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节病的HRCT表现,以提高结节病的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27例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HR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多发结节9例,门淋巴结肿大1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内纤维化病灶者4例,胸膜增厚1例,胸水2例。结论HRCT可清晰观察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及其内细小病变,大大提高了结节病的诊断率。

  • 标签: 肺部 肺结节病 HR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HRCT在检出和显示内多发小结节微细表现的价值。方法对16例直径≤3cm的孤立性结节行常规CT扫描后,于结节处行HRCT扫描,对不同病变结节的边缘形态和内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HRCT能充分显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16例内多发性小结节HRCT扫描显示的征象为分叶6例,毛刺6例,钙化1倒,小泡1例,胸膜凹陷2例。结论HRCT在显示内多发小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优于常规CT,是区分良恶性内多发小结节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肺结节 多发小结节 HR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疾病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4年收治的2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疾病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以上26例患者中,5例术前被怀疑为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在术中得到确诊,13例经过快速冰冻切片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还有8例患者术后经连续病理切片被确诊为甲状腺微小癌。经过术后10到15个月的回访,以上患者均健在,只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进行二次手术后,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由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疾病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在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的情况,所以要在术中常规实行冰冻片检查,对于高度被怀疑是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最好实行病变腺叶的切除处理,进而避免二次手术,术后常规应当长期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疾病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内孤立结节的CT征象加以分析,探讨CT影像学诊断的价值。方法观察分析30例内孤立性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对内孤立结节的CT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内孤立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钙化、空洞症、脂肪等。结论CT检查对内孤立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肺内孤立结节 CT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与良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使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肿物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灌注成像检查,并对患者肺部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4项指标的数值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的各项灌注参数数值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物,其中BV、BF、MTT和PS等4项指标的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肺癌和良性肿物的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鉴别 诊断 肺癌 肺良性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就诊的孤立性结节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或组织检查证实,对患者给予动态CT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采用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对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良性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且恶性结节的CT值变化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5);CT增强扫描诊断对孤立性结节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结节诊断中能够可靠、准确的判断结节良性和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 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过64层螺旋CT检测结节有效性的分析。方法选择性的挑出不同密度的胸部模型,胸部模型的直径在2.5mm至13mm之间,采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检测结节,在检测过程中分别设定250mAs,30mAs两种不同剂量,根据这两种计量的扫描检测评价指数分析其有效性。结果250mAs,30mAs两种不同剂量扫描检测得出的局部CT值相差无几,无显著差异,但两种剂量CT值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其计算值和电流呈负相关;250mAs的DLP,CTDIw值分别为219.0mGy?cm,14.6mGy,30mAs的DLP,CTDIw值分别为26.2mGy?cm,1.7mGy,相比之下,250mAs辐射剂量更高,可见度相对较低。结论参数为30mAs的低剂量扫描对结节检测效果更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孤立性小结节疾病中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比较临床针刺细胞学活检处理病人组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处理病人组的肿瘤病人的检出率及良性病变病人随访出现恶性肿瘤表现率。并结果分析。结果针刺细胞学共有20例鳞癌3例,腺癌5例,慢性炎症6例,结核干酪性病灶3例,炎性细胞浸润3例术后,对于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胸腔镜下的肺叶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2例复发并有远处转移。良性病变病人继续随访2年后出现恶性肿瘤表现及远处转移者4例。胸腔镜辅助手术组共有16例腺癌6例,鳞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慢性化脓性炎症4例,结核灶2例,良性病人继续随访2年后出现未有恶性肿瘤表现及远处转移者。统计学分析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恶性肿瘤的误诊及漏诊,在孤立性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及独特的优点。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肺孤立性小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孤立性结节中应用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癌胚抗原(CEA)、CA125及CA199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50例孤立性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将良性病变者分为良性组,将肺癌者分为肺癌组,同时应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的NSE、CEA、CA125及CA199水平。结果良性组与对照组的NSE、CEA、CA125及CA199等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肺癌组患者CA125及CA199水平与对照组、良性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肺癌组患者NSE、CEA水平相对于良性组、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NSE联合CEA检测的敏感性(77.2%)明显高于单项NSE(45.5%)、CEA(5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相对于孤立性结节良性病变患者、正常人的CEA、NSE水平显著偏高,有利于为临床诊断孤立性结节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NSE CEA CA125 CA199 检测价值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5-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本院胸外科进行就诊的孤立性结节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者穿刺或组织检查证实,对患者给予动态CT扫描,对动态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采用CT动态扫描与病理学诊断对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结果良性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与增强前相比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且恶性结节的CT值变化显著高于良性结节(P<0.05);CT增强扫描诊断对孤立性结节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应用于孤立性结节诊断中能够可靠、准确的判断结节良性和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 动态增强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1病例资料男47岁,主因四肢反复出现皮下结节7年,结节大小1-5cm,暗红色,触痛,无须治疗可消退,结节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无其他不适症状而就诊。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5益左右,以午后及夜间明显,无盗汗现象。同时出现双侧膝、踝关节疼痛及踝部水肿。对症治疗无效。查体:四肢皮肤可见散在1-5cm色素沉着斑。

  • 标签: 脂膜炎 腹水 胸腔积液 肺结节
  • 简介:近年来,由于B超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增多及敏感性的提高,在一般人群中进行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平均约50%的人可发现甲状腺结节,文献报道的甲状腺结节发现率约20%~70%。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 标签: 甲状腺癌 良性疾病 恶性 甲状腺结节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医师的科学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12月1日期间共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128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甲状腺结节大小、回声、钙化与边界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生多普勒的诊断结果与患者的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诊断的符合率为65.63%,对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生诊断符合率为64.06%。其中4例患者的超生诊断为提示良性或恶性,占所有病例数的3.13%。结论彩色多普勒是现代临床中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方式,其对甲状腺结节疾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Hookwire穿刺联合亚甲蓝染色定位在胸腔镜治疗孤立性结节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92例共108枚孤立性结节,行术前CT引导Hookwire穿刺联合亚甲蓝染色定位,后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若为原发性肺癌,行肺叶切除术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统计穿刺定位时间、并发症、楔形切除术时间、出血量等。结果穿刺定位时间10-25min,平均14min,气胸(18/92),胸膜反应(3/92),少量咯血(4/92),楔形切除时间5-20min,平均10min,出血量5-20ml。结论CT引导Hookwire穿刺联合亚甲蓝染色定位可提高VATS下SPNs切除的成功率,并发症少,经济方便,在临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术前定位 Hookwire 胸腔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良性肿块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甲状腺良性肿块并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58例病情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包块切除8例,腺叶部分切除5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11例,一侧腺叶次全切除加峡部切除9例,双侧腺叶次全切除16例,一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及对侧次全切除9例。结果58例患者中无死亡或甲状腺危象等危急重并发症发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者3例,声音嘶哑者2例。结论手术是甲状腺良性肿块有效治疗措施,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肿块部位、大小、性质个性化制定;手术中在保证视野清晰的基础上,需考虑术后美容效果,做好缝合对位良好,尽可能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

  • 标签: 甲状腺良性肿块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探讨肝脏良性肿瘤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术前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未发生腹腔内出血或感染,术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及睡眠。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体重增加或维持。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关康复知识,并积极配合。结论能够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甲状腺肿瘤保守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的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28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的复发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性甲状腺肿瘤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加强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良性甲状腺肿瘤 保守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8例患者均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来确诊。手术治疗94例,口服TSH抑制剂58例、131I治疗56例。结论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应在体检的基础上首选FNAC,辅以核素扫描、超声及其引导下FNAC、相关化验。确诊良性者需手术的择期手术,能行131I治疗的分次治疗,手术+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31I治疗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案;确诊的恶性患者应及早手术,可疑者术中冰冻切片病检决定手术方式。其余患者行TSH抑制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曾在我院就诊的385例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超声表现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分析,探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方法对385例曾在我院就诊后行手术治疗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超声表现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相关性,为指导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提供依据。结果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B超下见结节伴微粒钙化提示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P<0.01),而粗大钙化在良恶性结节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及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建议对术前血清TSH水平较高及B超提示甲状腺结节伴微粒钙化的患者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促甲状腺激素 微粒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