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旁路术(GBP)对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对27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原发病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旁路术,术后观察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旁路术患者平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23例(85.2%)患者术后1年达到治愈标准,4例(14.8%)达到好转标准,有效率100%。结论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例腹部手术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12天。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1—37天恢复并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糖尿病、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瘫,不应再次手术

  • 标签: 胃瘫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部切除后排空障碍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年我院出现的13例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可以通过非手术治愈。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胃排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轻手术患者置入管不良反应的时机。方法抽取120例需置管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清醒状态下由病房护士置入管,观察组在全麻后由手术室护士置入管,比较两组一次置入成功率。结果全麻下置管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麻醉后置入管能减轻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提高了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保证了病人的安全舒适。

  • 标签: 手术患者 置胃管 时机选择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腹部手术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本病。

  • 标签: 腹部手术 胃瘫综合征 临床分析
  • 简介:从2004年9月至今,笔者在天津嘉立荷第八奶牛场,八年多的时间内共诊断出316头奶牛真变位。根据奶牛的体况、产奶量、乳房情况、肢蹄状况等情况综合判断没有饲养治疗价值的奶牛直接淘汰28头,被确诊真变位奶牛288例并完成真变位手术。笔者从病例分析、发病原因、病因分析、诊断分析、手术径路固定方法、术后护理、预防、个人体会等方面做了分析,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 标签: 手术治疗 真胃变位 奶牛场 综合判断 病例分析 发病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结肠手术患者56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感染的高危易感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1例,占7.22%。其中以结直肠癌根治术感染发生率最高,占19.64%,结直肠手术居第二,占10.5%,手术类型与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合并慢性疾病、合并糖尿病、输血、术前发热、手术时间长、肥胖等因素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肠手术后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术前做好各方面的评估,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术前分析,从而加强预防,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胃结肠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管状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2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管状食管吻合术。探讨术式在预防并发症上的优势,术后随访6—24个月,评价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胸综合征、残胃出血、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均临床治愈。结论管状在食管癌术中的应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 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瘫是腹部术后相对少见的近期并发症,由禁食禁饮、麻醉、体力耗损、疼痛、活动受限等因素诱发,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吻合口水肿或肠输出袢机械性梗阻。本文介绍了瘫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重点论述了瘫的预防和护理,旨在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胃瘫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瘫病人的恢复情况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接受诊治的腹部手术瘫病人10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的胃肠功能在2至8周内恢复,无一例出现再次手术治疗。腹部手术瘫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腹胀,消化道X线片碘水造影示蠕动差以及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患者经过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营养支持,减轻胃壁水肿的方法,使用促进胃肠蠕动药物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等各种非手术治疗病情得以缓解。结论患者的主要护理有循序渐进的饮食上的护理,胃肠减压以及遵循合理规律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导病人正确进行自身的早期活动等,这样的护理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后胃瘫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底贲门癌手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37例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均无吻合瘘或手术死亡,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膈下积液,均经临床治疗治愈出院。结论经腹底贲门癌手术降低并发症,减少痛苦,恢复快。

  • 标签: 胃底贲门癌 经腹 贲门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瘫病人的治疗护理。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对35例行胃肠道手术后出现功能性瘫的病例进行护理经验的总结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过7-15天非手术治疗和护理而治愈出院。结论胃肠道手术后出现功能性瘫,只要及早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完全治愈。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管状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2012年1-12月我科收住施行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的食管癌患者51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道准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术后给予心理支持、呼吸道护理、疼痛护理、营养及饮食指导、早期活动及出院指导。结果5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顺利康复。结论做好食管癌管状成形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管状胃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2009年12月-2011年3月,选择76例OPCAB,于手术当天清晨及术毕进入恢复室时取静脉血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术后血样处理选用含肝素酶的测定杯消除残余肝素对结果的干扰,观察TEG中的R时间,K时间,α角,MA,A30,CL30,LY30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前后K时间和α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R时间、MA、A30和CL30均减小,而LY30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均未出现死亡,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无二次开胸探查,术后出院顺利。结论OPCAB患者术后呈高凝状态,且纤溶过程相对亢进。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切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重点加强血糖的监测,饮食控制,切口护理同时重视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人事和支持糖尿病的相互关系。综合上述护理干预使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心理得到健康的作用。

  • 标签: 胃切除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疗效对比分析,并探讨腹腔镜手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0月64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对照组34例行开腹穿孔修补,两组术后均行正规抗溃疡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8例手术成功,2例因缝合困难中转开腹完成修补,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34),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26.5±7.8)h,显著短于对照组(61.6±10.8)h(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5±1.8)d显著短于对照组(10.6±2.6)d(P<0.05)。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传统开腹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进行合适处理,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开腹手术 腹腔镜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合并肺部病变患者行不同体位插管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合并肺部病变患者98例,将其按照插管体位分成端坐组、半卧组和仰卧组,对其插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等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插管方式易于接受和难于接受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组失败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且操作时间长(P<0.05)。结论在对患者行插管时应掌握好插管部位,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成功率,使患者易于接受,为治疗提供基础条件。

  • 标签: 腹部手术 肺部病变 插管体位 成功率 操作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下切除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普外科完成的19例腹腔镜下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间质瘤切除术,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5小时,平均出血量100ml,术后24~36小时内恢复胃肠道蠕动,术后病理均确诊为间质瘤,术后3个月~1年的随访未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腹腔镜下间质瘤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康复快,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