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HIE)脑损伤的CT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对80例临床确诊为不同程度HIE的新生儿行颅脑CT检查,根据病变累及程度进行CT分级,并动态随访观察预后。结果本组中,轻度HIE26例,中度34例,重度20例;CT表现为脑水肿38例,白质病变10例,颅内出血32例。出院后1个月复查,26例轻度及28例中度HIE颅脑CT检查均恢复正常,6例中度和18例重度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脑萎缩和实质内囊腔样改变,其中6例表现为Ⅳ级白质软化,4例表现为孔洞,另2例重度HIE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结论颅脑CT检查是动态观察HIE脑损伤变化过程最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HIE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CT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HIE)是围产期缺氧引起的脑部损害,主要原因是窒息。本文系统的讨论了HIE的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CT表现及鉴别诊断。

  • 标签: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HIE)诊断及临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国产16导脑电图仪描记80例足月HIE患儿生后1周内的EEG变化,并探讨其与患儿病情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HIE患儿4例EEG正常(5%),76例EEG异常(95%),其中,轻度异常56例(70%),重度异常20例(25%),变化程度与HIE临床分型具有相关性。结论EEG可做为HIE急性期观察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两组新生儿的病情分度及日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给予吸氧、止惊、降颅压及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前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纳洛酮0.05~0.1mg/(kg?d),加入10%葡萄糖液30ml静脉点滴,维持4~6h,疗程5~7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HIE方便、有效、安全,并能明显提高疗效。

  • 标签: 纳洛酮 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目的分析头颅CT白质的范围,CT值及白质低密度形态改变与新生儿缺氧缺血(HIE)临床分度的关系。方法50例HIE患者进行CT诊断。结果50例HIE患儿轻度、中度、重度的白质低密度形态改变发生率28%、93%、100%;50例HIE患儿中18例CT值>18Hu,但均有形态的改变。结论只有综合分析白质的范围,程度(CT值)及白质形态改变,头颅CT对HIE损害的诊断才有价值。

  • 标签: 脑缺氧 脑缺血 新生儿 CT值,脑白质 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HIE)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66例诊断为HIE的新生儿发病相关因素、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羊水污染占53%、胎膜早破占44%、脐带绕颈占40%、母亲妊高征及糖尿占30%、母贫血占11%。全部病例中CT检查161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占97%,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占64%,合并脑室出血占17%,羊水三度污染占55%,重度窒息占65%,分析颅内出血的发病因素,其中两种异常因素占62%,早产儿有75%存在脑室内出血。结论羊水污染是HIE发生的首要因素,脑室出血与羊水三度污染及重度窒息关系密切,早产儿易合并脑室出血。要加强围产期预防,对孕妇疾病、胎盘异常、脐带异常及分娩因素有异常,并出现临床症状的新生儿应常规检查头颅CT。

  • 标签: 新生 缺氧缺血性脑病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乌司他汀10万U/次,每天1次,连用3d;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酯20mg,每天1次,静脉点滴,连用14d后,比较两组患儿疗效;2年后进行精神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患儿精神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司他汀治疗中重度缺血缺氧病患儿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乌司他汀 缺血缺氧性脑病 治疗 精神发育 运动发育
  • 简介:摘要缺血是指结肠和小肠因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肠道损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缺血的患病率也有所增加。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可是因为其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及特征,因此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特异性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量化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HI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重度HIE患儿49例及同期就诊的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31例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资料。采用ImgJ软件勾画丘脑/基底节层面全区域作为感兴趣区,用MRIcron软件获得ADC直方图及参数。比较HIE组和对照组之间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分析HIE组ADC直方图参数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HIE组的ADC平均值、ADC最小值、ADC最大值、众数值(mode-value)、方差、异质性、10%~90%百分比ADC值分别为634±65、310±36、1 683±18、711±87、66 928±921、5 907±204、477±50、513±53、542±56、568±59、591±61、625±92、661±97、709±105、811±119,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IE组模态密度(mode-count)小于对照组(272±22比395±83,t=2.9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平均ADC值、ADC最小值、ADC最大值、mode-count、mode-value、方差、异质性、10%~90%百分比ADC值)均与NBNA评分有相关性,其中mode-count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369,P<0.05),其余呈正相关(均P<0.05)。方差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81),诊断效能其次为90%ADC值和ADC最大值。结论ADC直方图有助于诊断HIE,能够客观且量化反映组织的弥散信息,可评价HIE的严重程度。

  • 标签: 缺氧缺血, 脑 新生儿学 表观扩散系数 神经行为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抚触联合高压氧或水疗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近期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度缺氧缺血新生患儿共计80例,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40例,主要应用单纯的高压氧治疗,研究组40例,除在高压氧治疗方式外,联合早期抚触治疗,观察治疗一周后,两组患儿的神经运动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患儿经治疗前后发育商、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组内对比,P<0.05,差异明显。治疗后发育商、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组间对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研究组40例患儿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40例患儿总有效率62.50%,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抚触联合高压氧或水疗对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近期神经运动功能改善明显,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抚触 高压氧或水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的ct诊断。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病患儿临床资料,患儿采取CT进行检查。分析CT结果。结果患儿CT表现实质斑片或弥漫性低密度影,患儿脑室变窄。患儿CT分度轻度49例,中度17例,重度4例。共有2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所占比例为2.86%;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室出血,所占比例为1.43%。所有患儿均接受随访6个月轻度患儿CT表现均正常;中度患儿9例CT正常,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和脑萎缩;重度患儿均发生脑萎缩。结论诊断HIE主要依靠临床,有多种原因可导致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符。CT评价HIE要选择适当时间,一般为生后7d左右。CT分度要从低密度区的范围、CT值以及低密度区的形态来客观评价,临床分度轻,而CT分度重时应动态观察。对于早产儿HIE的CT诊断,建议将CT值小于等于16Hu定为低密度区来评价缺氧脑损伤的程度。早产儿HIE的CT诊断还有待于以后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脑病 断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血管(CSVD)患者皮质下缺血抑郁(SID)的皮质形态学改变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CSVD患者88例,根据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分为CSVD非抑郁组(CSVD-ND, n=58)和抑郁组(SID, n=30),获取所有受试者磁共振3D-T1图像,应用计算解剖学工具箱(CAT 12)进行图像处理及皮质分割,获取皮质厚度(CTh)及皮质复杂度参数,包括回指数(GI)、沟深(SD)及分形维数(FD);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别进行基于顶点和感兴趣区(ROI)的皮质结构比较,将皮质参数与GD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同时提取全平均CTh(mCTh)纳入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基于顶点分析发现,与CSVD-ND组相比,SID组在后默认网络(pDMN)区,如楔前叶(Pcu),顶上回(SPG)及右侧中央后回(PoCG)等区CTh显著增加(均P<0.001);同时在Pcu区的GI值及颞下回(ITG)区的FD值均显著增加(均P<0.001)。基于ROI研究发现,与CSVD-ND组相比,SID患者CTh增加区除了Pcu、SPG及右侧PoCG外,进一步延伸至右侧中央前回[(2.27±0.20) cm3比(2.12±0.26) cm3,P=0.007]、左侧中央旁回[(2.18±0.20) cm3比(2.05±0.23) cm3,P=0.008]等更广泛的皮质区域;GI值在右侧PoCG区显著增加(25.31±1.11比24.23±1.27,P<0.05)。相关分析发现左侧Pcu区CTh与GDS评分呈正相关(r=0.4,P<0.05);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颅脑总体积、CSVD传统影像学表现、认知功能(CAMCOG-C)及mCTh等纳入二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高mCTh组(>2.473 cm3)患SID的风险是低mCTh组(<2.367 cm3)的6.373倍(95%CI:1.254~32.389)。结论CSVD患者的SIDCTh及皮质复杂度均显著增加,以pDMN区尤为明显;且CTh可能为SID的重要风险因素。

  • 标签: 抑郁 脑小血管病 皮质厚度 皮质复杂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