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的疗效。方法抽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27例和B组31例。A组行针灸联合常规训练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简明疼痛程度量表(BPI)评价患者的疼痛困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平衡及感觉等功能进行评价,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及外展活动度均高于A组,ADL及FMA评分也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BPI疼痛困扰各指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强化肩胛带训练,能够有效控制脑卒中后偏瘫伴肩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颈肩痛 肩胛带控制训练 针灸 疼痛 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联合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对肩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7~2021.01本院收治的肩部疼痛病患共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于超声引导下开展臂丛神经阻滞)和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开展肩胛上神经加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各3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加下颈部脊神经后支阻滞对肩部疼痛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采用。

  • 标签: 下颈部脊神经后支 肩胛上神经 神经阻滞 超声 颈肩部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肩胛动力障碍是指肩胛骨静态/动态位置或运动模式异常。67%~100%肩部疾病患者会出现肩胛动力障碍,患肩胛动力障碍的运动员未来肩痛风险较正常运动员高43%。肩胛动力障碍与多种肩关节常见损伤,如肩痛、肩峰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盂肱关节不稳、肩锁关节损伤和盂唇损伤等均有关。本文从病因及病理机制、临床评估与诊断分型,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介绍近年来的发展。

  • 标签: 肩胛骨 肩胛动力障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肩胛骨外侧缘入路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98例肩胛骨骨折严重移位患者,随机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传统Judet肩胛骨倒L后侧入路,观察组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直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肩胛骨外侧缘入路 直切口 肩胛骨骨折 严重移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Judet入路手术治疗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改良Judet入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25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46岁(29~66岁);肩胛盂骨折根据Goss-Ideberg分型:Ⅱ型8例,Ⅳ型2例,Ⅴ型10例,Ⅵ型5例。应用Mimics 16.0软件进行CT三维重建,确定骨折诊断及分型,测量并记录肩胛骨关节面塌陷程度和移位程度。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评估功能。结果术前肩胛骨关节面塌陷的平均高度为5.8 mm(1.2~6.3 mm),关节内骨折折端移位的平均距离为7.7 mm(2.1~12.9 mm)。骨折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骨性愈合。术后随访时间平均58.8个月(7~92个月)。术后6个月前屈上举角度平均158.6°(125°~180°),体侧外旋角度平均为39.0°(30°~45°)。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平均为92.6分(75~100分),其中优19例,良5例,一般1例,优良率96%(24/25)。结论对于Goss-Ideberg Ⅱ、Ⅳ、Ⅴ、Ⅵ型肩胛盂骨折,通过改良的Judet入路进行手术治疗,骨折可获确切的复位固定,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成像,三维 肩胛盂骨折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肩胛带及上肢 D2 模式本体感觉神经肉促进技术(PNF)训练对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21年3月-9月期间收治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胛骨动力障碍患者为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接受为期4周的PNF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肩胛骨平衡角、肩关节功能指标评分以及肩胛下角到同一水平棘突的距离的变化。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肩胛骨平衡角度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PNF训练 肩胛骨动力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本文以洛阳市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病例研究进行调查分析,来研究肩胛带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的影响等。比较两组在三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上肢肌张力、手部的精细运动能力的恢复状况以及患者治疗后的生活水平的改善,进行分析讨论早期对肩胛带的保护性训练的疗效。

  • 标签: 肩胛带训练 肩手综合征 手功能
  • 简介:摘要:探讨肩胛带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后肩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7月-2020年7月入我院住院偏瘫后肩痛患者80名,随即将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偏瘫患侧上肢常规康复治疗,包括:1.偏瘫上肢的运动治疗;2.中频电疗;3.针刺治疗;4.中药熏洗;治疗前后4周对2组患者的上肢进行评估,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主观意识疼痛评估量表(VAS)及改良Bathel量表进行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34);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综合治疗肩腰腿痛的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影响,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我院院内制剂宣痹活血胶囊(颈椎病)、黄萸腰腿痛胶囊(腰椎病)以及自拟除痹通络汤局部熏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外伤致陈旧性肩胛下肌腱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陈旧性肩胛下肌腱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7~72岁[(60.5±6.3)岁]。按Lafosse分型撕裂大小分类:关节面上1/3撕裂9例,上1/2撕裂18例,完全撕裂1例。按Patte分型回缩程度分类:无回缩4例,回缩至小结节水平7例,回缩至肱骨头水平14例,回缩至关节盂水平3例。按Goutallier分型脂肪浸润分类:0~1级17例,2级10例,3~4级1例。28例均采用关节镜手术修复。观察术后2周伤口愈合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患侧肩关节主动上举(AFE)、主动外旋(AER)、主动内旋(AIR)活动度。术后6个月复查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肩关节MRI检查,评估肩胛下肌腱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8.7±1.3)个月]。术后2周伤口均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术后3,6个月VAS分别为(3.5±0.7)分、(2.6±0.5)分,低于术前的(6.3±1.2)分(P<0.01)。术后3,6个月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20.4±2.5)分、(25.6±6.2)分,高于术前的(9.5±1.7)分(P<0.01)。术前患侧肩关节AFE活动度为(80.2±12.6)°,AER活动度为(52.5±7.6)°,AIR活动度为(3.7±1.2)°;术后3个月分别为(113.2±7.5)°、(60.1±6.3)°、(6.8±1.6)°;术后6个月分别为(122.3±15.2)°、(65.6±10.5)°、(7.8±2.3)°。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术前(P<0.01)。术后6个月,27例患者复查MRI显示肌腱恢复良好,1例出现小型再撕裂(术前Goutallier分型3级)。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外伤致陈旧性肩胛下肌腱撕裂,患者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恢复良好。

  • 标签: 腱损伤 关节镜 肩胛下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反Judet手术入路行肩胛骨体部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月收治36例肩胛骨体部复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63岁,平均46岁。其中高能量交通伤20例,高处坠落伤13例,重物砸伤3例,Miller ME分型均为Ⅳ型。患者术前均行肩胛骨CT扫描及三维重建,术中采用反Judet入路显露肩胛骨,使用重建钢板行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并随访临床疗效。同时对照分析同时间段20例肩胛骨体部复杂骨折采用经典Judet入路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肌皮瓣坏死,患者均获门诊随访1~6年,平均3.8年,按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28例,8例,优良率为100%。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对比经典Judet入路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手术治疗肩胛骨体部复杂骨折,可采用肌皮瓣分离的反Judet入路,操作简单,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术中骨折暴露充分,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牢固固定,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可做为手术治疗体部复杂骨折的安全有效的入路选择。

  • 标签: 肩胛骨 外科手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我科采用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10例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肩胛骨体部骨折6例,肩胛盂骨折2例,累及肩胛骨体部、肩胛冈骨折2例。术前均行CT三维重建,数据输入3D打印机后实施3D打印,制作肩胛骨骨折模型,根据模型确定手术方案。采用改良的Judet肩后方入路6例,外侧Hardegger入路4例。根据影像学评价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76.11±18.53)min;术中出血量40~70 ml,平均(52.22±10.93)ml。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红肿热痛等情况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为4~8周,平均6周。所有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随访期内无骨折块移位、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优9例,良1例;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系统评分:优9例,良1例。结论结合3D打印模型个性化治疗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可以在术前演练手术方案,术中减少对软组织的过多剥离,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骨折愈合快,配合良好的康复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

  • 标签: 肩胛骨 骨折 3D打印技术 导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段鞘内药物输注治疗肩部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017年8月收治的1例右侧肩部及右上肢难治性癌痛患者临床资料,经L2~L3椎间隙穿刺植入鞘内导管至C6椎体水平,经鞘内导管持续输注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吗啡混合液,观察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鞘内镇痛治疗后,患者疼痛数字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未发现药物及操作并发症。结论段鞘内药物输注治疗肩部及上肢部位难治性癌痛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癌痛 鞘内 吗啡 布比卡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