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用后路椎弓螺钉内固定和伤椎内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后路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后路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伤椎内植骨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各自的手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手术治疗所用时间和中出血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手术指征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2)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联用后路椎弓螺钉内固定和伤椎内植骨的治疗之后,手术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时,可以采用联用后路椎弓螺钉内固定和伤椎内植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伤椎内植骨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单纯植骨融合联合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联合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与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高,术后B组的植骨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与椎弓螺钉内固定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后路减压 植骨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配合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应用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81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的细节和体会。结果81例手术均进展顺利,中术后X线摄片骨折复位满意,术后至出院,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熟知椎弓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加强围期的整体护理,做好术后的康复指导,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良好的保障,能够提高脊柱骨折患者椎弓固定成功率。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后路椎弓螺钉内固定对于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手术室护理。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腰椎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选择采用后路椎弓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干预以后患者的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腰椎骨折患者为患者选择后路椎弓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为患者配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后路椎弓根 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皮长尾定向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20例)和微创手术组(2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手术指标并评估两组手术疗效。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微创手术组失血量更少,疼痛程度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隙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皮长尾定向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手术副损伤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经皮内固定 长尾椎弓根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发生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发生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跨伤椎后路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伤椎椎弓予以植骨置钉的后路复位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7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松动及内固定断裂总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2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发生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予以伤椎椎弓予以植骨置钉的后路复位的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好。

  • 标签: 后路复位内固定术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 胸腰椎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减压、伤椎椎弓内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对21例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伤椎椎弓内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术后12月伤椎前缘压缩率和后凸Cobb’s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神经损伤及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的现象,无断钉、断棒、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术后12月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s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而术后与术后12月无明显差异。结论后路减压、伤椎椎弓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可减少内固定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内固定松动、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椎弓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和潮阳区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1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及平均滑移率,观察患者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85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及平均滑移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6.3±0.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无器械固定松动、断裂发生,优良率为91.8%。结论后路椎弓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植骨融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手术配合在腰椎骨折椎弓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86例,其中经皮椎弓螺钉内固定24例,后路切开钉棒固定复位62例(随机挑选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手术配合,观察组接受系统手术配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及术后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任何严重事故、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固定松动发生,但观察组手术用时、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同时实施系统手术配合可有效提升中配合默契程度以及工作效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系统手术配合 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胸腰椎段脊柱损伤,讨论实施椎弓固定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开放直视下复位椎弓钉内固定治疗处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椎弓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段脊柱损伤患者,是临床上的重点医疗对象,该病的治疗必须通过手术来完成。椎弓固定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康复。建议在日后的治疗中,选择椎弓固定方法来完成,可进一步的缩小患者切口长度,减少手术时间和中出血量,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 标签: 内固定 椎弓根 胸腰椎 损伤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固定结合椎体成形在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椎弓固定结合椎体成形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并总结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30例患者,手术时间51~74min,平均时间65.29±7.18min,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出血量69.58±21.64mL,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结论后路椎弓固定结合椎体成形可有效提高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段 脊柱骨折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穿刺植入锥弓螺钉的后路固定治疗胸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名损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enis三柱分型都为不稳定骨折,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指针明确。采用C臂机定位下实施椎弓穿刺,确认在穿刺针在椎弓内合适位置。运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测量Cobb角和实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并发症。其中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平均(45.2±11.4)min,中出血量(80.1±14.3)mL。所有患者均接受18~32个月的随访。随访得知患者的各项功能都获得了显著的改善,且治疗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获得矫正。取出内固定复查X线Cobb角为4°±3.8°,椎体高度并未得到显著丢失。结论皮穿刺植入椎弓螺钉内固定技术适合运用在无需减压或是不需要椎管探查的胸腰椎骨折治疗中。

  • 标签: 经皮 椎弓跟螺钉固定 微创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皮螺钉固定。结果操作时间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然而,中失血量、术后引流和住院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同时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可提高骨折的病人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行伤椎椎弓固定结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56例)行椎弓轴形内固定,观察组(68例)行伤椎椎弓固定结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比较组间手术疗效及脊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9.71%比对照组71.43%高,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Cobb角均比对照组恢复好(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脊髓恢复至E级比例57.35%比对照组41.07%高(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通过伤椎椎弓固定结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复位伤椎,增强脊柱稳定,改善受损脊髓。

  • 标签: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 简介:目的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钉棒复位固定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评价其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松解寰枢椎弓螺钉复位固定,后于寰枢椎板间植骨融合.随访颈椎X线、CT、MRI观察复位及脊髓减压情况,测量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及CMA改善状况,观察植骨愈合情况及JOA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45±37)min(115~210min);手术平均失血量(205±65)ml(140~290ml).中无脊髓、神经及椎动脉损伤发生,所有患者寰枢椎弓螺钉成功置入,23位患者(82%)寰枢关节完全复位,所有患者脊髓减压满意.术后随访平均25.6(12~36)个月.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位复发.在末次随访,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2.2改善到14.8±1.8(P<0.0005),平均改善率为73.8%;寰枢椎管最小矢状径由术前平均(9.3±4.2)mm改善到(18.6±3.2)mm(P<0.0005).CMA由术前平均115.2°±12.5°改善到153.6°±9.3°(P<0.05).结论采用单纯后路松解寰枢椎弓螺钉复位固定技术可有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手术入路 后路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