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自由基聚合法以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壳聚糖(CS)为原料反应制得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壳聚糖(PNIPAAm/CS)多孔温敏复合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和溶胀率等研究手段对复合膜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膜仍保持其良好的温度敏感性;膜结构随CS含量增加而变得规则,孔径变小,机械性能增强,同时相转变温度略有下降;复合膜内两相间分布比较均匀,未出现相分离;PNIPAAm与CS两相间存在一定的键合作用,主要是CS的羟基和氨基与PNIPAAm中的酰胺基之间形成了氢键结合,这些作用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有一定增强作用。研究还发现,PNIPAAm含量对膜的吸水率和力学性能亦有一定影响。

  • 标签: 温敏性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壳聚糖 复合膜
  • 简介:目的:制备杨梅素环糊精包合物,旨在提高杨梅素水溶性和稳定性,并改善其口服吸收。方法:制备杨梅素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包合物,以载药量、包合率和包合物得率为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杨梅素HP-β-CD包合物最优制备工艺确定为:杨梅素与HP-β-CD摩尔比1∶3,乙醇浓度50%,40℃水浴振摇24h,混合溶液旋转蒸发除去乙醇,过滤,滤液蒸干得固体,真空干燥,得到载药量约5%、包合率约90%的杨梅素HP-β-CD包合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重复,可用于杨梅素HP-β-CD包合物的制备。

  • 标签: 杨梅素 β-环糊精类 包合物 制备工艺
  • 简介:本文采用木薯原淀粉作为主要原料,通过醚化和交联复合变性,制备出了具有较好保水性和冻融稳定性的高粘度羟丙基复合变性淀粉。此外,该产品还具有耐热、耐酸和抗剪切等优点。通过对产品制备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比对,确定最佳的工艺路线为:Na2SO4用量10%,NaOH用量1.0%,反应温度45℃,环氧丙烷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产品反应程度而定。交联剂三偏磷酸钠用量0.03%,反应pH值11,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产品反应程度而定。

  • 标签: 羟丙基淀粉 醚化 交联 高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过滤吸附法处理脂肪颗粒在面部脂肪移植中的疗效。方法从大腿或者腹部抽取脂肪颗粒,将脂肪倒入无纺布上(下垫衬纱布)后对脂肪组织进行纯化后进行面部脂肪移植。采用医、患及第3方对术前及术后照片评估以及Merz美学分级(MerzAestheticsScale)进行术后效果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坏死、结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效果满意。医、患及第三方满意率分别为86.7%、93.3%、90%。参考Merz美学分级标准显示面部的衰老都得到2-3级的改善。结论过滤吸附法处理脂肪颗粒细胞是一种有效可行的脂肪处理方法,适宜用于自体脂肪移植。

  • 标签: 过滤吸附法 脂肪移植 面部填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对角膜内皮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所行的126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631例患者术中仅使用透明质酸钠,第二组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及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结果第一组术后第一天、三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是76例(12%)、50例(8%)、13例(2%)、2例(0.32%)、1例(0.16%),第二组术后第一天、三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是25例(4%)、6例(1%)、4例(0.63%)、0例(0%)、0例(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能有效的保护角膜内皮,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角膜水肿
  • 简介:CrodaPolymerAdditives有三大脂肪酰胺的生产工厂,分别位于英国的赫尔、荷兰的高达、中国的绵阳。

  • 标签: 脂肪酸酰胺 产量 生产工厂
  • 简介:对聚酰胺反渗透膜的结构改进和性能提高仍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对聚酰胺反渗透膜的结构和组成优化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发展作了展望。

  • 标签: 聚酰胺 反渗透 优化
  • 简介:很多人认为,脂肪肝只是小事情,不是病。其实,脂肪肝早巳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不断恶化。它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所以,必须给我们的肝脏减减肥!脂肪肝越来越多简单地说,脂肪肝是肝细胞内异常蓄积增多的脂质,主要是甘油三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还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已发展成为公共健康问题。

  • 标签: 脂肪性肝炎 慢性肝病 肝纤维化 肝细胞 代谢综合征 公共健康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投料(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比14,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5h。结论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的包合率为24.5%,方法可行。

  • 标签: 原花青素 羟丙基-&beta -环糊精 包合物 正交试验设计
  • 简介: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在8~16MPa范围,以2MPa的梯度逐步加压,每梯度压强下胁迫驯化8~10轮,筛选到1株残存率提高5.83个数量级的耐DPCD大肠杆菌突变菌株M8_5。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细胞中脂肪酸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的棕榈一烯酸(C16:1)、十七烷酸(C17:0)、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增加,其总脂肪酸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发现,突变菌株蛋白质组中含量差异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6个,其中DNA结合蛋白H-N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外膜蛋白F(OmpF)、30S核糖体蛋白S2、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含量上调,延胡索酸还原酶铁-硫蛋白簇含量下调。突变菌株十七烷酸含量增加与其DPCD耐受性提高有关,H-NS,MnSOD和OmpF蛋白含量上调有利于突变菌株DPCD耐受性的提高。

  • 标签: 高密度二氧化碳 大肠杆菌 脂肪酸 蛋白质组
  • 简介:摘要己内酰胺属于一类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己内酰胺生产工艺技术比较重要,能够确保己内酰胺生产的效益。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量非常大,增加了工艺技术的压力,把控好己内酰胺的生产过程,落实工艺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满足化工生产的基本需求。本文主要探讨己内酰胺生产工艺技术的相关内容。

  • 标签: 己内酰胺 生产工艺 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棕色脂肪能将食物中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热能,而白色脂肪正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即储存能量。每个人体内棕色脂肪的含量和活性的差异对于肥胖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给一群成年女性服用了含有胆汁酸(脱氧胆酸)的营养补充品后,

  • 标签: 脂肪 棕色 激活 营养补充品 直接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自拟降脂方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酶及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就诊的酒精性脂肪肝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降脂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脂、血清酶及脂质过氧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丙二醛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自拟降脂方能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TC及血清酶指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自拟降脂方 脂肪肝 酒精性 转氨酶类 脂质过氧化
  • 简介:氧化镁和氧化锌在橡胶中主要是起到流动性和抗氧能力,增加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力:其次是:在硫化过程中氧化锌作为活性剂与有机促进剂、硬脂酸、硫黄等的反应发生在氧化锌粒子的表面。由于氧化锌对电子的亲合能大,吸附促进剂的能力强,在硬脂酸的作用下生成可溶于胶料的促进剂锌盐,从而提高其溶解度,并与脂肪酸形成一种锌的络合物,使促进剂更加活泼。

  • 标签: 氧化锌 氧化镁 橡胶 有机促进剂 硫化过程 抗冲击力
  • 简介:摘要心脏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时,如炎症、纤维化、脂肪浸润、供血代写异常等,均可引起猝死。本文援引一例死亡案例,对房室结脂肪浸润引起猝死进行分析说明。

  • 标签: 心脏传导系统 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骶髂关节脂肪疝导致腰腿疼痛所占临床比例,引起广大临床医护工作者的注意,腰腿疼痛作为临床骨科常见症状,原因复杂多样,病因可分为退行性脊椎病,外伤和劳损引起的无菌性炎症,非化脓和化脓性腰脊柱炎,腰脊柱畸形和其它(中医肾性腰腿痛、骨质疏松、内脏源和精神源性腰腿痛等)。退行性脊椎病又称椎关节病,临床最多见,包括椎间盘病变和后关节突关节病变,其他因素引起的腰腿疼痛临床上一般比较好鉴别,现实工作中,各级医生往往将主要精力用在“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椎、关节退行性变、黄韧带肥厚”等致病因素上,由骶髂关节脂肪疝引起的腰腿疼痛,目前,尽管临床病例不在少数,症状也比较多,但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注意的比较少,患者就诊时往往既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疾患,又患有骶髂关节脂肪疝疾患,开始,症状相似,相互掩盖,难以区分,加之许多骶髂关节脂肪疝较隐匿,常常被认为是一般的脂肪瘤,不易被重视,也不易被发现,常常导致误诊误治,有的患者椎间盘术后,腰腿疼痛仍较剧。本人近10年共收治院外误诊误治病人400余例,均与骶髂关节脂肪疝嵌顿有关,现就一典型病例报道给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希望广大同仁借鉴,共同探讨。

  • 标签: 腰腿痛 骶髂关节 脂肪疝 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