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晚期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肿瘤治疗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观察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经组织学/细胞学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晚期腺癌的8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mg/d,进行治疗。对存在骨转移的患者合并应用唑来膦酸,脑转移者合并“X刀”放射治疗。结果82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强度主要分布于I级与Ⅱ级。其中皮疹发生率最高,比率80.48%(66/82);其次为腹泻,比率30.48%(25/82);搔痒占28.04%(23/82)。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间质性肺炎以及便秘等,但发生率均不高。结论对晚期腺癌患者开展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具有有效率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晚期肺腺癌
  • 简介:【摘要】肺癌在全球国家癌症中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为第一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应用改变了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目前EGFR-TKIs药物共有三代,其疗效在许多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但靶向药物耐药仍然是目前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文回顾了目前靶向单药治疗及联合化学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药物及放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并对EGFR阳性的肺癌患者今后的治疗提出展望。

  • 标签: 肺腺癌 EGFR突变阳性 靶向药物 化学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2030年慢性阻塞性疾病将成为全球的第3位死亡原因,它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嗜酸粒细胞表型已人所知,糖皮质激素对治疗嗜酸粒细胞表型有敏感性。即使在三联药物治疗下,部分患者病情仍不断恶化,有研究示部分患者病情恶化与嗜酸性炎症相关,目前靶向白细胞介素5药物的适应证是严重哮喘伴嗜酸粒细胞增高症,此类靶向药物可否应用于嗜酸性表型慢性阻塞性疾病减少疾病恶化值得探索,可能在未来给此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白细胞介素5 嗜酸粒细胞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晚期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86例晚期腺癌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8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组别的划分,研究组与参照组均包含患者43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较之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更低,且治疗后各相关指标更优,可表示为P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晚期肺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4例晚期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2)。参照组行多西他赛治疗,实验组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疗效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吉非替尼 多西他赛 晚期肺腺癌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靶向穿心莲内酯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方法:采用薄膜-冻融法制备穿心莲内酯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用透析法考察药物体外释放性质。结果: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325μm,包封率大于75%,稳定性好。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采用薄膜-冻融法可制得具有较高包封率及稳定性的穿心莲内酯脂质体,有助于提高穿心莲内酯的靶向性。

  • 标签: 穿心莲内酯 脂质体 肺靶向 体外释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晚期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76例晚期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多西他塞及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47.37%、81.58%)较对照组(21.05%、47.37%)均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15.79%vs31.58%),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吉非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行分子靶向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肺腺癌 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晚期腺癌一线化疗与靶向治疗的疗效。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尽管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吸入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并面临急性发作风险(GOLD分级D组)。近年来,国外出现了一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慢阻的新技术——靶向去神经技术(targeted lung denervation,TLD),有可能成为治疗中重度慢阻患者的可选方案之一。本文就该技术的理论基础、设备工作原理、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等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晚期腺癌治疗中单药靶向治疗与单药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晚期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吉非替尼单药靶向治疗的有34例,设置为A组,应用培美曲塞单药化疗的有31例,设置为B组。比较两组总生存期限、疗效以及副作用。结果 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副作用出现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与单药化疗相比,单药靶向治疗在晚期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 标签: 单药靶向治疗 单药化疗 晚期肺腺癌
  • 简介:摘要:目前,全球范围内肿瘤患病率正不断增加,相比于对癌细胞缺乏选择性的传统治疗手段,肿瘤靶向治疗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迅速成为抗癌新星。靶向多肽是一种靶向肿瘤细胞或组织且毒副作用小的多肽,可与抗癌药物偶联用于早期肿瘤病变部位的诊断和特异性给药,在治疗癌症方面有着良好前景。本文将从肿瘤靶向多肽的筛选方法以及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 靶向治疗 多肽筛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86例肝癌转移患者展开分析,对照组接受单一索拉非尼药物治疗;研究组接受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参考RECIST1.1评价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力评价。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81.4%,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8.1%,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NK细胞、IL-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K细胞、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免疫力水平差异显著。结论 靶向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癌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索拉非尼 立体定向放疗 靶向药物 肝癌肺转移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 与分析 血清 CEA 、 LDH 对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进行复治的腺癌患者 7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进行 整体疗效观察 ,对比血清CEA、LDH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血清CEA、LDH与预后联系,研究 血清CEA、LDH与预后联系 , 得出血清 CEA 、 LDH 对腺癌靶方式对 复治的腺癌患者产生的治疗与预 后价值。 结果:① 腺癌患者在经过治疗后 的总有效率为 30.00 。 ② 治疗前CEA正常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15.00% ,治疗前CEA升高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36.00%; 治疗前LDH正常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37.84% ,治疗前LHD升高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24.00% 。 ③治疗前CEA≥20.0ng/mL患者PFS 为 8.3±1.2 月, CEA<20.0ng/mL患者PFS 为 5.2±0.9 月; 治疗前CEA≥20.0ng/mL患者OS为 17.2±1.3 月,CEA<20.0ng/mL患者OS为 14.2±1.5 月。 结论:血清 CEA 、 LDH 对腺癌靶向治疗模式在 提高 临床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方面发挥着积极意义。

  • 标签: 血清 CEA LDH 肺腺癌患者 LDH 肺腺癌靶 临床疗效 预后的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制备基于叶酸靶向多西紫杉醇纳米粒的吸入粉雾剂,用于肺癌的治疗。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挥发法制备叶酸靶向纳米粒,考察纳米粒理化性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实验法研究纳米粒的体外细胞毒性和肿瘤细胞叶酸靶向性,使用喷雾干燥技术进一步制备基于纳米粒的吸入粉雾剂,并考察其理化性质。结果:本实验制备的叶酸靶向纳米粒粒径为(100.1±1.0)nm,普通纳米粒组IC50为(2.09±0.82)μmol/L,叶酸靶向纳米粒组IC50为(0.80±0.32)μmol/L。吸入粉雾剂体外沉积率和休止角分别为(21.10±0.18)%和(36.75±0.52)°。结论:成功制备了基于叶酸靶向纳米粒的吸入粉雾剂,肺部吸入抗癌药物直达病灶部位,主动靶向肺癌细胞,提高靶器官药物浓度,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满足临床肺癌治疗所需。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纳米粒 肺吸入粉雾剂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肝癌转移采用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时间段在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研究对象为在本院确诊为肝癌转移的100例患者,通过数字表达法分组,其中接受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另外接受索拉非尼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应用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完成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整体疗效为82%,对照组整体疗效为6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转移患者接受靶向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联合治疗后,病情控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降低病灶转移率的同时,生存期明显延长,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癌 肺转移 靶向药物 索拉非尼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转移放化疗后二次复发,行口服安罗替尼单药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安罗替尼剂量变化及所对应的肺部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阐明安罗替尼为复发转移的子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安罗替尼口服12 mg/d、服药2周停药1周的治疗模式可有效控制子宫颈癌患者的病情,安罗替尼的单药剂量下调可能影响其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治疗二线靶向治疗耐药的晚期腺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我院的晚期腺癌患者46例,经第一、第三代EGFR-TKIs治疗后进展,NGS无基因突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顺铂+培美曲塞化疗治疗,研究组给予安罗替尼治疗,观察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KPS评分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与对照组52.1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KPS评分比对照组高,VEGF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CEA水平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 二线靶向治疗耐药的晚期腺癌患者应用安罗替尼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KPS评分,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提高近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安罗替尼 二线靶向治疗 耐药 晚期肺腺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