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眩晕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眩晕护理,试验组病人给予眩晕分级护理,病人出院时比较护士及病人对分级护理的满意度、干预期间病人对防跌倒护理措施的依从情况和病人跌倒的发生情况以及病人入院时和干预1周后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的情绪得分(DHIE)。结果出院时试验组护士及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防跌倒护理措施的依从率(91.7%)高于对照组(68.3%),病人跌倒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10.0%),干预1周后DHIE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有助于对眩晕病人实施精准护理,降低病人跌倒发生率。

  • 标签: 耳源性眩晕 分级护理 跌倒 心理障碍 心理护理 满意度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眩晕患者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眩晕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案,46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对比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眩晕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5.6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0.87%,实验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消失时间(7.1±1.6)快于参照组(10.6±2.0),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96.6±1.2)对比参照组(88.3±3.6)也更高,二者数据比较P

  • 标签: 耳源性眩晕 健康教育 护理 健康知识掌握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眩晕患者实施分级式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总计39例;实验组接受分级式护理干预,总计39例。对比指标:眩晕障碍(DHI)评分、跌倒功效(MFES)评分以及跌倒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DHI评分、MFE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DHI评分更低,MFES评分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跌倒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眩晕患者中应用分级式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减轻眩晕不适症状,降低眩晕跌倒发生率。

  • 标签: 耳源性眩晕症 分级式护理 跌倒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应用眩晕分级护理方法护理眩晕病人时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眩晕病人90例参与研究,选择时间即2020年4月-2021年4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病人划分成参照组、研究组,45例病人每组,对参照组病人实行一般护理,对研究组病人实行眩晕分级护理,比较组间干预效查。结果:研究组病人眩晕残障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评分,P<0.05。结论:一般护理方案的效果良好,可以缓解眩晕病人的病情,在此过程中,落实眩晕分级护理方法,益于提高临床疗效,眩晕病情好转。

  • 标签: 满意度 耳源性眩晕 焦虑 眩晕分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级式护理在眩晕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间在我院治疗眩晕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采用基础护理方式的同时采用分级式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一周后的眩晕筛查量表评分、中文版跌倒功效量表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跌倒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采用分级式护理方式后两组患者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分级式护理方式后各项评分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级式护理 耳源性眩晕症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在眩晕病人中的应用及其干预效果。 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模式对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本医院收诊的 84 例眩晕病人进行设组研究,对照组( n=42 )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 n=42 )基于其条件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案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眩晕残障程度。 结果 :观察组发生跌倒事件的病人占比少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 眩晕残障测评量表( DHI )测评结果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眩晕分级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人的临床干预,对减少跌倒事件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均有明显作用,值得推荐。

  • 标签: 眩晕分级护理 耳源性眩晕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分级护理方法能够产生的干预效果如何,进而实施有效的临床推广和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部分患者作为研究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从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当中可以发现,分级护理实际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和影响,也更是能够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以及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影响。结论:通过有效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分级护理工作的实施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和影响,因此可以基于具体的工作需要,合理实施分级护理工作。

  • 标签: 耳源性眩晕患者 分级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眩晕患者开展眩晕分级护理,探究其所产生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出72例眩晕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眩晕分级护理,后就两组患者护理模式的看法进行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态度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均对护理模式持满意态度,其总满意率高达97.2%,而B组中满意人数相对而言较少,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对眩晕患者而言大有裨益,益处颇多,一方面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促使护理效果大大提升,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眩晕分级护理 耳源性眩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眩晕患者采用分级式护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眩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分级式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跌到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眩晕患者采用分级式护理能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分级式护理 耳源性眩晕症患者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眩晕占所有眩晕病例的半数以上,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感觉系统和中枢信息整合,临床诊断与疗效分析普遍缺乏客观指标。前庭相关中枢网络是形成眩晕感知的最终部位,其功能改变可能是眩晕的后果及其症状慢性持续的潜在原因。脑功能评估技术从高级中枢角度探索了眩晕的特征,证实了患者的皮层多感觉前庭皮质网络发生了活动及功能连通性改变,为临床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眩晕脑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脑电图在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眩晕患者放松训练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0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放松训练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减少,观察组减少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眩晕持续时间(4.31±0.78)d,明显少于对照组(5.82±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72,P<0.01)。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放松训练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SAS、SDS评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能有效减少眩晕持续时间。

  • 标签: 耳源性眩晕 放松训练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发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切观察有无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观察瞳孔变化,警惕脑疝形成。高颅压时遵医嘱给予高渗糖和甘露醇交替使用,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能量消耗大者可适当补血浆、氨基酸等。

  • 标签: 耳源性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眩晕病情护理阶段健康教育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确定2022年5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眩晕患者,基于临床护理服务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评价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健康教育措施的开展,使得眩晕患者病情护理效率进一步提升,综合优化患者医疗干预阶段的依从(P<0.05);干预组患者健康认知评分中四项评价分支相较于对照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充分证实眩晕患者病情护理阶段,针对落实健康教育措施,能综合提升患者的病理认知与康复认知,进一步改善医疗阶段依从,优化患者预后康复效率与预后生活质量,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健康教育 耳源性眩晕护理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眩晕患者72例,在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取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的是观察组,择单纯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以及眩晕持续时间。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在护理之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为优异(P<0.05);对照组眩晕持续时间是(5.82±1.02)d,观察组是(4.31±0.77)d,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眩晕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者熟知眩晕的认知程度,取得显著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有效减少眩晕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 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 耳源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法与中药的联合应用在眩晕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自拟定眩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有3例患者复发,观察组无一例复发,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眩晕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同时能够降低眩晕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刺法 中医药 耳源性眩晕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