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不同的药方临床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的差异。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64例,观察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的药方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考察,各项目指标分析,研究组较对比组有显著改善,研究组的血压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比组提高显著,而无效率对比,研究组较对比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安全合理的药方,可以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药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方法观察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年间在进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75例服用降糖片和硝苯地平来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75例服用降糖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加厄贝沙坦片治疗作为实验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观察发现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无太大差异(P>0.05)。结论服用降糖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和加厄贝沙坦片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药物的联合作用未见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何种的改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给药方案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疗效及不良反应
  • 作者: 石喜喜柳心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 甘肃平凉 744699)  【摘 要】目的:彩超监测药物流产及不同给药方法临床分析。方法:对180例早期宫内孕进行彩超监测,协助临床医师及时处药物流产及流产后常规彩超检查,确诊完全流产或不全流产临床及时处理及刮宫。结果:180例宫内妊娠者完全流产164例,占91.4%;不全流产11例,占6.0%;完全流产后宫腔感染者3例,占1.6%;药流失败者2例,占1.0%。结论:彩超诊断早孕及监测药物流产简便安全,是有效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决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 简介:摘要临床药学工作的重点是对疾病药物防治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也是医药以及制药学科的完美结合,在引导患者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经济、合理、高效方面也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简而言之,患者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对象,而合理用药则是临床药学基本目的。从现状来看,临床上因药物滥用而引起的药物性疾病仍为数不少。加强临床药学的应用,对患者施以正确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不过,临床药学在用药方指导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提高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感,对于提升临床药物服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临床药学 用药方案 应用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阿奇霉素不同的药方式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96例纳入此次研究,样本选择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使用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8例对照组以及48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治疗方式,比较不同药方式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方式进行治疗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9%(6/48),与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方式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的相比差异微弱14.57%(7/48),数据经对比,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阿奇霉素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口服与静脉滴注方式均有较大几率导致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疹、休克、高热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用药时应及时对患者的各项指征进行监测,及时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控制与针对性处理,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阿奇霉素 给药方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中耳炎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地塞米松不同药方式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1例,A组地塞米松注射液经鼓膜穿刺药,B组地塞米松注射液经咽鼓管药,对两组的疗效及复发、鼓室积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3%,较B组97.56%低(P<0.05);B组治疗后复发率及鼓膜积液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经咽鼓管药的疗效优于经鼓膜穿刺药,也能减少复发及鼓膜积液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针对中耳炎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探讨地塞米松不同药方式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6 年 3月~ 2019 年 1月收治的 82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组与 B组各 41例, A组地塞米松注射液经鼓膜穿刺药, B组地塞米松注射液经咽鼓管药,对两组的疗效及复发、鼓室积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2.93%,较 B组 97.56%低( P< 0.05); B组治疗后复发率及鼓膜积液发生率均低于 A组( P< 0.05)。结论地塞米松经咽鼓管药的疗效优于经鼓膜穿刺药,也能减少复发及鼓膜积液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对小儿肺炎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其行不同西药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肺炎的患儿共计150例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治疗和头孢西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阿奇霉素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不同临床效果和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免疫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行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西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头孢西丁 阿奇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联合用药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n=32,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9/3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1/32),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更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更好,两种联合用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较低。

  • 标签: 依达拉奉 丹参注射液 奥扎格雷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Hp转阴率8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3.3%(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常规组的1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抗生素 萎缩性胃炎
  • 简介:目的探讨奥曲肽不同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患者运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依据用药方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用皮下注射,观察组用泵入,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取得总有效率数值95.92%高于对照组数值77.55%,观察组所取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数值0.00%低于对照组数值14.29%,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静脉微量泵入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奥曲肽 不同给药方法 急性胰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用药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给予序贯疗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面缩小百分比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4周,实验组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及改善临床症状,对预防幽门螺杆菌再感染和溃疡复发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不同用药方案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 观察氨溴索不同药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 选取我院 2016 年 12 月到 2017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6 3 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雾化吸入法)、乙组(静脉滴注法)及丙组(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法),对比三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的效果及住院时长数据。 结果 : 进行治疗后,丙组患儿的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和乙组患儿,其住院时长也明显短于甲组及乙组患儿,且均具有明显差异 ( P < 0.05) 。 结论 : 采用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法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氨溴索药,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肺炎情况,疗效更为显著,且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了患儿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氨溴索 雾化吸入 静脉滴注 新生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氨溴索不同药方式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3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甲组(雾化吸入法)、乙组(静脉滴注法)及丙组(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法),对比三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的效果及住院时长数据。结果进行治疗后,丙组患儿的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和乙组患儿,其住院时长也明显短于甲组及乙组患儿,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法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氨溴索药,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肺炎情况,疗效更为显著,且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促进了患儿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氨溴索 雾化吸入 静脉滴注 新生儿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