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中西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林祥尤孙武林希朱雪琼

林祥尤孙武林希朱雪琼

(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合并斑块的影响。方法:将60例C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28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血脂及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脂明显下降,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除血脂外,颈动脉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CAS合并斑块疗效好,且无不良反应,是治疗CAS合并斑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西结合;强力定眩胶囊;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斑块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2-0054-02

Combin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treatmentofcarotidatheroscleroticplaquesLinXiang,YouSunwu,LinXi,ZhuXueqiong,People'shospitalofWenzhoucityinZhejiangprovince,Wenzhou32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Chineseandwesterncombinedwithtreatmentof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mergepatches.Methods60patientswithCASwererandomlypidedintotreatmentgroup(32cases)andwesternmedicinecontrolgroup(28cases),6monthsaftertreatment,observationoftwogroupsofbloodlipidandcarotidintimathicknesschanges.Results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treatmentgroupbloodlipiddecreasedobviously,carotidintimathicknessthinningobviously,thereare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Thecontrolgroupinadditiontothebloodfat,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comparingcarotidintimathickness(P>0.05).ConclusionsCombinedtherapyofChineseandwesternCASmergepatchesgoodcurativeeffect,andnoadversereaction,isaneffectivemethodfortreatmentofCASmergepatches.

【Keywords】CombinationofChineseandwestern;Powerfulsetanti-dazzlecapsule;Carotidatherosclerosismergepatches

CAS尤其是斑块形成是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对CAS及斑块的治疗仍未寻找到可靠的治疗途径。本研究观察了中西结合对CAS合并斑块的治疗作用,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男女比为32:28;年龄45~78岁;均符合CAS合并斑块的判定标准。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CAS及斑块的检测部位及判定标准

1.2.1检测部位采用美国通用公司LOGIQ7型超声诊断仪,线形探头频率为7.5~12MHz。对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其上、下1.0~1.5cm的范围内进行检测。

1.2.2判定标准将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为CAS的判定标准。1.0mm≤IMT<1.5mm为颈动脉硬化病变期,IMT≥1.5mm且增厚的内膜向血管腔内凸出,为有斑块形成。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立普妥20mg,每晚饭后服用1次;拜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力定眩胶囊(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其组成:天麻、杜仲、野菊花、杜仲叶、川芎,每日3次,每次4颗。两组均治疗6个月。

1.4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血脂;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形态。安全性检查:血、尿、粪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

1.5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药新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①痊愈:颈动脉斑块消失;②显效:斑块减少或缩小50%以上;③有效:斑块减少或缩小30%以上;④无效:斑块减少或缩小29%以下。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表2)

治疗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膜较治疗前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

2.3安全性评价

治疗组肝、肾功能及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而对照组有2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发热、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说明治疗组药物是安全的,而对照组的药物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

3.讨论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病死率在我国疾病谱中已位于第三位,现代医学认为,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参与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要素。中医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痰瘀毒邪内蕴为标。由于年老体衰,肾气亏虚,脾虚运化失健,加上应酬多、缺乏锻炼,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环境污染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致痰浊瘀血内阻,内生毒邪,使脉络受损,以至血管壁形成斑块,甚至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脉络阻塞,导致中风诸病。强力定眩胶囊具有降压、降脂、定眩作用。方中天麻息风止痉、祛风通络,药理研究表明还有改善血管顺应性,降压抗眩晕等作用[1];杜仲、杜仲叶补肝肾,药理研究表明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并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2][3];野菊花清热解毒,药理表明有降压降脂作用[4];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药理研究表明有很好的降血脂、抗血栓作用[5]。本研究表明,中西结合治疗CAS疗效好、症状去除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娟娟,刘志涛,王晓雯.天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4):16-17.

[2]杜红岩,李钦.杜仲药理与毒理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03):217-222.

[3]袁天翊,方莲花,吕扬.杜仲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06):781-785.

[4]陈传千,屈跃丹,单广胜.野菊花提取物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31(06):321-324.

[5]雷载权.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