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Smad7对高糖介导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转染Smad7的大鼠近端肾小管细胞株(NRK52E细胞),分为强力霉素(Dox)诱导组和未加强力霉素的对照组,前者予Dox诱导24h后,给予高糖刺激,后者不加Dox诱导。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Smad2/3核转位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Smad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Dox调控的可上调表达Smad7的NRK52E细胞。NRK52E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可表达低水平P-Smad2/3(16.1%),与对照组比较,上调表达Smad7显著抑制高糖介导的NRK52E细胞P-Smad2/3核转位(30.3%掷58.5%,P〈0.01)。抑制α-SMA蛋白的表达,逆转高糖介导的NRK52E细胞E-Cadherin蛋白的下调表达。结论基因转染上调表达Smad7可通过抑制Smad2/3的活化和核转位而阻抑高糖介导的肾小管细胞转分化

  • 标签: 葡萄糖 SMAD蛋白 上皮细胞转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Klotho抑制高糖条件下肾小管细胞(HK-2)微RNA(miR)-21a-5p表达而减轻肾小管细胞间质转分化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分为低糖组、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和高渗组(30 mmol/L甘露醇);按照高糖刺激时间分为4组:0、12、24、48 h;按照是否转染pcDNA3.1-Klotho/pcDNA3.1-Vector及转染后低或高糖刺激分为4组:低糖组、高糖组、高糖+pcDNA3.1-Vector组和高糖+pcDNA3.1-Klotho组;按照转染si-Klotho/si-Negative后是否加入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和低或高糖刺激分为6组:低糖+si-Klotho组、低糖+si-Negative组、低糖+si-Klotho+PDTC组、高糖+si-Klotho组、高糖+si-Negative组和高糖+si-Klotho+PDTC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分组:低糖+pcDNA3.1-Vector组、高糖+pcDNA3.1-Vector组和高糖+pcDNA3.1-Klotho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细胞miR-21a-5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Klotho、纤连蛋白(FN)、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核因子κB(NF-κB)、NF-κB 抑制因子(IκB)表达水平;CHIP检测NF-κB对miR-21a-5p启动子的直接作用。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Klotho蛋白表达下降至60.8%(P<0.05),miR-21a-5p表达升高至3.203倍(P<0.01),FN和α-SMA表达明显升高。随着高糖刺激时间延长,Klotho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miR-21a-5p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P<0.05)。高糖组核蛋白NF-κB和miR-21a-5p表达水平是低糖组的2.934倍和3.154倍(均P<0.01),而过表达Klotho后,NF-κB和miR-21a-5p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高糖组的50.18%和49.24%(均P<0.05)。CHIP结果显示:高糖+pcDNA3.1-Vector组与低糖+pcDNA3.1-Vector组相比,NF-κB和miR-21a-5p启动子结合显著增加至3.121倍(1.000±0.742比3.121±0.115,P<0.01);而过表达Klotho能显著减弱高糖引起的NF-κB和miR-21a-5p启动子结合至54.21%(3.121±0.115比1.692±0.073,P<0.01)。结论Klotho可抑制高糖条件下肾小管细胞NF-κB和miR-21a-5p启动子的结合,使miR-21a-5p表达减少,从而减轻肾小管细胞间质转分化

  • 标签: 微RNAs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分化 Klotho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几乎占所有终末期肾脏疾病的50%,因此阐明DN的发病机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 肌成纤维细胞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萝卜硫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管细胞(HK-2)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对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将其分为正常组、LPS诱导组(100 ng/mL)、LPS+萝卜硫素低剂量组(10 μmol/L)、LPS+萝卜硫素中剂量组(20 μmol/L)、LPS+萝卜硫素高剂量组(40 μmol/L)。培养12、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L-1β及TNF-α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cadherin、α-SMA、Traf6、TAK1及p-TAK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LPS诱导组相对于正常组HK-2细胞增殖能力、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蛋白(α-SMA、Traf6及p-TAK1)表达量均升高,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然而不同浓度萝卜硫素处理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炎症因子分泌量、蛋白(α-SMA、Traf6及p-TAK1)表达量均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表现一定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卜硫素能够抑制LPS诱导的HK-2细胞增殖能力及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抑制肾小管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变的纤维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 标签: 肾小管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 萝卜硫素
  • 简介:间质纤维化(RIF)常因各种原因引起肾实质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致多种巨噬细胞激活并释放各种因子,使静息状态的细胞外基质产生细胞转化为成纤维母细胞(MFB),并有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堆积,终致RIF。研究表明,疾病状态下缺血、缺氧、蛋白尿及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使肾小管细胞(RTEC)向MFB转分化,在RIF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RTEC损伤与RIF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肾间质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巨噬细胞激活 成纤维母细胞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Janus激酶(JAK2)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3)途径的激活在IL-6介导人近端肾小管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待生长状况良好的HK-2细胞株60%-80%细胞贴壁后,无血清培养基同步24h,然后根据分组给予相应的刺激。(2)指标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0h、24h、48h7、2h不同时间点α-SMAmRNA、E-cadherin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25ng/ml浓度的IL-6刺激24h、48h、72h后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检测0、5、10、25、50ng/ml浓度的IL-6刺激30min,以及IL-6(25ng/ml)刺激0、15min、30min、60min、120min后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AG490预处理细胞4h,IL-6(25ng/ml)分别刺激30min后及48h后P-STAT3、P-JAK2和α-SMA、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刺激前比较,IL-6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α-SMAmRNA、蛋白的表达,下调E-cadherinmRNA、蛋白的表达;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上调HK-2细胞P-STAT3的表达,高峰发生在30min;AG490部分抑制STAT3、JAK2的磷酸化,部分抑制IL-6诱导的α-SMA蛋白表达的上调、部分抑制IL-6诱导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HK-2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IL-6介导的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发生。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上皮细胞转分化 Janus激酶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近端肾小管细胞(HK-2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组);TGF-β1干预组(TGF-β1组);同型半胱氨酸+TGF-β1干预组(Hcy+TGF-β1组)。ELISA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纤连蛋白(FN)、Smad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三个干预组中vimentin、α-SMA、FN、Smad3、MC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慢性肾脏病 转分化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近端肾小管细胞(HK-2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并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同型半胱氨酸干预组(Hcy组);TGF-β1干预组(TGF-β1组);同型半胱氨酸+TGF-β1干预组(Hcy+TGF-β1组)。ELISA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纤连蛋白(FN)、Smad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三个干预组中vimentin、α-SMA、FN、Smad3、MC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慢性肾脏病 转分化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他莫昔芬(TAM)对高糖诱导大鼠腹膜上皮-间质转分化(EMT)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取正常SD雄性大鼠腹膜,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刺激组和药物干预组。高糖刺激组:60 mmol/L高浓度葡萄糖刺激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发生EMT。药物干预部分:(1)予高糖、不同浓度梯度的他莫昔芬(0.5 μmol/L,2 μmol/L)干预刺激RPMCs 72 h提取蛋白。(2)予高糖、2 μmol/L 他莫昔芬或同时予2 μmol/L ER-α阻断剂干预RPMCs 1 h提取蛋白和6 h提取RNA。(3)予高糖、2 μmol/L 他莫昔芬或同时予1 μmol/L蛋白酶体抑制剂干预RPMCs 1 h提取蛋白。Western blot分析E-cadherin、α-SMA、Smad2、p-Smad2、Smad3、p-Smad3、Smad4蛋白含量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PCR)检测Smad2、Smad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他莫昔芬能够改善EMT表现,可使高糖刺激诱导下的RPMCs表达E-cadherin回升,α-SMA下降,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效果更为显著(tE-cadherin=2.31、tα-SMA=-2.53,均P < 0.05)。高糖刺激TGF-β1/R-Smad信号通路的Smad2/3蛋白磷酸化水平及CTGF、PAI-1的mRNA表达增加,他莫昔芬干预可显著下调上述蛋白及相关靶基因的mRNA表达(tp-Smad2=-3.38、tCTGF=-3.81,均P < 0.05),引入ER-α阻断剂可阻断此抑制作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可减弱他莫昔芬对p-Smad2的抑制作用,提升p-Smad2/3蛋白水平(tp-Smad2=3.94,P < 0.05)。结论他莫昔芬激活腹膜间皮细胞上的ER-α,通过减少p-Smad2蛋白水平而减弱TGF-β1/R-Smad信号通路活性,有效缓解高糖刺激诱导的EMT进程,此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p-Smad2蛋白而产生。他莫昔芬在EMT中的作用可为腹膜纤维化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可能的方向。

  • 标签: 上皮 间质细胞 细胞转分化 他莫昔芬 转化生长因子β1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慢性肾脏病作为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最终都会向肾间质纤维化方向进展,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可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MT过程涉及多种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参与,其具体机制仍在被不断探索。本文聚焦于肾小管细胞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对其中主要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纤维化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在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转分化机制是重要的致纤维化机制,上皮细胞可能转分化为间充质细胞。本文综述间充质细胞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分子机制、病理意义和治疗干预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间充质细胞 慢性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不同药物诱导肾小管细胞衰老模型并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过氧化氢(H2O2)、顺铂(CDDP)处理人近端肾小管细胞系(HK2),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D-gal模型鼠和自然衰老鼠的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p16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体外给予3种药物处理后HK2活性均受到抑制,48 h IC50值分别为D-gal(365.8±9.7)mmol/L、H2O2(385.4±20.8)μmol/L、CDDP(8.4±1.6)μmol/L。光镜下可见3组HK2细胞生长均减慢,且SA-β-gal阳性率较对照组均增加(P<0.05)。400 mmol/L D-gal和400 μmol/L H2O2处理后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2.9±1.0)%和(13.0±4.4)%,而8 μmol/L CDDP组G2/M期细胞增加(14.4±1.9)%(t=48.07、6.40、16.53,均P<0.05)。与对照组,400 μmol/L H2O2和8 μmol/L CDDP处理后HK2凋亡分别增加(50.3±1.0)%和(41.9±2.0)%,明显高于400 mmol/L D-gal组(7.7±0.4)%(t=77.47、33.73、28.35,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3种药物达到一定浓度后,HK2细胞CCND1蛋白表达均下调。D-gal组p16表达上调(F=92.88,P<0.05),而H2O2和CDDP组p1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显示,D-gal模型鼠可见与自然衰老鼠相似的肾小管细胞数目减少、基底膜增厚、间质增宽,且肾小管细胞p16表达增加。结论比较3种不同造模方式诱导的HK2衰老,D-gal诱导的肾小管细胞衰老模型相对接近自然衰老。

  • 标签: 肾小管,近端 细胞衰老 半乳糖 过氧化氢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调节蛋白酪氨酸/色氨酸羟化酶激活蛋白ζ(YWHAZ)对正常氧条件以及缺氧复氧处理的肾小管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近端肾小管细胞系(HK-2)通过RNAi技术以及质粒转染的方式建立YWHAZ低表达和过表达的细胞模型,观察干预YWHAZ表达后细胞的一般情况,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而后给予细胞缺氧复氧处理,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YWHAZ低表达和过表达的细胞模型,低表达YWHAZ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下降,在缺氧复氧条件下增殖能力下降更为显著,过表达YWHAZ则缓解了缺氧复氧造成的细胞增殖抑制。结论YWHAZ可能为维持近端肾小管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因子。

  • 标签: 酪氨酸/色氨酸羟化酶激活蛋白ζ 缺氧复氧 肾小管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细胞,探讨肾小管细胞在糖尿病肾小管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体检和住院患者尿液标本452例(其中对照组252例,糖尿病无肾损伤组113例,糖尿病肾损伤组87例),采用UF-50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标本,以人工镜检法为参考方法,建立正常人群参考范围,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评估UF-5000检测肾小管细胞的能力;ROC曲线分析肾小管细胞对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损伤的诊断价值;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分析多个样本中位数和率的比较。结果UF-50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细胞的参考范围为:0~1.7个/μl。仪器法和人工镜检法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699,P>0.05,二者具有较高一致性;ROC曲线分析得出cut-off值为1.7个/μl时,该值所对应的敏感度为0.791,特异度为0.817,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肾损伤组和糖尿病肾损伤组肾小管细胞中位数分别为0.4个/μl、2.0个/μl和2.3个/μl;三组肾小管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2.78%、56.64%和75.86%,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无肾损伤组和糖尿病肾损伤组肾小管细胞中位数分布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无肾损伤组和糖尿病肾损伤组肾小管细胞检出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F-50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肾小管细胞与人工镜检法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无肾损伤患者尿沉渣中的肾小管细胞阳性率显著增高,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小管损伤,以利于临床及时进行干预。

  • 标签: 肾小管上皮细胞 糖尿病 肾小管损伤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高,危害大,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气道重塑是导致肺功能下降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分化(EMT)在恶性肿瘤转移、损伤修复、器官纤维化中起重要的作用。气道上皮是抵御有害颗粒物的第一道防御屏障,气道上皮细胞具有转分化能力,通过Smad信号通路和多条非Smad通路参与了COPD的气道重塑。初步研究提示拮抗EMT信号通路可能有助于减轻COPD气道重塑,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预后。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气道重塑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分化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哮喘气道发生氧化应激损伤时,气道上皮细胞通过释放大量活性氧从而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介导的多条信号通路,进而诱导上皮细胞发生间质转分化,参与哮喘气道重塑。该文对氧化应激调控TGF-β1诱导哮喘气道上皮细胞发生间质转分化的机制进行综述,旨为探讨哮喘气道发生重塑寻求新的理论基础,为哮喘气道重塑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氧化应激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间质转分化
  • 简介:摘要肾脏是一个具有高度代谢活性的器官。肾小管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TEC)是肾脏进行能量代谢的核心场所,其主要依赖脂质代谢为生理性水和溶质的重吸收提供能量。近来研究显示,TEC的脂质代谢重编程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理表型。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往往伴随有TEC的异位脂质蓄积、脂肪酸转运紊乱及氧化功能缺陷等脂质代谢途径障碍,上述脂质代谢重编程可参与加重肾间质纤维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重塑TEC脂质代谢平衡,恢复TEC正常脂质代谢功能可能是潜在的肾间质纤维化治疗靶点。本文通过概述生理和纤维化状态下TEC的脂质代谢特征,阐明TEC脂质代谢参与调控肾间质纤维化的最新分子机制,总结目前逆转TEC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手段,为今后临床从TEC脂质代谢角度防治肾间质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及策略。

  • 标签: 肾小管 上皮细胞 纤维化 肾间质 脂质代谢 脂肪酸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大鼠肾小管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槲皮素对镉致损伤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酶标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毒性及形态学分析,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胞内钙离子稳态分析 结果 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有所缓解、凋亡形态学特征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均随槲皮素浓度和时间增大而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减少。结论 槲皮素具有保护镉致大鼠肾小管细胞损伤作用。

  • 标签: 槲皮素 细胞凋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大鼠肾小管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槲皮素对镉致损伤细胞增殖及凋亡作用。方法 应用酶标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毒性及形态学分析,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胞内钙离子稳态分析 结果 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有所缓解、凋亡形态学特征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均随槲皮素浓度和时间增大而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升,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减少。结论 槲皮素具有保护镉致大鼠肾小管细胞损伤作用。

  • 标签: 槲皮素 细胞凋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 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