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的脑卒中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在老年人(>65岁)中的发病率大约为6.9%[1]。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两种方法为主,患者年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心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ENDARTERECTOMY CAROTID 外科手术 不稳定性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冠脉的不稳定影响。方法将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经冠脉CT证实有不稳定斑块204例患者随机分2组;(1)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给以扩冠、抗凝、降低心肌耗氧等治疗,并给以他汀类药物降脂、稳定斑块治疗;(2)通心络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片(口服),每日3次,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均在疗程结束后进行冠脉CT检查并对比斑块稳定性。结果2组经治疗后在不稳定斑块消退、不稳定斑体积数目减少、不稳定斑转为硬斑、无变化和恶化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能有效地治疗和稳定冠状动脉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同时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冠脉斑块的发展。

  • 标签: 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 不稳定斑块 通心络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RP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0名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测,按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为观察组(伴易损斑块)、对照组(伴稳定斑块或不伴斑块1-3),动态观察斑块情况、血清CRP4,比较分析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结果易损斑块与血清CRP的关系1d、7d、15d观察组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30d、90d观察组CR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病例血清CRP在15天内与易损斑块相关.经治疗后部分易损斑块可转化为稳定斑块,如表2.2,符合血清CRP在急性期(15天)与易损斑块相关,经治疗后,易损斑块可趋向稳定,转化为稳定斑块,与CRP无相关性.结论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稳定性与CRP相关.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清CRP;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correlationstudyofcarotidarteryplaquestabilityandserumCRPinpatientswithischemicstrokeYuweiXu1,2WenzhenHe3(1.MedicalCollegeofShantou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515063;2.ChaozhouPeople’sHospitalofGuangdong,Chaozhou,Guangdong521000;3.HospitalofMedicalCollegeofShantou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515041)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orrelationbetweencarotidarteryplaquestabilityandserumCRPinpatientswithischemicstrokeMethods60patientswithischemicstrokewererandomlyselectedfromJanuary2013toJanuary2015inourneurologicalinpatientdepartment.UsingcolordopplertodetectthestabiliGtyofcarotidplaques,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withvulnerableplaques)andthecontrolgroup(withstableplaquesorwithoutplaques1-3),andthenthechangingplaquesstabilityandserumCRP4wererecordedandanalyzed.ResultsthecorrelationbetweenvulnerableplaquesandserGumCRPon1d,7d,15d,theCRPlevelofobservationgroup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1、P<0.01、P<0.05),on30dand90d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wogroups(P>0.05).TheserumCRPisassociatedwithvulnerableplaquesinthefirst15days.Aftertreatmentwhenthevulnerableplaqueswereconvertedintostableplaquesandthere'snocorrelationwithCRPanymore.ConclusionthecarotidarteryplaquestabilityisassociatedwithseKreuymwoCrRdsPinpatientswithischemicstroke.Ischemicstroke;SerumCRP;Carotidatheroscleroticvulnerableplaques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5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26例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稳定组(14例)和不稳定组(12例),对比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结果稳定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在临床中我们应该重视.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25-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血浆脂联素(AP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北省优抚医院发病24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9例(急性脑梗死组)和90例该院体检中心非脑梗死者(非脑梗死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被分为颈动脉正常组(36例)、稳定斑块组(47例)、不稳定斑块组(66例)。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APN、Lp-PLA2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与非脑梗死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PN水平[(20.02±4.01)ng/ml比(8.95±3.07)ng/ml]显著降低,Lp-PLA2水平[(40.31±8.27)μg/L比(58.21±9.21)μg/L]显著升高(P均〈0.01);(2)从颈动脉正常组、稳定斑块组到不稳定斑块组,APN水平逐渐下降[(18.21±2.98)ng/ml比(10.31±2.12)ng/ml比(6.58±1.96)ng/ml],Lp-PLA2水平[(42.25±6.91)μg/L比(50.11±5.78)μg/L比(69.01±11.90)μg/L]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组血浆APN与Lp-PLA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82,P=0.036)。结论:血浆脂联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病情。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脂联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52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周内行64层螺旋CTA扫描。结果实验组95例患者中存在斑块者81例,斑块检出率为85.3%,高于对照组36.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出率,混合斑块和软斑块的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和斑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动脉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查过程中运用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选出63例患者病历,该组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再从患者病历中选出47例未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比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了解患者颅颈动脉血管的狭窄和斑块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组共有54例患者被检查出具有动脉血管斑块,检出率为85.71%;而对比组患者中则有17例患者被检查出具有动脉血管斑块,检出率为45.9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病例数也要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方法对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进行检查具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并且能够准确对动脉狭窄和斑块的位置进行确定,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治疗的可靠数据,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进行推广。

  • 标签: CT 血管造影技术 颅颈动脉 狭窄 斑块 检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认知功能与颈动脉斑块、CRP、Hcy及脑白质病变等相关性。方法将60例脑梗塞认知损害患者作为试验组和同期住院无认知损害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颈动脉彩超、血清CRP及Hcy水平、WML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RP及Hcy水平均有升高,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但是试验组颈动脉斑块异常水平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CRP、Hcy及WML是急性脑梗塞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认知功能 颈动脉斑块 CRP Hcy 脑白质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出斑块,分析斑块与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7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斑块者49例,占总数的62.8%,其中不稳定斑块者20例,稳定斑块者29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各危险因素中,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对斑块的形成影响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超声能够检测斑块,对合理干预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 简介:独裁统治一直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人们也会为推翻独裁统治鼓掌欢呼,但独裁统治终结后一定会出现民主吗?伊拉克独裁统治已终结多年,但今天的伊拉克以及整个地区仍战乱纷争。很多“失效国家”向我们表明,取代独裁专制的并不一定是民主,也许是无政府状态,这对这些国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国家的作用是要保障稳定的政治局面,在能够有效运转的专制统治与日渐失效或已经失效的国家之间,我们会怎样选择?民主发挥作用至少需要一个基本稳定的环境,一个国家的有效运转更应被置于重要的位置。现在看来,全球政治将不会以民主和专制来划分,而是会被分为有效政府和无效政府。西方国家应该慎重考虑的是,支持他国推翻专制后,该国是否能够建立有效的政府。伊拉克也许是一个可以让美国进行反思的很好的例子。

  • 标签: 独裁 无政府 民主 国家 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后实施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共62处粥样硬化斑块,CT检查显示共28处粥样硬化斑块,MRI检查显示共56处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影像检查均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 MRI
  •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200000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其疾病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采用CT检查及MRI检查进行诊断,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MRI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及其疾病特征.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0.63%,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7.50%,且CT检查及MRI检查的漏诊及误诊例数均较少,两种诊断方式对于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差异不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变特征为某些动脉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伴随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渐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MRI检查及CT检查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但MRI检查的诊断的组织分辨率较高,值得临床运用.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影像学;诊断价值;特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28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血脂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脂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除血脂外,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CAS合并斑块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CAS合并斑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中西结合 强力定眩胶囊 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进行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作为研究组,将我院同时期的50例非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斑块数(78个)、动脉中膜厚度(0.87±0.33)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6个)和(0.62±0.17)mm,差异明显(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低回声(13个)和不均质回声斑块(61个)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0个和8个),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检测出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及性质,对于预测脑梗死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硬化斑块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评价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并探讨其评价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常规超声检查伴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SSS-TOAST1型脑梗死患者113例,为脑梗死组,及选取伴有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但未患有脑梗死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根据梗死后病情变化分为梗死后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2组间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0.88、0.33,P均>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成像以黄绿色为主,非梗死组斑块弹性成像以绿蓝色为主。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1、10.77、4.52,P均<0.05)。脑梗死后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颈动脉斑块长轴长度、斑块厚度、斑块短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1.34、0.17,P均>0.05)。脑梗死组中梗死后进展组比非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2.30、3.80,P均<0.05)。结论RTE可以评价斑块的软硬度以反映斑块的易损性,SSS-TOAST1型脑梗死组患者斑块弹性值、管壁弹性值及斑块硬度较对照组低,其易损性高;且RTE对评价梗死后病情变化有一定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性 梗塞 大脑中动脉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39例,分别按照是否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按照是否患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按照颈动脉斑块的厚度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析糖尿病、脑梗死、颈动脉斑块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和糖尿病阳性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且斑块组的脑梗死和糖尿病阳性率也高于无斑块组,糖尿病组的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阳性率也均高于无糖尿病组。三者相关性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易导致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而糖尿病可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在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应加强合理的血糖管理。

  • 标签: 糖尿病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