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胰岛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系统包括两种IGF因子、两种IGF因子受体、六种IGF结合蛋白(IGF binding protein,IGFBP)及水解IGFBP的蛋白酶等。IGFBP-3是六种IGF结合蛋白中的一种,目前研究证实IGFBP-3会与相应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信号通路,通过IGF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在肿瘤中发挥效应。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脑或脊髓胶质细胞病变的脑部肿瘤,具有高侵袭、高复发和预后差的特点,现就IGFBP-3分子特性,作用途径及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脑胶质瘤 信号通路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静脉血清中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183名放射工作人员纳入此次研究,按放射工种分组,其中介入放射学组37例、核医学组43例、放射治疗组48例和诊断放射学组55例。血清IGFBP-3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4个不同工种组间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56,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血清IGFBP-3浓度最高(t=2.815、3.611、3.936,P<0.05);不同年有效剂量组间放射工作人员血清中IGFBP-3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380,P<0.05)。随着放射工龄和年有效剂量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浓度呈现上升趋势(rs=0.202、0.151,P<0.05)。结论血清IGFBP-3表达水平有作为反映长期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累积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 标签: 电离辐射 放射工作人员 血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生物标志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现今仍然是早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胰岛生长因子-1(IGF-1)作为一种促生长调节因子,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BPD患儿的肺发育和成熟,逆转肺发育阻滞进程,还可刺激胶原蛋白合成和增加肺3型固有淋巴细胞形成,从而减轻BPD炎症和肺损伤程度,间接预防心室肥大的发生。血清IGF-1水平降低与BPD发生及严重程度有高度相关性,维持其适宜的目标水平对防治BPD具有良好效益。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胰岛生长因子-1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脉前降支30 分钟后再予以灌注的方法建立雄性SD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24 只大鼠模型随机平均分为IGF-1 1d 组、IGF-1 3d 组、PBS(安慰剂) 1d 组、PBS 3d 组4 个组,每组6 只,分别予安慰剂PBS 和IGF-1 处理1d 及3d 后观察以下指标:1.用DCFDA 荧光探针流式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2.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鞘内注射胰岛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小鼠40只,7~9周龄,体重22~24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组(CINP组)、低剂量IGF-1组(I1组)和高剂量IGF-1组(I2组)。CIPN组、I1组和I2组连续5 d腹腔注射奥沙利铂5 mg/kg制备小鼠化疗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 ml。造模后第10天痛阈测定结束后,I1组和I2组分别鞘内注射IGF-1 0.5和1.0 μg,C组和CINP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5 μl。分别于造模后第3、5、8、10、11、13和15天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造模后第15天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IGF-1、IGF-1受体(IGF-1R)、IL-17A、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GF-1阳性细胞计数。结果与C组比较,CINP组、I1组和I2组造模后第3~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降低,脊髓IGF-1表达下调,IGF-1阳性细胞计数降低,IL-17A、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P<0.05);与CIPN组比较,I1组造模后第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升高,I2组造模后第13和15天机械缩足反应阈升高,脊髓IGF-1表达上调,IGF-1阳性细胞计数升高,IL-17A、IL-1β和TNF-α表达下调(P<0.05);与I1组比较,I2组脊髓背角IGF-1阳性细胞计数升高(P<0.05)。4组脊髓IGF-1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IGF-1可减轻化疗致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神经痛 放化疗,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的4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组织作为实验组;并收集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组织当做对照组;并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数值大小、Gleason评分、患者有无远处转移对实验组再次进行分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来测定两组前列腺组织中IGF-1、IGF-1R蛋白的表达。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进行两样本阳性率的对比。结果IGF-1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10%、69.44%(χ2=5.3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癌症组织中IGF-1在PSA≤20 ng/ml和PSA>20 ng/ml组别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81.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Gleason评分≤7分和Gleason评分>7分组别为58.33%、91.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有远处转移和无转移组别为93.75%、50.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F-1R在癌症与增生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GF-1R在Gleason评分≤7分中和Gleason评分>7分组别中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PSA及有无远处转移分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而IGF-1R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 简介:摘要胰岛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发挥促生长效应的主要介导因子,在正常组织的生长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合理膳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膳食营养在体内吸收、代谢,发挥各种生理作用,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进程,故明确各类膳食营养对IGF-1的影响,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进程至关重要。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膳食中的各类营养影响血清IGF-1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膳食 营养素
  • 简介:摘要H2O2刺激原代肝细胞构建细胞衰老模型,采用p53 siRNA、早衰蛋白(progerin)siRNA或胰岛生长因子(IGF)-1腺病毒载体转染原代肝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及p53、progerin的表达。结果显示,p53 siRNA和progerin siRNA敲低p53和progerin的表达,肝细胞衰老减轻;转染IGF-1腺病毒载体至原代肝细胞过表达IGF-1,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减少,细胞核中p53和progerin表达下调、细胞质中p53表达上调;p53与progerin共沉淀及共定位于肝细胞核区减少。过表达IGF-1可通过抑制p53核转位,减少核内p53-progerin相互作用,减轻肝细胞衰老。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肝细胞衰老 p53 早衰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同年龄矮小症的效果及对患儿骨代谢水平、胰岛生长因子-1(IGF-1)、维生D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绍兴市妇女儿童保健院收治的矮小症患儿60例,根据不同年龄分为A组32例,B组28例,A组收治4~9岁患儿,B组收治>9~13岁患儿,两组均采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骨代谢指标、IGF-1、25-羟维生D3等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62%(29/32),高于B组的67.85%(1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8,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钙、磷、锌及血清IGF-1、25-羟维生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血钙、磷、锌及血清IGF-1、25-羟维生D3水平分别为(1.99±0.53)mmol/L、(1.76±0.14)mmol/L、(88.97±6.89)μmol/L、(325.57±15.29)ng/L、(89.47±15.58)ng/L,均高于B组的(1.71±0.55)mmol/L、(1.65±0.15)mmol/L、(85.22±6.76)μmol/L、(312.29±13.88)ng/L、(80.11±15.3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5、2.936、2.121、3.502、2.340,均P<0.05)。结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对4~9岁矮小症患儿疗效更好,且能有效改善患儿骨代谢水平及IGF-1、维生D3等指标。

  • 标签: 生长障碍 重组人生长激素 年龄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骨代谢 维生素D3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尿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IGFBP7)联合尿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对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尿液,并监测血肌酐,将患者分为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组及非AKI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预后信息包括住院透析、住院死亡、出院时肾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年死亡、进展为慢性肾脏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术后6 h、24 h、48 h尿液中IGFBP7和TIMP-2的水平,并同时测定尿肌酐(Cr)。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尿[TIMP-2]·[IGFBP7](简称T*I)及尿T*I/尿Cr2对AK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例患者,年龄(58.43±10.91)岁,男性47例(63.5%);其中24例(32.4%)发生AKI,10例(13.5%)为2~3期AKI。心脏术后AKI组患者尿T*I在6 h、24 h时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心脏术后24 h尿T*I预测AKI的AUC为0.71(95%CI 0.59~0.81,P=0.001,截断值为0.020,敏感度79.2%,特异度56.0%),而预测2~3期AKI的AUC为0.85(95%CI 0.75~0.92,P<0.001,截断值为0.083,敏感度70.0%,特异度90.6%);尿肌酐校正的尿T*I没有显示出更优的预测价值。此外,24 h尿T*I预测CSA-AKI患者的不良住院结局、肾功能恢复和术后1年死亡的AUC分别为0.82(95%CI 0.71~0.90,P=0.001)、0.80(95%CI 0.66~0.86,P<0.001)和0.81(95% CI 0.70~0.89,P=0.047)。结论尿液中TIMP-2与IGFBP7的联合检测有望成为早期诊断CSA-AKI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CSA-AKI的预后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心脏外科手术 预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生长因子-1(IGF-1)与丙氨酸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的808例T2DM患者,男370例,女438例,年龄(54.36±12.12)岁,年龄范围为18~87岁。收集其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T2DM患者IGF-1与ALT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IGF-1水平为(157.51±62.53)μg/L,ALT水平为(20.60±14.31)U/L。按照IGF-1水平四分位数分为四组,随着IGF-1的升高,ALT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性别、年龄、病程、IGF-1、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酐、尿酸在四组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资料与ALT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与ALT呈正相关(P<0.05),年龄、病程、IGF-1、HDL-C、尿酸与ALT呈负相关(P<0.05),腰臀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ALT无相关性(P>0.05)。通过平滑曲线拟合分析IGF-1与ALT的相关性,IGF-1与ALT呈曲线关系,存在一个拐点,为156 μg/L,当IGF-1<156 μg/L时,IGF-1每增加1 μg/L,ALT降低0.08 U/L(P=0.000 9);当IGF-1≥156 μg/L时,IGF-1每增加1 μg/L,ALT增加0.02 U/L(P=0.241 1)。结论在T2DM患者中,IGF-1水平与ALT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IGF-1水平达到拐点时,IGF-1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这一关系及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丙氨酸转移酶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因复杂,发病率高,与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时间及远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因此,在早期可逆转阶段及时发现急性肾损伤,对于预防其进展为肾衰竭和启动肾脏替代治疗尤为重要。因此,探寻急性肾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胰岛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作为细胞周期阻滞蛋白,在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效果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细胞周期阻滞蛋白[TIMP-2]×[IGFBP-7]在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中发挥作用,可作为疾病预后参考指标。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生长因子1(IGF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45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B组骨缺损处植入单纯骨髓间充质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C组骨缺损处植入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复合体。造模后4、8、12周,分别进行X线片拍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三点弯曲实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造模后4周,3组均可见骨痂形成;造模后12周,A组未形成完整的骨桥,B组骨痂开始塑形,骨髓腔基本再通,C组完成骨缺损修复。B、C组最大载荷逐渐增加,C组最大载荷始终高于B组(t8=5.208,t12=12.837,P值均<0.05)。造模后4周,A组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与少量骨小梁形成;B、C组复合支架材料部分降解,可见骨小梁形成并相互连接。造模后12周,A仍为较多的纤维组织,B组开始塑形为皮质骨,C组基本形成新的皮质骨。结论IGF 1转染的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比单纯BMSCs与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更强大的骨诱导能力。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诺雷德联合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对早期乳腺癌雌激素(E2)、胰岛生长因子1(IGF-1)、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85例Ⅰ~Ⅲ期HR+乳腺癌患者按均衡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除常规手术和化疗外,对照组140例给予他莫昔芬(TAM) 5年内分泌治疗,研究组145例给予卵巢功能抑制(OFS)+TAM 5年联合内分泌治疗,分别于术前、内分泌治疗2年后、内分泌治疗5年后检测血清雌二醇、IGF-1、E-cadherin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采用χ2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E2、IGF-1、E-钙黏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治疗2年后,研究组患者血清E2水平[(77.16±7.4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94.13±9.26) pg/ml,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IGF-1水平[(59.90±6.24)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3.62±8.15) ng/ml,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E-钙黏蛋白水平[(6.11±0.73) m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78±0.55) mg/ml,P<0.05]。内分泌治疗5年后两组患者E2、IGF-1、E-cadheri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94.3%;研究组5年DFS为94.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年总生存期(OS)为100%,研究组患者5年OS为100%,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雷德联合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期乳腺癌E2、IGF-1水平,并提高E-cadherin,有利于降低肿瘤复发风险。

  • 标签: 诺雷德 他莫昔芬 早期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雌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E-钙黏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生长因子-1(IGF-1)、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联合预测妊娠糖尿病(GDM)孕妇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焦作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89例GDM孕妇,将其纳入GDM组,年龄(33.98±2.53)岁,年龄范围为22~47岁。另选取同期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9名孕妇,将其纳入健康组,年龄(33.91±2.54)岁,年龄范围为23~44岁。监测两组纳入者的IGF-1、AOPP、MCP-1、SOD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GDM组的IGF-1[(107.47±10.81)μg/ml]、SOD[(55.67±7.19)U/ml]水平低于健康组[(129.01±10.87)μg/ml、(93.68±7.15)U/ml],而AOPP[(79.68±3.06)μmol/L]、MCP-1[(854.29±10.63)pg/ml]水平高于健康组[(29.57±3.03)μmol/L、(451.74±10.69)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39.3%(35/89)]高于健康组[5.6%(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不良妊娠结局孕妇的IGF-1[(84.87±3.09)μg/ml]、SOD[(43.32±7.63)U/ml]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114.29±3.06)μg/ml、(73.87±7.69)U/ml],而AOPP[(86.29±3.19)μmol/L]、MCP-1[(869.29±7.12)pg/ml]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60.39±3.14)μmol/L、(523.16±7.1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AOPP、MCP-1、SOD水平联合预测GDM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最高。结论监测IGF-1、AOPP、MCP-1、SOD水平对GDM病情的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联合检测能提升预测GDM孕妇妊娠结局的价值。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晚期蛋白氧化产物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超氧化物歧化酶 妊娠糖尿病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生长因子-1(IGF-1)、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抗苗勒管激素(AMH)及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水平对快进展型青春期(RPP)女童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因乳房发育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就诊的750例女童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剔除失访、早期治疗、不满足各组入组标准的病例,将剩余的138例女童按照入组标准分为中枢性性早熟组(CPP)32例、RPP早期(EP-RPP)组33例、慢进展型青春期早期(EP-SPP)组32例及RPP组41例。同时选择同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年龄为8~9岁的未发育女童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水平,并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血清IGF-1、DHEAS、AMH及BMP-6在预测RPP中的价值。结果1.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峰值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15.10(13.86~19.80) IU/L、11.99(9.18~16.16) IU/L、和11.43(9.37~15.63) IU/L;血清FSH/黄体生成(LH)峰值比在EP-SPP组、EP-RPP组和RPP组分别为3.20(2.44~4.58)、1.86(1.05~3.16)和0.76(0.49~0.99);EP-SPP组血清FSH峰值、血清FSH/LH峰值比均高于EP-R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RPP组与RPP组对比,在FSH峰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IGF-1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分别为166.00(126.50~188.00) μg/L、199.00(170.50~262.50) μg/L、252.00(233.00~291.50) μg/L、288.00(252.00~376.00) μg/L和382.00(264.00~499.50) μg/L;EP-SPP组、EP-RPP组、CPP组和RPP组的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P-RPP组高于EP-S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青春期的快速进展,血清IGF-1水平进一步升高,在RPP组最高,RPP组与EP-RPP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血清DHEAS水平在健康对照组、EP-SPP组、CPP组、EP-RPP组及RPP组分别为41.65(14.80~59.88) μg/L、42.50(30.15~79.83) μg/L、52.32(43.08~98.54) μg/L、63.30(34.00~81.55) μg/L和70.89(51.85~100.02) μg/L;其中健康对照组、EP-RPP组和RPP组的血清DHEAS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在RPP组最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SPP组、CPP组和EP-RPP组血清DHE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AMH、BMP-6水平在EP-RPP组、EP-SPP组、RPP组、CPP组及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GF-1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65,Cut-off值为232.5 μg/L,该界值的特异度为83.30%,敏感度为75.00%;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95。结论血清FSH峰值与血清FSH/LH峰值比联合、血清IGF-1可作为早期预测早青春期女童青春期进展快慢的有效指标之一;血清DHEAS虽然不能作为预测RPP的早期预警指标,但是对青春期启动和进程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其水平高低可能与Tanner分期有关。

  • 标签: 快进展型青春期 青春期启动和进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硫酸脱氢表雄酮 抗苗勒管激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6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甘精胰岛结合门冬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门冬胰岛治疗,研究组进行甘精胰岛结合门冬胰岛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血糖水平。结果 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6.3%,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较对照组,研究组血糖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结合门冬胰岛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因此,甘精胰岛结合门冬胰岛治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2型糖尿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参数与血清胰岛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脑梗死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入院后均实施TCCD检查,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清IGF-1、NSE水平,并给予对应治疗。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斑块性质及随访3个月不同预后患者TCCD参数与血清IGF-1和NSE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及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IGF-1水平与病情程度(r=- 0.650)、斑块性质(r=- 0.711)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NSE水平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病情程度(r= 0.609、0.613、0.645)、斑块性质(r= 0.589、0.579、0.608)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94例,预后不良16例。预后良好者IGF-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者[(101.05 ± 12.89)μg/L比(66.92 ± 14.14)μg/L],NSE水平及RI、PI低于预后不良者[(9.01 ± 2.64)μg/L比(25.13 ± 3.82)μg/L、1.05 ± 0.19比1.32 ± 0.22、0.69 ± 0.06比0.89 ± 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I、IGF-1和NSE预测脑梗死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联合诊断。结论早期采用TCCD参数、血清IGF-1和NSE水平共同检测,可为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指导。

  • 标签: 脑梗塞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参数与血清胰岛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脑梗死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入院后均实施TCCD检查,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清IGF-1、NSE水平,并给予对应治疗。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斑块性质及随访3个月不同预后患者TCCD参数与血清IGF-1和NSE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病情、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及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IGF-1水平与病情程度(r=- 0.650)、斑块性质(r=- 0.711)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NSE水平及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病情程度(r= 0.609、0.613、0.645)、斑块性质(r= 0.589、0.579、0.608)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94例,预后不良16例。预后良好者IGF-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者[(101.05 ± 12.89)μg/L比(66.92 ± 14.14)μg/L],NSE水平及RI、PI低于预后不良者[(9.01 ± 2.64)μg/L比(25.13 ± 3.82)μg/L、1.05 ± 0.19比1.32 ± 0.22、0.69 ± 0.06比0.89 ± 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I、IGF-1和NSE预测脑梗死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联合诊断。结论早期采用TCCD参数、血清IGF-1和NSE水平共同检测,可为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指导。

  • 标签: 脑梗塞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