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获得第164次的作品《偶像失格》这部小说,论述了该作品与应援文化的关系,并分析了日本的相关内容。

  • 标签: 偶像失格 宇佐见铃 应援文化 日本文学
  • 简介:2012年7月17日,第147届与直木在东京揭晓,两位女性作家鹿岛田真希和过村深月力压群雄,凭借《黄泉巡游》和《没有钥匙的梦》分获与直小奖.一、两位青年女作家鹿岛田真希,197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原名盛田真希.高中时代着迷于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文学,受作品世界影响加入日本正教会,这使得她以后的作品多具宗教意味.在就读白百合女子大学文学部法国文学专业期间,阅读了普鲁斯特等作家的大量作品,毕业论文以茱莉亚·克里斯蒂娃为研究对象.

  • 标签: 写实主义芥川 奖直木 奖述评
  • 简介:一2010年7月15日,由口本文学振兴会主办的第143届、直木评选会在东京新喜乐酒店召开.8月20日两的颁奖典礼在东京会馆举行.35岁的赤染晶子凭折桂日本最重要的纯文学新人--;46岁的中岛京子借荣获只本大众通俗文学的人气权威奖项--直木.

  • 标签: 历史现实 奖直木 奖述评
  • 简介:7月17日,第149届、直木在东京揭晓,两位女性作家藤野可织和樱木紫乃凭借《指甲与眼睛》(亦译《爪与目》)和《皇家旅馆》分获这两项素有日本文坛“奥斯卡”之称的大奖,各得奖金100万日元。

  • 标签: 芥川奖 平凡生活 扭曲 女性作家 奥斯卡
  • 简介:文学始于1935年,素有日本文坛“奥斯卡”之称。2013年7月17日,第149届文学在日本东京新喜乐饭店揭晓,来自京都的80后女作家,年仅33岁的藤野可织凭借《指甲与眼睛》夺得桂冠。

  • 标签: 获奖作品 眼睛 指甲 芥川奖 弱者 日本东京
  • 简介: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坛优秀的小说家,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早期小说《鼻子》、《地狱变》、《杜子春》中的三个主人公禅智内供、良莠、杜子春都是龙之介塑造较为成功的小人物形象,三者虽然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等各有不同,但他们鲜明而饱满的形象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性。正是活生生的小人物形象的刻画,再造性想象力的发挥、心路历程的探索支撑了文学对人性这一主题的探讨。

  • 标签: 早期小说 美学特色 小人物形象 芥川龙之介 《地狱变》 《鼻子》
  • 简介:面对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龙之介全集》,便是面对一颗纯粹、深邃的心灵。煌煌五大卷,洋洋三百万言,乳白色封面,装帧设计朴素大方。他是迄今唯一的一位能在中国出版全集的日本作家。由主编高慧勤、魏大海以及陈生保、郑民钦、罗兴典、林少华等十五位合译,个个都是日本文学翻译界的佼佼者。

  • 标签: 文艺出版社 芥川龙之介 全集 感言 装帧设计 文学翻译
  • 简介:《奉教人之死》:“中国盒子”“中国盒子”是西方人发明的一个词,指那种大盒子里套小盒子的“套盒”,有时人们也用来比喻故事中套故事的叙述方式。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奉教人之死》就有点“中国盒子”的味道。首先来看最外面的盒子:罗连若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孤儿,大难不死,被教堂收养。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中国 叙述方式 短篇小说 人之死 西方人
  • 简介:在群星闪烁的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龙之介可说是格外耀眼的一颗。他初登文坛时的辉煌,作品的新奇别致,创作的数量和独到的风格本巳令人(?)目,而他独特的生涯更给他的作品增添了一抹异样的色彩。一九二七年七月,在留下一百四十多篇小说和众多的散文,诗歌、杂文、游记之后,他自我结束了三十五岁的生命。他的作品和人生给后人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前期创作 日本近代文学史 地狱图 三十五岁 芋粥
  • 简介:龙之介的汉诗与其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不同,未获得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多为友人间吟诵唱和的的汉诗,反映了作者鲜为人知的更为真实的一面。本文通过分析的早期汉诗作品,阐明文学创作的原动力及其文化背景等问题,这是全面把握文学本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汉诗 新文明 传统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当代纯文学奖项和大众文学奖项直木的由来、发展、特点、异同、变化趋势以及两对日本当代文学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指出在缺少文学流派的日本当代文学史中,两即是两大流派,切实起到了推陈出新、壮大当代日本文学创作队伍的作用。功不可没。可谓是当代日本文学园地不可或缺的两朵奇葩。

  • 标签: 当代文学史 日本文学 大众文学 芥川奖 文学流派 文坛
  • 简介: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不容忽视的存在,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龙之介的死,标志着大正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坛的落幕.龙之介与中国文学和文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龙之介与中国古典诗歌、其取材于中国古籍的小说以及其与中国文坛三个方面探讨龙之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中国文学 比较 联系
  • 简介:龙之介之所以被誉为大正时期的“鬼才”作家,不但因为他擅长写突出的鼻子,丑陋的河童,幽森的罗生门,扑朔迷离又无解的密林,还是因为这些诡谲意象所承载的与世界背离的情感和思想。所谓“人生不过是一行波德莱尔”像他所喜爱的波德莱尔一样,的作品无不浸透了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对生存的怀疑,对死亡的关照。不论是任何题材,那种笼罩他作品的悲剧色彩一直不曾消失。他笔下的人物常用令人震撼的死亡方式传递出惊心动魄的美感。

  • 标签: 地狱变 芥川龙之介 地狱
  • 简介:《奇遇》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龙之介根据《剪灯新话》中的《渭塘奇遇记》改编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对原著进行了大胆的改写,改变了原著神契婚姻的主题,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本文对《奇遇》和《渭塘奇遇记》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解读龙之介的创作技巧,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借鉴以及小说中蕴含的爱的礼赞。

  • 标签: 奇遇 改编
  • 简介:鲁迅是中国最早翻译龙之介小说的译者,其选择的眼光与阐释的深度,既有“五四”时代的特点,也见得出独特的个性;由于深刻的共鸣,鲁迅在小说创作中对龙之介有所借鉴,初期在人物刻画与整体构思上借鉴的色彩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借鉴逐渐淡化、内在化,较多的情形是灵感激发,心弦共鸣,杂取兼收,为我所用,新翻杨柳,别开生面。人性深层的把握更为自觉,个性解放与人道关怀的矛盾有所揭示;在古代题材的小说中,鲁迅不仅有对传统文化的澄清,而且也有倾情的弘扬,显示出鲁迅的传统文化观的弘放与深邃。鲁迅不仅是龙之介在中国的知音,而且二者各具独创性的小说成为中日文坛相映生辉的双璧。

  • 标签: 鲁迅 芥川龙之介 小说世界 遇合
  • 简介:摘要龙之介的《杜子春》是1920年刊登在儿童文艺杂志《赤鸟》上的童话小说。他在这部作品里不仅描写了人类最真实的欲望和感人至深的亲情,同时也在故事结尾添上了一抹原典里没有的温情与希望。这部作品里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人生哲理,能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杜子春 教育意义
  • 简介:龙之介《罗生门》是一扇打开丑恶世界的"大门",展现出了一幅人性阴暗的浮世绘。这一短篇小说,从独特叙述视角和叙事结构出发,冷峻地映射了"他人即地狱"的彼时日本社会心理。这种畸形的个体心理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社会心理,发人深思。作品吟唱出了荒凉怪异的灵魂悲歌。通过剥析《罗生门》中的丑恶意象,可以发现作者对现实世界象征引伸出来的深刻思想内涵。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 丑恶意象 隐喻 阐释
  • 简介:摘要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多以题材新颖、构思缜密著称,擅长古典翻案小说的他在原著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自然描写和心理描写,使得原著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赋予了文章新的寓意。本文以其早期作品《鼻子》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例,结合全文内容以及作者的个人体验来分析这段自然环境描写中所暗含的悲剧意象。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鼻子》 悲剧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