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固定与缝合补修复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固定)和对照组(缝合补)各5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异物感、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并发症(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复发率等临床指标差异性,观察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9、12个月的异物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和1、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2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固定与缝合补修复腹股沟疝的并发症均较少且无复发情况,使用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异物感,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但其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 标签: 疝,腹股沟 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 自固定补片 缝合补片 并发症 异物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入住我院采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16例女性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门首次通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方式明显改善;治愈率为100%,术后2年内的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 补片阴道骶骨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Y"形铺置法在腹腔镜女性腹股沟疝经腹腹膜前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TAPP)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TAPP手术(keyhole法)的女性腹股沟疝患者共40例,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据铺置方法的不同分为"Y"形铺置法组21例、常规法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铺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的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完成TAPP手术,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Y"形铺置法组手术时间及铺置时间分别为(54.9±9.0)、(10.8±2.5) min ,常规法组分别为(62.8±11.2) 、(20.3±3.5)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17;t=9.925 、P<0.001)。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 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腹腔镜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术(keyhole法)中,"Y"形铺置法可有效缩短固定铺片时间,从而缩短手术时间,且并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 自固定补片 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善愈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疗效、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方法181例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组93例采用国产善愈行腹膜前间隙置法;对照组88例使用进口行充填式修补法。结果患者全部治愈,大多数患者切口1期愈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住院费用降低很多(p<0.01)。结论用善愈手术患者下地早;较进口片价格低,特别适合在农村医院开展。

  • 标签: 腹股沟疝 补片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巨大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验证善愈加补杰西片在治疗中的效果、注意事项等。方法本组104例全部采用北京天助畅运公司生产的善愈(型号SXB-Ⅰ)加意大利杰西公司生产(HTR01515)聚丙烯作为修补材料。结果所有患者治愈。老年巨大腹股沟疝使用疝愈加杰西效果可靠。

  • 标签: 老年 巨大腹股沟疝 无张力 手术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腹腔镜修补附加胃底折叠术是其主要的手术方式。使用以聚酯编织可吸收亲水薄膜和生物为多,固定器械以Protack和Abstack为主。术后患者早期主要不适为吞咽困难,影像学检查均无复发表现。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满意,并且未见相关并发症。建议重视的选择及固定方法,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粘式修补肋缘下切口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手术治疗的6例肋缘下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经验。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min(45~72min),伤口均一期愈合,发生浆液肿1例(16.7%),无慢性疼痛。平均随访9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粘式修补肋缘下切口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腹部 生物相容性材料 修补
  • 简介: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无张力修补术已成为疝手术的金标准。ProGrip固定的应用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应用ProGrip固定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36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ProGrip 无张力修补术 疝手术 腹外斜肌腱膜 耻骨结节 双侧腹股沟疝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修补与套装修补在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5年至2011年中38例使用单纯和20例使用套装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临床疗效是否存在较大差异。结果58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45~75分钟,平均60分钟,术后住院5~7天,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应用单纯与套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手术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 单纯补片 套装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固定和缝合补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拟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实际手术治疗情况,将其分为A组(固定,46例)和B组(缝合补,4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但2组术后卧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止疼药使用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疼痛均达到高峰,此后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情况明显好转(P<0.05),其中A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VAS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固定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量,术后短时间内疼痛感更轻,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疝,腹股沟 经腹腹腔镜疝修补术 固定补片 缝合补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固定片在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前景并总结术中放置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由同一术者行TE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150例临床资料,按使用的不同分为A、B、C组,A组使用聚丙烯外科,B组使用聚酯塑形解剖,C组使用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固定,每组患者50例,比较患者应用不同片在术后复发,术区疼痛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年龄、疝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38,χ^2=0.474,P=0.180、0.976),各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3,P=0.365),但在需要钉合固定固定术区疼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7,P=0.049),术中钉合补是术后疼痛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固定费用较高,手术时间C组也较A、B二组长。结论TEP术式在双侧疝,巨大疝环等需要固定时,应用固定比钉合固定片在减轻术后疼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固定不仅没有增加术后复发率,并且手术费用也没有明显增加。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自固定补片 放置技巧
  • 简介:目的探讨固定(聚丙烯和聚乳酸复合补)在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2014年1-12月使用固定进行腹腔镜TEP手术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施行,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57±12)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8±0.9)d,术后出现腹股沟区血清肿1例,尿潴留1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无腹股沟疝复发。结论固定片在TEP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自固定补片 完全腹膜外
  • 简介:目的比较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中钉合固定与医用胶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本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施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钉合固定组(55例)和医用胶固定组(50例)。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疼痛评分、近期疝复发率。结果二组患者均手术顺利,均无近期复发。医用胶组术后疼痛评分比钉合固定组低,但是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医用胶固定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补片固定 医用胶
  • 作者: 郭伟中(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普外科150088)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6期
  • 机构:病人男性,73岁。2000年因直肠癌行Dixion手术,术后两年肿瘤局部复发,于2002年行miles手术,术中应用补片修补盆底缺损;2006年会阴部切口处红肿疼痛,并形成色块,经抗炎治疗,症状缓解,停用抗生素后,很快出现再次感染症状,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遂行脓肿及光性组织切除术,术中发现脓肿根部有直径0.8cm的瘘管,穿过补片,因无法取出补片,而逐层关闭切口,术后两周又形成脓肿,而再次切开引流形成经久的瘘管,每天均有多少不等的脓性分泌物流出,局部换药长达两年之久未愈。2008年行动态瘘道造影,发现该瘘道与小肠相通,诊断为肠瘘。同时全身PET-CT检查和化验肿瘤标志物,排除因肿瘤复发引发肠瘘,由于患者高龄,有心梗病史且为直肠癌患者,故选择局部抗炎保守治疗至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平治疗股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13年3月30例股疝患者,给予这30例股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加以平治疗,对患者的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比较分析。结果股疝患者经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59.86±2.58分钟,均治疗成功,无1例患者存在顽固性疼痛、异物感、麻木感。平均住院时间为6.25±1.22天,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结论给予股疝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加以平治疗,其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并且患者经治疗后的复发率较低。

  • 标签: 平片疝补片 股疝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法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方法。方法27例腹股沟疝行改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其中斜疝21例,直疝6例,并对手术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均无复发。结论改良法TEP是一种有效的疝修补技术,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易掌握、费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式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或北京朝阳医院接受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10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为全部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疝修补术不同固定情况,根据患者及家属选择固定方式分组,将其中48例选择钉合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2例选择医用生物胶固定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统计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对比两组术后12、24、48、72 h时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及拔除尿管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中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效果不同,相比于传统钉合固定方式,医用生物胶固定片在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方面效果更好,且费用更低,安全性高,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缝线悬吊加生物胶固定补片 钉合固定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旨在评估腹腔镜腹侧直肠固定术(LVMR)对直肠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50例直肠脱垂患者,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接受LVMR手术)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并进行了一系列观察指标的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程度、直肠脱垂程度、生活质量改善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实验组中有90%的患者报告直肠脱垂症状明显减轻,而对照组中只有40%的患者出现了类似改善。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估问卷中的总分平均提高了15分,而对照组的患者仅提高了5分。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达85%,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仅为4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LVMR手术对直肠脱垂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LVMR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LVMR手术可以作为治疗直肠脱垂的有效选择。

  • 标签: 腹腔镜腹侧直肠补片固定术(LVMR) 直肠脱垂 症状缓解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疝修补术后补迟发性深部感染去除感染后肠瘘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14年4月共36例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其中5例去除感染术后发生肠瘘,对这5例肠瘘发生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相关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术前均无肠瘘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未见明显肠瘘,去除感染术中也未发现明显肠瘘,但均在手术去除感染24~72h后引流管发现肠液,证明肠瘘发生,肠瘘量约为(15—40)ml/d。发生肠瘘后5例患者均未手术,在给予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后痊愈,随访3个月未见异常。结论迟发性深部感染去除感染后发生微小肠瘘,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对肠管的侵蚀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手术操作因素。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上,充分引流后多能自愈。如何预防的关键是防止对肠管的侵蚀。此外去除感染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损伤肠管。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疝修补术 感染 肠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