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一位81岁的血管性痴呆女性在社区摔倒后被送至医院住院。你是值班医生,由于她出现明显的思维混乱,并试图离开病房,你需要去查看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24例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观察。结果本组24例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基本痊愈者6例,症状好转者15例,症状无改善者3例,治疗有效率为87.50%。结论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行针对性药物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 标签: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帕金森(PD)伴行为精神症状是指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的与运动障碍相关的行为精神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幻觉、妄想、认知障碍等。本文就PD的精神症状表现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意义。帕金森伴行为精神症状患者的护理需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制定。同时,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合作,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帕金森病 精神症状 危险因素 心理护理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样本来源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登记的数据库,共选取AD患者129例。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所有被试者精神症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定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生活功能状况。依据MMSE评分将被试者分为轻度(MMSE≥20,46例)、中度(MMSE=11~19,59例)和重度(MMSE≤10,24例)3组。采用因子分析了解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差异。结果①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因子分析,得到3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病性症状、额叶释放症状和情感症状。②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相关因素NPI精神病性症状因子、额叶释放症状因子评分与ADAS-Cog记忆、语言、操作能力和注意力等因子分及ADL评分与呈正相关(r=0.28~0.47,P<0.05),NPI情感症状因子分与ADAS-Cog语言和操作能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0.24;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精神病性、额叶损害和情感症状为主要特征,随疾病进展而加重。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差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更严重。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因子分析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痴呆症是一个不断严峻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主要特征为认知损害,但让患者和照护者更难以应对的是表现多样的痴呆症异常精神行为症状(BPSD)。由于BPSD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干预方式,非药物干预方案是BPSD的首要选择。良好的照护技能对于有效实施“患者为中心”“照护者支持”及“适应性环境改善”的BPSD非药物综合管理方案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照护者的躯体及精神心理健康也应该得到重视。本文就BPSD的治疗进展及照护要点作一综述,旨在为BPSD治疗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痴呆症异常精神行为症状 非药物干预 药物治疗 痴呆症照护
  • 简介:摘要作为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90%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会表现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BPSD常导致AD患者预后不良和功能障碍,但目前鲜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现概述AD中不同BPSD表现的发生频率及其随临床病程进展的变化,并重点介绍目前关于AD中BPSD的遗传学特点、病理生理机制、生物标志物、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D中BPSD的早期识别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88-20198月的10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给予喹硫平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的效果。何种指标体现疗效,需要写出)。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效果(用指标体现)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方面,喹硫平显著高于氟哌啶醇,且安全性更高,对患者的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48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系统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予以奥氮平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精神行为评分为(43.5±7.8)分、治疗后12周为(31.6±6.6)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周智力评分为(23.5±1.2)分、治疗后12周为(25.7±2.3)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能够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精神行为症状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精神行为症状 多奈哌齐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中奥氮平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10月共收治100例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采取BEHAVE-A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7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EHAVE-AD评分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轻中度AD和V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行为症状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AD组61例,符合NINCDS-ADRDA可能或很可能AD诊断标准;VD组54例,符合NINDS-AIREN可能或很可能VD诊断标准中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采用MMSE,WHO-UCLAAVLT,CDT,NP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AD患者较VD患者MMSE量表中的语言能力,WHO-UCLAAVLT测评中的延迟回忆和长时延迟再认减退明显(均P<0.05),VD患者较AD患者MMSE中的注意力减退明显(P<0.05);NPI量表中,AD患者异常运动行为明显多于VD患者(P<0.05),抑郁少于VD患者(P<0.05)。结论AD和VD患者在认知功能损害和精神行为症状方面存在差异,AD患者的语言能力、记忆力较差,临床工作中对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测评有助于AD和VD的鉴别。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精神行为症状 神经心理学量表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曲唑酮与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75例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曲唑酮(38例)和奥氮平(37例)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以痴呆行为量表(BRSD)评定疗效并以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曲唑酮和喹硫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显效率分别为39.5%和37.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唑酮组和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和32.4%,曲唑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和喹硫平对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均有明显治疗作用,但是应用曲唑酮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曲唑酮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及护理措施。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期痴呆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调查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00例患者中,有91例患者出现了行为精神症状行为精神症状发生率为91.0%。其中,出现的行为精神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和妄想、幻觉,以及情感淡漠和语言紊乱等。结论掌握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行为精神症状,并加强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期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期痴呆 行为和精神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效果,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科室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2.0%;观察组患者的BEHAVE-AD各项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10.0%,两组差异不显著。结论采取喹硫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且安全系数高。

  • 标签: 老年痴呆 喹硫平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危险行为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PANSS评分、MoC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降低精神分裂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改善其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时间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 危险行为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探讨认知行为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共78例,均为男性,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单一利培酮治疗。治疗前采用PANSS量表及BPRS量表中关于自知力的评定来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8周后,再次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通过计算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变化的差值的绝对值来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干预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攻击危险分、自知力分治疗前后差值的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认知行为疗法可使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攻击危险性及自知力明显改善。说明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为今后精神分裂患者的康复提供依据和参考。(2)对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8周后,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发性梗死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7例BPSD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痴呆程度、相关检查、合并基础疾病、症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BPSD平均年龄77.3岁;②MESS多

  • 标签: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