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为探讨减少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方案和提高精神护士心理健康举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选取重庆市所有的精神专科医院作为调查单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自我关怀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不同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工龄,性别,职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在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护士职业倦怠受到医院等级、受聘形式,和是否值夜班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当对上述问题予以重视,加以改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医院精神门诊科室中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采取的具体应对策略。方法:对医院精神门诊科室护理工作病历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探讨分析护理工作病历资料中暴露出的不安全风险因素,并根据存在的风险隐患,结合医院精神门诊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解决方案与预防策略的制定。结果:医院精神门诊科室护理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存在着各个类型的安全隐患风险,造成安全风险隐患的原因众多,包括护理人员自我保护与防护意识差、自我保护措施不到位、工作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以及不具备充分的消毒灭菌观念等;且导致安全风险因素产生的不同原因之间结果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医院精神门诊部门护理工作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导致时常出现各方面的不安全事件,精神门诊部门应当加强对暴露因素的分析,并制定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与应对策略。

  • 标签: 职业暴露因素 精神科门诊部门 护理人员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精神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PSC)认知现状,为护理管理者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精神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月选取我国7个地区的2 624名精神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问卷(HSOPSC)。对精神护士"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及"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2 624份。HSOPSC各维度的积极应答率为43.33%~83.3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交接班与转科是不良事件报告频率的影响因素(P<0.05),共同解释总变异的15.8%;人员配置、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管理者促进安全的期望与行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和交接班与转科是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的影响因素(P<0.05),共同解释总变异的41.2%。结论精神护士的PSC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建议护理管理者针对精神护士的人员配置、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不良事件报告频率3个领域进行干预,提高精神护士对PSC识别水平,从而提升精神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士 精神科 患者安全文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精神护士的工作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市级精神卫生中心150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国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护士工作应激得分为(454.45±192.44)分,其主要的应激源与工作性质、工作负荷有关。结论 精神护士的工作应激情况处于普通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合理排班,提高薪酬待遇,实行人文关怀,降低广大精神护士的工作应激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应激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的报告意向及其影响要素,为改进告知系统自身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岗的60名临床精神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上报障碍问卷调查表和修订后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量表调查精神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及其关系要素。结果精神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调查表得分范围为6~15分,中位数为11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向受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和报告障碍以及报告认知等影响(均P<0.05)。结论精神护士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向较低,为提高精神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应针对相关影响要素进行干预。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研究精神护士的心理压力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压力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的调查问卷搜集60名精神护士的心理压力状况。结果: 结果显示本次研究调查的60名精神护士在职场暴力、敌对、辱骂、威胁、攻击5个维度的心理压力自评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差异显著(P<0.05);年龄≤36岁组的精神护士心理压力自评得分显著高于年龄>36岁组,差异显著(P<0.01)。将年龄纳入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是影响精神护士心理压力自评得分的危险因素,OR=4.092,P<0.05。结论:精神护士的心理压力较为严重,值得社会关注,尤其是年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健康。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精神专科男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工作1年以上、具有护士执业资格的精神男护士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记录男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男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结果 30例精神男护士,存在职业倦怠的有20例,占比66.67%,其中轻度10例,中度6例,重度4例,占比分别为33.33%、20.00%、13.33%;个人成就感平均得分(29.14±6.24)分,去人格化平均得分(13.25±2.76)分,情感衰竭平均得分(28.36±5.58)分。结论 精神专科男护士存在职业倦怠,需采取干预措施,以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

  • 标签: [] 男护士 精神专科 职业倦怠 个人成就感 去人格化 情感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二胎护士的心理状态并采取应对方法。方法:对50例精神二胎护士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制定合适的应对方法。结果:精神二胎护士心理压力大于常人。结论:全方位为精神二胎护士提供帮助,协助其增加自身的能力,协调好工作和家庭,尽快适应崭新的角色,并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精神科 二胎护士 情绪状态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分析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并探讨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与职业价值观、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2018年5-8月选取全国43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护士(共5 00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人文关怀品质量表、组织支持感问卷(POS)和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NPVS-R)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 003名精神护士护理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总均分为(4.21 ± 0.63)分,其中人文关怀知识维度、人文关怀能力维度方面较好,分别为(4.27 ± 0.65)、(4.21 ± 0.67)分,而人文关怀理念维度和人文关怀感知维度较为薄弱,分别为(4.16 ± 0.66)、(4.17 ± 0.66)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个人背景、关怀环境、组织支持感、职业价值观对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有影响,其标准化总效应值分别为0.047、0.106、0.508、0.512。结论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整体水平较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感知,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以及护理专业拓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关怀环境、个人背景、组织支持感与职业价值观是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重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人文关怀品质 职业价值观 组织支持感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分析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并探讨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与职业价值观、组织支持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2018年5-8月选取全国43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护士(共5 00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人文关怀品质量表、组织支持感问卷(POS)和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NPVS-R)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 003名精神护士护理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总均分为(4.21 ± 0.63)分,其中人文关怀知识维度、人文关怀能力维度方面较好,分别为(4.27 ± 0.65)、(4.21 ± 0.67)分,而人文关怀理念维度和人文关怀感知维度较为薄弱,分别为(4.16 ± 0.66)、(4.17 ± 0.66)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个人背景、关怀环境、组织支持感、职业价值观对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有影响,其标准化总效应值分别为0.047、0.106、0.508、0.512。结论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整体水平较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人文关怀理念和人文关怀感知,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需求以及护理专业拓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关怀环境、个人背景、组织支持感与职业价值观是精神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重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人文关怀品质 职业价值观 组织支持感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等级医院精神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现状,为了解各级医院精神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对全国七大行政区内的三、二、一级精神专科医院2 624名精神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文化原始得分为(132.74 ± 1.35)、(151.99 ± 1.74)分,低于三级医院护士的得分(154.76 ± 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228,P<0.01)。不同等级医院精神护士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997~37.681,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的精神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均有待提升,各级别医院管理者均应重点关注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及人员配置。此外,一级及二级医院的管理者还需强化护士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等维度的培训。

  • 标签: 患者安全文化 精神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等级医院精神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现状,为了解各级医院精神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对全国七大行政区内的三、二、一级精神专科医院2 624名精神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文化原始得分为(132.74 ± 1.35)、(151.99 ± 1.74)分,低于三级医院护士的得分(154.76 ± 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228,P<0.01)。不同等级医院精神护士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997~37.681,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的精神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均有待提升,各级别医院管理者均应重点关注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及人员配置。此外,一级及二级医院的管理者还需强化护士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等维度的培训。

  • 标签: 患者安全文化 精神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对精神护士压力知觉的影响及心理弹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方法以北京市某三甲精神病专科医院的427名精神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ive-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Chinese-version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及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进行测评。采用SPSS 24.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使用AMOS 24.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精神护士压力知觉总得分为(37.89±7.16)分,其中压力较大者占66.74%,压力过大者占20.84%。压力知觉与正念水平[(123.69±10.82)分]、心理弹性[(85.40±17.87)分]均呈负相关(r=-0.65,-0.67; P<0.01),正念水平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1)。正念水平对压力知觉的直接效应为-0.15,间接效应为-0.34,总效应为-0.49。结论心理弹性在精神护士正念水平和压力知觉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正念 心理弹性 压力知觉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精神护士突发地震灾害的临床应急能力培训研究设计相关内容,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的选取、使用的调研工具、干预方法等,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培养精神护士面对地震等常见的突发灾难性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的培训方案,以做到最好的保障精神障碍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安全。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地震灾害 临床应急能力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34例精神护士参与研究,分组开始落实护理工作。同时,于从2019年5月~2020年5月资料库中选出120例精神患者进行研究。对观察组护士落实共情能力培训,而对照组无培训。最终比较相关指标差异。结果:在参与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共情能力更佳,P<0.05;且此组的患者满意度更好,不良情况更少,P<0.05。结论:针对精神护士实施共情能力培训后能够有效提升其自身工作能力,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患者认可度高,因而值得推行。

  • 标签: 精神科 护士 共情能力 培训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防暴技能培训对精神护士职业压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1月始,选取我院60名未接受专业防暴技能培训的精神护士展开研究,随机分为培训组和未培训组各30名,为培训组护士提供为期6个月的专业防暴技能培训,对比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工作压力指数。结果:培训组护士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工作压力指数均低于未培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暴技能培训对精神护士职业压力有降低作用,可以改善护士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防暴技能培训 精神科护士 职业压力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应用床边查房制度的效果。方法:纳入精神200例患者,由年轻护士负责护理,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床边查房制度。结果:对比实施前,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年轻护士临床能力考核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精神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应用床边查房制度,效果显著。

  • 标签: 精神科 年轻护士 临床实践能力 床边查房制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工作场所暴力后精神护士的反刍性沉思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方便抽样与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量表(C-ERRI)及自编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的150名精神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受访对象的反刍性沉思总分为(22.11 ± 9.62)分,目的性反思维度得分为(12.99 ± 5.58)分,侵入性反思维度得分为(9.12 ± 6.01)分。回归分析显示,近1年内遇袭频次(B值为-3.195,P<0.01)和本次遇袭的受伤情况(B值为8.591,P<0.01)进入目的性反思维度方程,解释方程26.8%的变异。性别(男)(B值为-2.415,P<0.01)、近1年受伤频次(B值为2.864,P<0.01)与本次遇袭的受伤情况(B值为8.949,P<0.01)进入侵入性反思维度方程,解释方程36.0%的变异。结论精神护士以目的性反思为主,但其反刍性沉思水平总体不高。

  • 标签: 护士 反刍性沉思 精神科 工作场所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工作场所暴力后精神护士的反刍性沉思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方便抽样与雪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使用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量表(C-ERRI)及自编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的150名精神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受访对象的反刍性沉思总分为(22.11 ± 9.62)分,目的性反思维度得分为(12.99 ± 5.58)分,侵入性反思维度得分为(9.12 ± 6.01)分。回归分析显示,近1年内遇袭频次(B值为-3.195,P<0.01)和本次遇袭的受伤情况(B值为8.591,P<0.01)进入目的性反思维度方程,解释方程26.8%的变异。性别(男)(B值为-2.415,P<0.01)、近1年受伤频次(B值为2.864,P<0.01)与本次遇袭的受伤情况(B值为8.949,P<0.01)进入侵入性反思维度方程,解释方程36.0%的变异。结论精神护士以目的性反思为主,但其反刍性沉思水平总体不高。

  • 标签: 护士 反刍性沉思 精神科 工作场所暴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内心体验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20年2月遭受患者暴力伤害的60例护士,对上述护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护士内心体验的转变,并对比护理前后护士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水平、对比护士护理前后内心体验变化情况。结果:通过为期3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受暴力伤害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了有效改善,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护士SCL-90得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精神护士遭受暴力伤害后,通过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转变护士内心体验,并帮助其改善不良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暴力伤害 内心体验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