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早产儿喂养前后肠道氧合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生后24 h内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FI早产儿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仪监测FI早产儿喂养前5 min和喂养后1 h肠道氧合(splanchnic regional saturation,rSsO2)及脑氧合(cerebral regional saturation,rScO2),计算喂养前后rSsO2和rScO2均值、喂养前后rSsO2与rScO2比值(splanchnic-cerebral oxygenation ratio,SCOR),并记录监测时日龄、校正胎龄、喂养种类等临床资料。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喂养前后rSsO2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早产儿41例,喂养前后rSsO2、rScO2、SCO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种类影响喂养后rSsO2及SCOR的变化值,与早产儿奶相比,母乳喂养后rSsO2及SCOR变化更小,回归方程分别为Y=5.538-4.065X(模型复相关系数=0.414,决定系数R²=0.171,F=8.050,P<0.01),Y=0.109-0.075X(模型复相关系数=0.405,决定系数R²=0.164,F=7.655,P<0.01)。结论发生FI后合理喂养不会影响早产儿rSsO2,与早产儿奶相比,母乳喂养更有利于喂养后rSsO2的稳定,应作为早产儿喂养的首选。

  • 标签: 喂养不耐受 婴儿,早产 肠道氧合 影响因素
  • 简介:这是早产儿不经过胃的第一个肠道喂养方法,少量的喂养可使肠蠕动增加,次喂养量的1/3或持续喂养时超过1h的量

  • 标签: 体重肠道 喂养技术 技术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水疗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常规给予q3h鼻饲喂养和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在此基础上,加用温生理盐水20ml+开塞露2ml对早产儿进行肠道水疗,每日2次;对照组常规给予q3h鼻饲喂养和小剂量红霉素3~5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腹胀消失时间、胎粪排完时间、胃残留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同时实验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胎粪排完时间以及胃残留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水疗可以刺激早产儿肠蠕动,使肠蠕动加快,从而促进胎粪的排泄,促进胃排空,缩短胃残留时间及腹胀消失时间,有利于早产儿体重的增长,临床意义十分显著。

  • 标签: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肠道水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1例,分析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并发症、排便情况、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消化系统类并发症,对照组为NEC11例,观察组为NEC13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呼吸系统类并发症,对照组早产儿呼吸暂停61例,观察组早产儿呼吸暂停56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正常排便时间,对照组平均5.21d,观察组平均时间为4.58d,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死亡情况,对照组死亡24例,观察组死亡8例,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体重增长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7.53±1.4d,对照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所用时间11.08±1.1d,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微量肠道喂养不会导致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类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可以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 标签: 早期 微量 肠道喂养 早产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PICU)的胃肠道喂养。方法 选取我院自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9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49例)与对照组( 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在对照组患儿护理错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采用胃肠道喂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胃管留置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以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胃管滞留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以及体重增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 P< 0.05)。结论 新生儿采用胃肠道喂养护理能够显著的改善患儿的胃肠道功能,提高了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的进程,能够是早产儿体重正常成长。

  • 标签: 新生儿 PICU 胃肠道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肠道喂养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另31例为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肠道喂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日增加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满足了早产儿护理需求,改善了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喂养 不耐受 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接诊的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5例,接受常规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接受护理干预的小组为观察组,将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7.45±6.56)天、胃管留置时间(9.49±0.38)天、呕吐改善时间(3.17±1.09)天、胃潴留消失时间(2.11±0.13)天、腹胀消失时间(2.10±0.05)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增加体质量(15.35±0.48)g、每日摄奶量(92.72±13.53) mL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达全肠道营养时间(12.47±2.15) d、喂养不耐受时间(3.08±0.42) 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9.14±2.44) d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应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喂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对危重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NICU收治的84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将早产儿和足月儿分为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其中36例早产儿中,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18例;48例足月儿按需喂养组和微量喂养组各24例。所有新生儿在生后6h开奶,微量喂养组每2h0.5-2ml/kg,用微量泵将奶液通过胃管持续泵入,泵2h休息2h,一天总量不超过12ml/kg,按需喂养组生后在6h用同样的配方奶或母乳开始10-20mL/(kg?d),以后每天增加10-15ml/次。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胃肠损害发生率、静脉营养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1)微量喂养组胃肠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按需喂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2)微量喂养组在静脉营养天数、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按需喂养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微量肠道喂养能促进胃肠动力成熟,减少胃肠损害发生率,缩短静脉营养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天数。

  • 标签: 危重新生儿 早期肠道微量喂养 胃肠功能 静脉营养 光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改善早产儿呕吐,腹胀,胃出血等胃肠道不耐受情况。方法112例早产儿随机平均分成2组,早期微量喂养及传统喂养组(对照组),比较2种方法喂养后早产儿在呕吐,腹胀,胃出血的发病率。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在呕吐,腹胀,胃出血等方面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促进胃道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并发症。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微量喂养 传统喂养
  • 简介:摘要食物过敏是指免疫机制参与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本摘译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对母乳喂养儿非IgE介导食物过敏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给予解答并给出建议。

  • 标签: 母乳喂养 超敏反应,速发型 食物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及喂养方式对特应性皮炎(AD)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3例1 ~ 12月龄AD婴儿,以3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AD患儿与健康对照根据不同的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分组。取婴儿粪便提取总DNA,PCR扩增细菌的16S rRNA基因V1 ~ V9区,应用PacBio Sequel测序仪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组菌群在属、种水平上的构成差异,选择差异菌群相对丰度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AD皮疹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顺产对照组(11例)、剖宫产对照组(19例)、顺产AD组(11例)、剖宫产AD组(22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别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链球菌属、大肠杆菌属。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7例)、母乳喂养对照组(12例)、混合喂养对照组(11例)、配方奶粉喂养AD组(12例)、母乳喂养AD组(8例)、混合喂养AD组(13例)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个菌属分为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大肠杆菌属。线性判别分析(LEfSe)显示,不同分娩方式对照组和AD组间未见显著差异性菌群;而在不同喂养方式AD组和对照组中,配方奶粉喂养AD组阿克曼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分别为属水平(LDA值= 4.78)和种水平(LDA值= 4.91)差异性最大的菌群。配方奶粉喂养AD组婴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数值相等,均为9.60% ± 0.72%)均高于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均为2.50% ± 0.83%,Z = 1.66,P = 0.048)、混合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Z = 2.26,P = 0.012)及母乳喂养AD组(丰度值均为0,Z = 1.85,P = 0.032)。AD患儿中肠道阿克曼菌属及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相对丰度与SCORAD评分均呈正相关(ρ = 0.384、0.387,均P < 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AD及健康婴儿肠道菌群影响无显著差异,配方奶粉喂养AD患儿肠道阿克曼菌属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相对丰度升高,可能参与AD的发病。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婴儿 肠道菌群 分娩方式 喂养方式
  • 简介:摘要与正常新生儿相比,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肠道喂养为该病重要危险因素。本文综述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喂养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探讨降低该病发生率的有效喂养方法。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道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护理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建立全肠道喂养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62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实施初乳口腔护理,对照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擦拭方法及频次相同。观察2组患儿完全无胃潴留的时间、完全经口进奶时间、达到肠内喂养的时间(100 ml·kg-1·d-1)、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150 ml·kg-1·d-1),出院时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和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第10天胃潴留发生次数为(1.90 ± 1.30)次,显著低于对照组(2.77 ± 1.50)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49,P<0.05);观察组患儿达到肠内喂养和足量肠内喂养的时间分别是(24.63 ± 9.42)、(29.75 ± 10.1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3.90 ± 2.73)、(35.13 ± 9.29)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21、-2.362,P<0.01或0.05);观察组患儿出院时体质量为(2.19 ± 0.18)kg,高于对照组的(2.10 ± 0.12)k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77,P<0.05)。结论初乳口腔护理可以减少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胃潴留的次数,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缩短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促进生长发育,但并不能证实可以降低相关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初乳 口腔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状况、胃肠道发育及体格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950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早产儿分成观察组(475例)和对照组(4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鼻饲喂养,观察组采用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喂养状况、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状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经口喂养天数以及呕吐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胃液PH值较低,肠鸣音次数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比干预前胃液PH值降低,肠鸣音次数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两组的干预前相比,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联合舒适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改善了喂养状况,加快了体格发育,增强了胃肠道发育速度。

  • 标签: 重力喂养 舒适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鼻饲喂养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NICU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40例在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独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胃管喂养并抚触,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记录每次喂养前胃内残留奶量、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出生时体质量、生后7d与14d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每日胃残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组少于其他3组;每日排便次数、日排便量、生后7d与14d体质量大于其他3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胃肠道发育 喂养方式 非营养性吸吮 抚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早产儿喂养方案期间应用母乳微量喂养、配方奶微量喂养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评估该不同的喂养方案对其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妇产科分娩的早产儿(例数=86例),对照组(例数=43例)在进行住院的期施予其配方奶微量喂养,实验组(例数=43例)在进行住院期间施予其母乳微量喂养,对对照组、实验组取得的喂养效果展开组间的分析和对比。结果实验组经喂养之后其肠胃不耐受率比对照组更低,其肠道喂养时间比对照组短,组别间数据分析和比对中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在接受喂养方案时应用不同的喂养方案进行喂养,会取得不同的喂养效果。和早产儿接受配方奶微量喂养进行比较,母乳微量喂养应用在早产儿之中可提升其喂养效果,保障其肠胃功能的吸收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更能保障早产儿的发育,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母乳 喂养效果 配方奶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早产儿喂养方案期间应用母乳微量喂养、配方奶微量喂养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评估该不同的喂养方案对其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的对象为本院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期间妇产科分娩 的 早产儿(例数=86例) ,对照组(例数=43例)在进行住院的期施予其配方奶微量喂养,实验组(例数 =43例)在进行住院期间施予其母乳微量喂养 ,对 对照组、实验组取得的喂养效果展开组间的分析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经喂养之后其肠胃不耐受率比对照组更低,其肠道喂养时间比对照组短,组别间数据分析和比对中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早产儿在接受喂养方案时应用不同的喂养方案进行喂养,会取得不同的喂养效果。和早产儿接受配方奶微量喂养进行比较,母乳微量喂养应用在早产儿之中可提升其喂养效果,保障其肠胃功能的吸收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更能保障早产儿的发育,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母乳 喂养效果 配方奶 胃肠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