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肝功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将其分成非溶血标本组和溶血标本组各50例,利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标本的肝功各项代谢指标,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溶血标本组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显著低于非溶血标本组(P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检测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关于其血脂生化指标肝功的变化,为相关病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检测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37例(①组),对该组脂肪肝患者的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另再随机抽选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并无患有肝脏、肾等方面疾病的患者37例(②组),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患有脂肪肝疾病的37例患者的总胆固醇、总胆红素的脂肪肝相关指标数明显高于②组。结论: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其血脂生化指标以及肝功的变化具有紊乱性,同时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伤害。

  • 标签: 脂肪肝患者 血脂生化指标 肝功能 变化情况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红瑞 王鑫 王亚东 申川 赵彩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7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开封 475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8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肝功衰竭是肝脏组织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其病情发展迅速,临床预后差,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肝功衰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研究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对肝功衰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探索肝功衰竭中细胞自噬与坏死、凋亡的关系,并就自噬在肝功衰竭各阶段的作用机制及表达水平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肝功衰竭的深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自噬 肝衰竭 细胞凋亡 坏死 SIRT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苯中毒患者的肝功指标水平,探讨其早期判断慢性苯中毒肝功损害的价值,为临床精准监测慢性苯中毒机体损伤的发生及其早期干预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取48名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根据《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68-2013)》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50名健康体检人群做为对照组,分析指标包括ALT、AST、ALP、GGT、TBIL、DBIL、IBIL、TP、ALB和GLB等常规肝功生化指标。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ALT(P=0.000)、AST(P=0.000)、ALP(P=0.001)、GGT(P=0.000)、TBIL(P=0.008)和ALB(P=0.000)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分析示各组间ALT、AST、ALP、TBIL均有统计学差异,且和中毒程度具有相关性,提示ALT、AST、ALP、TBIL在苯中毒肝功损伤中具有更高敏感性。结论ALT、AST、ALP和TBIL可成为辅助诊断早期慢性苯中毒机体损伤的实验室指标

  • 标签: 慢性苯中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γ-谷氨酰转肽酶 总胆红素 白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应用肝功检验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75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结果健康者 75 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将观察组患者根据 Child-Pugh 分级,将各项指标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肝功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TBA 水平, A 级患者显著低于 B 、 C 级; CHE 、 ALB 及 CHO 水平, A 级患者均显著高于 B 级、 C 级,呈逐渐递减趋势( p < 0.05 )。 结论 肝功检测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肝功情况及损伤程度,指导临床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与预防措施,对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肝功能检测 肝脏储备功能分级 指导临床 意义与价值
  • 简介:摘要慢加急性肝功衰竭(ACLF)是肝衰竭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虽然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给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手段,但是肝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目前肝衰竭是临床诊治的热点也是难点,并且肝衰竭确实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就ACLF的定义、发病机制、预后、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治疗学 预后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扶肝祛瘀丸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肝功的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90例肝纤维化患者;以入院单双号进行分组,单号为基础组(口服安洛化纤丸),双号为扶肝组(口服扶肝祛瘀丸),各45例。比较两组疗效,分析肝功和血清指标。结果扶肝组肝纤维化患者痊愈+显效+有效的概率95.56%(43例),高于基础组的80.00%(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5,P<0.05)。基础组和扶肝组治疗前肝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指标均出现下降,且扶肝组水平低于基础组(P<0.05)。基础组和扶肝组疗前血清指标及N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HA、PC III下降,NK水平上升,且扶肝组上述指标优于基础组(均P<0.05)。扶肝组有4例发生静脉炎,5例出现心悸,发生率为20.00%;基础组出现2例静脉炎,1例皮疹,3例发生心悸,发生率1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5,P=0.248)。结论扶肝祛瘀丸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患者临床疗效,增加NK活性,改善肝脏功能

  • 标签: 扶肝祛瘀丸 肝纤维化 肝功能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对肝功生化检测的作用。方法:针对31例本医院诊治的高血脂患者纳入实验组资料,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是抽取时间,予行血液流变学、肝功生化检测,比对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生化指标。结果:(1)实验组血浆粘度120/s、全血粘度高切150/s、全血粘度中切60/s、全血粘度低切10/s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血脂 血液流变学指标 肝功能生化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对肝功生化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55例高血脂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观察组,选取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和肝功生化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血浆黏度120/s、全血黏度低切10/s、全血黏度中切60/s和全血黏度高切150/s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酞酶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 高血脂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肝功生化检测指标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可以检测结果为依据,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推断,对高血脂等疾病进行预防。

  • 标签: 高血脂 血液流变学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功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损伤和失控性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被认为可以用于治疗肝功衰竭。然而,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肝功衰竭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未能有效改善预后,反而增加了感染机会而危及生命。可能与肝功衰竭患者存在糖皮质激素抵抗有关。现以肝功衰竭的失控性炎症反应为背景,分析P-糖蛋白逆转运糖皮质激素、细胞内糖皮质激素信号通路障碍以及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糖皮质激素抵抗及作用机制。以期评价肝功衰竭患者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为评估糖皮质激素疗效及用药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糖皮质激素类 炎症反应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检验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0 月,在该时间段从 我 院收 治 的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取 60 例作为本次研究组对象,纳入为 研究 组 , 并在同时间段选取在 我 院体检的 60 例健康者纳入为健康组,观察并对比两组人员静脉血液情况,通过检测后对比各项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例如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等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研究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健康组 。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肝功检验,对诊断、鉴别肝硬化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肝硬化诊断结果,为日后针对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和治疗提供判断依据,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功能检验 肝炎肝硬化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研究其与肝硬化肝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 46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PT、 TT、 APTT以及 FIB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肝功分级的不断升高,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 ,容易发生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监测其变化有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功能 肝功能分级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