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胆汁生成和(或)胆汁流动障碍所致的临床和生化异常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瘙痒和疲劳.生化异常主要是血总胆红素(TB)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胆汁淤积可因病理损伤分为肝内及肝外两大类,肝内胆汁淤积也可称为胆汁淤积肝病,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常较困难。

  • 标签: 胆汁淤积 胆汁淤积性肝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胆汁淤积肝病临床诊治推荐意见22条。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胆汁淤积肝病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肝病,胆汁淤积性 诊断 治疗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201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胆汁淤积肝病的专家共识。近年来胆汁淤积肝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数据和资料。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肝病学组组织专家组对近年来的文献证据进行了评估,制定了本指南。本指南共有胆汁淤积肝病临床诊治推荐意见22条。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胆汁淤积肝病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肝病,胆汁淤积性 诊断 治疗 实践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淤积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2011年48例胆汁淤积肝病病人的诊断与治疗。结果通过对48例病人明确诊断及积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胆汁淤积肝病治疗的关键是病因的诊断,明确病因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胆汁淤积性肝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胆汁淤积肝病的典型表现有瘙痒、脂肪泻和代谢骨病。近年发现疲劳也是这类疾病中的一个明显症状,超过40%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患者感觉到中到重度疲劳日。这里疲劳是一种包括持续的衰竭感觉、正常工作能力的缺失以及心理和生理功能下降的复杂症状。在缺乏胆汁淤积肝病和肝功能衰竭的症状时.疲劳被看作是胆汁淤积肝病中一个最常见的虚弱症状.伴随疲劳而导致的社会功能障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胆汁淤积 疲劳 治疗
  • 简介:摘要胆汁分泌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形成胆汁淤积。引起胆汁淤积的疾病很多,它涉及参与胆汁排泄的微器到小胆管一胆管胆汁的分泌,以及流人十二指肠有障碍的疾病与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黄疸、瘙痒、尿色深、粪色变浅和黄斑瘤等,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血清ALT和AST升高提示有肝细胞损伤,慢性胆汁淤积常有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胆汁淤积严重而持续,则最终将发展为胆汁肝硬化;慢性胆汁淤积可发生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钙吸收障碍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原发疾病的治疗是治疗胆汁淤积的根本,改善胆汁淤积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对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胆汁淤积 治疗 营养
  • 简介:摘要进行家族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是一组罕见的异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涉及胆汁酸形成及分泌各个环节。依据其基因突变类型不同,分为PFIC 1-6型。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突变基因被鉴定出来,如ABCC12、VPS33B等,使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化。PFIC临床以进行的黄疸和瘙痒、不同程度生长发育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为特点。除PFIC3外,其他各型PFIC血清 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正常或大致正常,此点为临床诊断该病重要线索。但各型PFIC在发病年龄、病情轻重、肝外症状、预后等方面各有特点,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治疗包括营养、药物、非移植手术治疗及肝移植。近年来转运体、基因治疗等的研究为PFI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 标签: 胆汁淤积 基因突变 瘙痒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胆汁淤积肝病的患婴采用营养治疗方法,探究该方法的有效。方法: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入住本院肝病科接受治疗的患有胆汁淤积肝病的所有婴儿中,使用统计学方法随机选择其中的76人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患婴。将这些样本患婴均分成2个小组,普通组患婴接受医院常规化的退黄利胆保肝针对治疗,奶粉选择普通型奶粉。营养组患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肠内营养性治疗,采用半要素饮食,即奶粉中添加中链脂肪酸成分。

  • 标签: 胆汁淤积性肝病 婴儿 营养治疗 效果
  • 简介: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由于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肝脏以及体循环内胆酸、胆固醇及胆红素等胆汁成分的过度堆积.造成对肝细胞及机体的损伤。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将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胆汁淤积时,体内升高的胆酸、胆红素及其他胆汁成分激活胆汁酸代谢相关核受体.上调或下调其相关靶基因.使胆酸合成减少、输出增多,并增强肝脏对淤积成分的解毒作用。

  • 标签: 胆汁淤积 药物治疗 熊去氧胆酸 免疫抑制剂
  • 简介:瘙痒被定义为一种可以引发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皮肤黏膜感觉.这种感觉无论在性质、持续及定位上均不同于触觉和痛觉。瘙痒是各种皮肤疾病的主要症状,但亦可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如胆汁淤积综合征、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等。瘙痒出现于70%~80%的胆汁淤积患者,常为中度.瘙痒的存在本身无预后价值,并不反映疾病内在的严重程度.但10%的患者可很严重并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发自杀倾向和行为。

  • 标签: 胆汁淤积 瘙痒 溶血磷脂酸 药物治疗
  • 简介:胆汁淤积是指由于胆汁生成障碍、胆汁分泌和(或)胆汁流动受损所引起的病理改变。临床上最显著的表现是黄疸。还常伴乏力、瘙痒等症状。根据胆汁代谢异常发生部位.可分为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复杂.其临床表现各异.且具有各自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特殊.只有及早、正确地识别胆汁淤积。明确其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启动合适的治疗或干预方案。

  • 标签: 胆汁淤积 病因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42例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探讨治疗方胆汁淤积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汁淤积症的42例病例。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总结治疗,认真总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 标签: 胆汁淤积症 治疗
  • 简介:胆汁淤积是由于炎症、结石和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或胆管细胞胆汁生成功能障碍、胆汁分泌受抑制或排泄受阻,胆汁淤积,胆管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后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Hering壶腹破裂,胆汁逆流入淋巴、血液循环系统而出现的病理现象[1]。定义广义的胆汁淤积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合成、分泌、排泄障碍原发于肝内;肝外胆汁淤积是由肝内大胆管或肝外胆管器质或机械性病变所引起。

  • 标签: 胆汁淤积 病因 治疗 药物疗法
  • 简介:婴幼儿在生后1周内约60%-80%出现黄疸,多数情况下如不伴有肝胆系统疾病,黄疸很快消退。如果黄疸延迟消退一定要尽快明确病因,及时给予合理诊疗,避免延误外科疾病导致黄疸的治疗。婴幼儿胆汁淤积症病因复杂,包括肝外胆道梗阻、感染、内分泌异常、代谢和基因紊乱以及药物性肝损伤,胆道闭锁是引起胆汁淤积最常见的外科原因。关注婴幼儿梗阻黄疸,早期干预,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已成为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共识。现就胆汁淤积黄疸外科诊疗工作的相关问题论述如下。

  • 标签: 胆汁淤积性黄疸 外科诊疗 婴幼儿 肝胆系统疾病 肝外胆道梗阻 药物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