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体耻骨上、下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标本A为62岁男性、B为45岁女性、C为58岁男性),取出耻骨并剔除附着之软组织。使用微型台锯及高精慢速锯将耻骨上、下各分成3等份,每份进行均分切割,将骨骼制成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标记。依次用800、1 000、1 200、2 000、4 000目碳化硅粒砂纸打磨标本。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A、B、C 3具标本耻骨骨硬度值分别为(27.99±6.03)HV、(29.93±4.86)HV、(33.42±5.15)HV,耻骨骨硬度值分别为(33.99±3.10)HV、(37.95±5.39)HV、(36.19±3.87)HV,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上=9.540、F下=12.890, P值均<0.01)。3具标本耻骨骨硬度值均高于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3.432、tB=4.280、tC=3.874, P值均<0.01)。结论人体耻骨显微骨硬度高于耻骨。这一耻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的首次发现,可辅助阐释耻骨骨折的损伤机制,为研发符合该部位骨硬度特点的内固定物,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7010818。

  • 标签: 耻骨 耻骨支 维氏骨硬度 显微骨硬度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测旋股外侧动脉(LFCA)升肌骨膜髂骨支走行和分布,为应用带LFCA升的肌骨膜髂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对9具尸体的18个髋部进行解剖。髋部部位以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作为坐标轴的定位点,以耻骨结节为原点,以从耻骨联合到髂前上棘的直线为x轴(以mm为单位),以与身体矢状面平行的直线为y轴(以mm为单位),观测LFCA升肌骨膜髂骨的发出点、走行、分支和外径等情况。对所得数据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FCA升髂嵴的肌骨膜髂骨交叉点坐标为[x,(84.47±7.80) mm;y,(27.60±5.93) mm],从髂前上棘到髂嵴分叉处距离为(2.85±0.84)(2.0~3.6) cm;骨膜髂骨直径(0.23±0.06) mm。结论以LFCA升肌骨膜髂骨支配的髂骨瓣具有手术应用价值。

  • 标签: 旋股外侧动脉 肌骨膜髂骨支 股骨头坏死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在烟草行业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确保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工厂检验室最新质量报告显示, HM细卷烟机台的烟长度超标情况较为严重,卷烟机在生产中经常发现有烟长短不齐现象,严重的甚至直接报废,消耗增加;有的长短烟在包装机无法正常包装,造成烟在小盒内挤压、弯曲、变形。本文通过改善布带轮直径和第二分切导轨减少了细卷烟烟长度偏差较大的现象,随之也减少了卷烟机因烟长度偏差的剔除量。

  • 标签: 细支卷烟 烟支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内置外架系统(internal fixator, INFIX)结合空心钉治疗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前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2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骨盆前环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39.5岁(范围,23~64岁);交通伤4例,坠落伤3例,挤压伤5例;均为前后挤压伤。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1型6例,B3型3例,C1型1例,C2型2例。6例B1型损伤患者和3例B3型损伤患者后环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钉固定,1例C1型损伤患者和2例C2型损伤患者后环采用脊柱-骨盆三角固定治疗。记录每例患者INFIX结合耻骨联合空心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X线透视次数,术后摄骨盆X线片及行CT检查观察复位情况及螺钉位置,应用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骨折后功能恢复程度。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42 min(范围,35~56 min),术中出血量28 ml(范围,15~40 ml),两侧INFIX置钉处切口长度2.7 cm(范围,2.2~3.5 cm),耻骨联合空心钉置钉处切口长度0.8 cm(范围,0.6~1.2 cm),X线透视次数38次(范围,26~55次)。术后X线片及CT检查示所有螺钉位置均准确,固定牢固,耻骨联合复位良好。术后Matta放射学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12/12)。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范围,6~15个月)。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均示骨折愈合良好,耻骨联合复位未丢失,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4周(范围,10~18周);Majeed评分88.34分(范围,73~97分),其中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11/12)。术后1例出现股神经压迫症状,去除INFIX后恢复正常;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个月后症状消失。结论应用INFIX结合空心钉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手术微创,术后疗效优良,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耻骨联合分离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发展,公共建筑单体规模越来越大,且多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建筑物内人员数量多、密度大,一旦发生地震,传统承重吊架因地震产生的水平推力被破坏,导致管线和设备掉落,造成二次 伤害。抗震吊架弥补了这一传统支架的不足,在地震后及余震时,随管道一起“活动 ”, 并有效保护管道,防止管道的坠落。 抗震吊架是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斜撑组成,并与建筑主体结构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支撑系统 [1]。在遭遇到设防烈度的地震时 ,能将管道、桥架及设备产生的地震作用传到结构体上的抗震支撑措施 [1],防止管道吊架系统垮塌掉落。为了应对设防烈度下地震对设备、管道等机电系统造成破坏,抗震吊架在 2015年 8月 1日已被列入强规。本文结合泸州国家高新区众创中心项目工程实际,主要介绍抗震支架的应用和施工中注意事项。

  • 标签: 抗震支架 设备管道安装 抗震支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6.1-2017.12期间收治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发生产后耻骨联合分离,按入院先后顺序分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产后 耻骨联合分离 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尺神经手背尺侧皮神经体表投影的解剖研究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自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我院通过标本解剖及术中观察,研究发现尺神经手背尺侧自尺骨茎突背侧走行至第五掌指关节尺背侧,其走行的体表投影为手掌背部尺背侧掌-背侧皮纹交界处,利用此特点指导5例尺神经手背尺侧营养血管皮瓣的精准设计与切取,同时在19例微创第五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单根克氏针内固定中,有效地避免该神经的损伤。结果皮瓣全部存活,色泽质地良好,外形满意;第五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单根克氏针内固定患者均随访1.5~3.0个月,骨折均获解剖复位,达到骨性愈合,无一例伴有尺神经手背损伤所致的麻木及浅感觉消失的症状;第五掌骨颈骨折术后按照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8例,良1例。结论通过手掌尺背侧的掌-背侧皮纹交界处定位,发现恒定走行的尺神经手背尺侧体表投影,从而在微创第五掌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单根克氏针内固定中有效避免神经的损伤;指导尺神经手背尺侧营养血管皮瓣达到术前精准设计、术中精细切取,是一种简单实用、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尺神经 解剖学 体表投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类型的游离桡动脉掌浅(SPBRA)穿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不同类型SPBRA游离穿皮瓣修复指端缺损38例46指,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7~ 54 (38.5±15.5)岁。指端缺损面积1.5 cm×3.5 cm~ 2.5 cm×5.5 cm。其中双侧游离SPBRA穿皮瓣修复8例;13指携带掌长肌腱修复;30指皮瓣携带桡神经浅分支,16指皮瓣未携带神经。皮瓣面积1.6 cm×4.0 cm~ 2.8 cm×6.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对38例进行随访,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随访时进行皮瓣各项评价指标的测量及记录,并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及手指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8例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均成活。有1例皮瓣远端约有0.5 cm×0.3 cm浅表坏死,经换药后逐渐愈合。随访6~ 24 (14.5±8.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无臃肿,肤色接近正常皮肤,感觉功能恢复良好,TPD为5.0~ 8.5 mm,手指关节活动均良好。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参照《手外科手术学》的皮瓣综合评定标准进行皮瓣综合评价,结果为优42例(91.30%),良3例(6.52%),可1例(2.17%),优良率为97.83%。结论应用不同类型的游离SPBRA穿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可以一期修复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及肌腱缺损,简便易行,皮瓣成活满意,手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 穿支皮瓣 指端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2014年1月—2018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肩部和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5~56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5 cm~11 cm×8 cm。5例患者创面采用旋肩胛动脉穿皮瓣(皮瓣面积8 cm×7 cm~12 cm×6 cm)修复,供瓣区直接缝合。3例患者创面采用侧胸部穿皮瓣(皮瓣面积8 cm×7 cm~13 cm×9 cm)修复,2例患者供瓣区直接缝合,1例患者供瓣区大部分直接缝合,小部分移植同侧大腿中厚皮覆盖。4例患者创面采用臂内侧动脉穿皮瓣(皮瓣面积6 cm×5 cm~12 cm×10 cm)修复,2例患者供瓣区直接缝合,2例患者取左侧胸壁中厚皮覆盖。11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经处理,皮瓣远端出现3 cm×2 cm坏死,经二次扩创植皮后,皮片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皮瓣质地良好,供瓣区瘢痕增生轻,肘关节及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旋肩胛动脉穿皮瓣、侧胸部穿皮瓣、臂内侧动脉穿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效果好等优点,是修复肩部和肘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选择。

  • 标签: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了Ⅲ区半骨盆切除联合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的5例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6~46岁,平均36.3岁;耻骨切除3例,全耻骨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为软骨肉瘤;Enneking分期:Ⅱa期1例,Ⅱb期4例。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确定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及假体、进行手术模拟。共设计5个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其中3例为保留部分耻骨的髓内柄固定式假体,2例为不保留耻骨的非髓内柄固定式假体。术后通过国际肌肉骨骼肿瘤(MST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假体植入位置及假体与宿主骨界面整合情况评估,并记录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获得R0切除并按计划重建。术中失血量300~3 700 mL,平均为1 680 mL;手术时间180~430 min,平均为294 min。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20.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无疾病证据存活,无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9~31分,平均29.8分。其中1例男性患者主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3例患者出现髓内柄周围微动磨损,2例患者出现正常耻骨面骨磨损。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无深部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或螺钉断裂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早期疗效显著,是骨盆恶性肿瘤重建的可靠方式。

  • 标签: 骨盆 肿瘤 假体设计 3D打印技术 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机电抗震重要意义减少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唯有提高机电系统自身的抗震性能,才能有效防止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确保地震后机电系统迅速恢复运转。地震时,加装抗震措施的管道及设备,相对没有加装的可减少 5—10倍的位移量,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抗震性能。综合规范强条要求及本项目实际需要分析,在重点部位机电系统采用抗震支架设防以符合规范要求、使用要求及验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 抗震支吊架 优化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皮瓣的血管解剖及逆行修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例男性成人足部标本的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血管解剖,观察足底内侧动脉及分支、足背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吻合情况。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2例,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皮瓣进行修复,供区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解剖研究可见足底内侧动脉深是足底内侧动脉的直接延续,走行于趾短屈肌与展肌之间,沿途发出多条穿,近端穿穿过展肌,与足内侧动脉浅和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吻合,在第1跖趾关节近端发出3条穿,即关节支、皮穿和交通,皮穿为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皮瓣的主要血供来源。临床12例患者共切取皮瓣12块,面积为4.5 cm×3.0 cm ~9.0 cm×6.0 cm,3例术后皮瓣出现颜色暗紫、少许水泡,立即给予拆除蒂部缝线,外涂抗生素软膏保持湿润等处理,术后5 d皮瓣颜色逐渐好转。12块皮瓣最终均完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2~12个月电话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皮瓣血供可靠,将其逆行修复第1跖趾关节以远趾中小面积的皮肤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较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解剖学 临床研究 足底内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浅为血管蒂的腹部穿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对1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以旋髂浅浅蒂腹部穿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7 cm×5 cm~12 cm×7 cm,旋髂浅动脉浅与指动脉吻合2例,与鼻烟窝桡动脉分支吻合4例,与掌背动脉吻合5例,与桡动脉掌浅吻合1例,与桡动脉主干端侧吻合3例;15例均吻合旋髂浅静脉,其中9例另外吻合旋髂浅动脉浅1条伴行静脉。结果1例吻合掌背动脉的皮瓣术后出现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后存活;其余14例皮瓣顺利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柔软,稍臃肿,感觉恢复至S2,无溃疡,腹部供区留线性瘢痕。结论利用旋髂浅动脉浅蒂腹部穿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缺损,较常规腹部皮瓣的供区损伤更小,手术时间短,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浅支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胫前动脉穿的腓动脉穿皮瓣修复前中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7月,以携带胫前动脉穿的腓动脉穿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4~73岁,平均62岁。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4 cm~18 cm×5 cm。手术使用胫前动脉穿联合腓动脉穿供血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供区以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采用门诊结合微信随访,观察记录皮瓣外观及肢体恢复情况。结果4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均一期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足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以胫前动脉穿联合腓动脉穿供血的双血供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修复范围大,可修复距离远,修复前中足背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胫前动脉穿支 腓动脉穿支皮瓣 岛状皮瓣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