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皮祖细胞是一类能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后成人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骨髓刺激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是促进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的一种有效措施,因此对动员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管新生 内皮祖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为了观察人心脏是否含具有间充质祖细胞特性的细胞,从胎儿心脏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并从形态、表型和功能3个方面与骨髓间充质祖细胞进行比较和鉴定。结果表明,从心脏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成纤维样,表面抗原为CD73,CD105,CD29,CD44,HLA-ABC,CD166阳性,而CD45,CD34,CD86,HLA-DR阴性。在不同的分化体系中,细胞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细胞扩增迅速,具有低免疫原性特性。结论:从心脏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祖细胞特性。

  • 标签: 胎儿心脏 心脏黏附细胞 间充质祖细胞
  • 简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来源广泛、采集便利和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低等优点,目前国内已有单位在筹建脐血造血干细胞库.脐血中造血干细胞定量检测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各地的检测方法和实验条件不同,导致所得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探讨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收集的615份脐血进行造血干/祖细胞定量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 定量 检测
  • 简介:本文综述了干细胞动员的发展史。动员外周血干/祖细胞的特点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优势,介绍了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方法与影响异基因干细胞的动员的因素。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动员
  • 简介:1997年Asahara等发现人出生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根据其与胚胎发育中血管母细胞的延续关系,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EPC)。EPC是一类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但尚未呈现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表型也未形成血管的前体细胞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脂肪组织 研究进展 组织来源 组织工程
  • 简介:为了探讨足月胎盘组织源单个核细胞(humanmatureplacentatissue—derivedmononuclearcells,hPTMNC)中CD34^+细胞的体外增殖、分化能力,寻找新的造血干/祖细胞来源供临床应用,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培养和体外无细胞因子长期培养的方法,测定胎盘组织源和脐血中的CD34^+细胞及其亚群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表明:胎盘组织源CD34^+细胞(2.74±0.61%)及其亚群CD34^+/CD38^-细胞(2.46±0.42%)、造血干/祖细胞集落CFU—GM(186.90±24.52)和BFU—E(101.40±13.35)水平都较脐血CD34^+细胞(1.73±0.32%)、CD34^+/CD38^-细胞(0.80±0.25%)、CFU—GM(136.90±25.15)、BFU—E(49.20±8.13)高;前者在体外无细胞因子培养条件下存活时间长,且细胞数量增加约2倍。结论:胎盘是胎儿期的造血器官,胎盘细胞成分更幼稚,是一种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的新的种子细胞

  • 标签: 胎盘组织 脐血 CD34^+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本文采用实验血液学研完造血系统功能的常规方法,研窿地黄多糖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租细胞及外周血像的作用。结果表明,地黄多括20mg/kg.d×6dip可促进正常小文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的增殖,10~40mg/kgd×6dip可明显促进粒单系租细胞(CFU-CM)和早期、晚期红系粗细胞(CFU-E,BFU-E)的增殖分化,并在外周血像中有一定的反映。提示地黄多糖在一定剂量下可刺激小鼠的造血功能。

  • 标签: 外周血 地黄 血像 多糖 祖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 简介: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ell)体外分化2.5-3.5天形成的拟胚体(embryoidbody,EB)中可产生原始细胞集落形成细胞(blastcolony-formingcell,BL-CFC),后者具有造血和内皮细胞双向分化潜能,是目前体外实验可检测到的最早期的定向造血分化的细胞.本研究建立BL-CFC培养体系,并通过造血祖细胞集落培养、免疫荧光标记以及巢式RT-PCR鉴定单个原始细胞集落来源的贴壁细胞和非贴壁细胞的分化特点.结果表明:部分贴壁细胞吞噬DiI-Ac-LDL,并表达CD31,UEA-I,VE-cadherin等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表面分子;非贴壁细胞具有原始造血(primitivehematopoiesis)和(或)永久造血(definitivehematopoiesis)活性,其中20%的原始细胞集落含有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proliferativepotentialcolony-formingcell,HPP-CFC),后者能形成次级造血集落.结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BL-CFC可产生高增殖潜能造血祖细胞,但原始细胞集落来源的HPP-CFC是否具有体内造血活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原始集落形成细胞 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 造血分化
  • 简介:本文介绍人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微环境中产生并分化发育为成熟T淋巴细胞的相关环节和影响因素,涉及到人体外微环境的建立,包括模仿胸腺微环境的培养体系、无胸腺组织的培养体系;与T细胞分化有关的细胞因子的研究;T细胞在体外的分化过程;T细胞分化研究的应用与展望。

  • 标签: 造血干/祖细胞T淋巴细胞 微环境 诱导分化
  • 简介:为研究补肾泻肝方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理,将25例再障患者(其中肾阴虚14例,肾阳虚11例)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观察不同中药复方[滋肾阴(Ⅰ)、泻肝炎(Ⅱ)、温肾阳(Ⅲ)、补肾泻肝(Ⅳ)]和细胞因子(IL-2、IRN-γ)对其红系、粒-巨噬系造血祖细胞(CFU-E、BFE-U、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Ⅰ、Ⅲ、Ⅳ方对CFU-E、BFU-E、CFU-GM均有促进作用,Ⅳ方的作用尤其明显,而Ⅱ方无此作用;IL-2、IFN-γ对上述指标有抑制作用;加入Ⅱ、Ⅳ方后能减除这种抑制,但Ⅰ、Ⅲ方无此作用。提示:补肾泻肝方药是治疗再障的有效处方,减除IL-2、IRN-γ对造血祖细胞的抑制、促进CFU-E、BFU-E、CFU-GM的形成是其治疗再障的重要机理。

  • 标签: 中药复方 补肾泻肝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造血祖细胞 体外培养 细胞因子
  • 简介:用体外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技术,观察人参皂甙Rg1和Rb1对正常人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的刺激增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g1浓度为2.5,5,10和50ug/ml时CFU-GM集落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高率分别为(39.8±3.6)%,(70.6±6.8)%,(63.0±6.4)%和(60.8±5.9)%,Rb1浓度为0.5,2.5,5,10和50ug/ml时CFU-GM集落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率分别为(24.5±2.3)%,(45.6±4.7)%,(54.6±6.1)%,(65.1±6.3)%和(58.3±5.7)%。高浓度(50ug/ml)不显示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Rg1和Rb1对CFU-GM具有明显的刺激增殖作用,且高浓度时亦不抑制。

  • 标签: 人参皂甙RG1 人参皂甙RB1 粒-巨噬系祖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本实验旨在研究GM-CSF对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在含有TPO+IL-3+SCF并添加了不同浓度(5、20、100ng/ml)的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6、10、14天后计数单个核细胞(MNC),检测CD41+细胞比例和CFU-MK.结果表明,培养14天后3种不同浓度GM-CSF对MNC均有明显的扩增作用,其中以20和100ng/mlGM-CSF的扩增效果较好.3种不同浓度的GM-CSF均使CD41+细胞比例增加,20和100ng/ml与5ng/mlGM-CSF相比更能提高CD41+细胞的比例.5和20ng/ml的GM-CSF能促进CFU-MK的形成,但100ng/ml的GM-CSF却抑制CFU-MK的形成.结论:在TPO+IL-3+SCF细胞因子组合中添加GM-CSF有利于促进脐血CD34+细胞诱导分化为巨核细胞.

  • 标签: GM-CSF 脐血 CD34^+细胞 巨核细胞 体外扩增
  • 简介:为了观察rhG-CSF动员对外周血和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上CXCR-4表达的影响,应用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对动员前后骨髓和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上CXCR-4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G-CSF动员显著增加了外周血MNC及骨髓CD34+细胞上CXCR-4的表达,骨髓MNC及外周血CD34+细胞上CXCR-4的表达无变化,稳态骨髓(SS-BM)中CD34+细胞比例与G-BM、G-PB中CD34+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采集到的骨髓及外周血中CD34+细胞/公斤也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G-CSF体内应用后CD34+细胞上CXCR-4表达的变化可能是动员机制的一部分,CXCR-4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MNC的植入,SS-BM中CD34+细胞的含量可作为动员效果好坏的预测指标.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XCR-4 骨髓 外周血 造血干/祖细胞
  • 简介:细胞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单细胞植物如衣藻等;多细胞植物的个体中的所有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联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个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病毒、类病毒虽具有生命现象,但不是细胞结构。它只是外有一层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面有核酸组成芯子,称病毒粒子。

  • 标签: 细胞结构 生命活动 形态结构 基本单位 分工协作 生命现象
  • 简介:黑暗中,一伙奇形怪状的生物正肆无忌惮地攻击我重要堡垒,突然,一队战士从天而降,将他们团团包围……勇敢的战士运用分解、围剿等战术将这些不断变形、隐藏的侵略者统统消灭,最终大获全胜——这就是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一场细胞与细菌病毒之间的较量,而且天天都有,只是你看不见听不到而已。

  • 标签: 白细胞 免疫系统 攻击 分解 巨噬细胞 细菌病毒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大部分哺乳动物具有细胞迁移容量.细胞迁移对于生命中的许多生物学现象有重要作用.在胚胎形成中,细胞迁移是在重要的形态形成过程中重复出现的主题.在成年人的组织中、在正常的生理学以及病理学中,细胞迁移都有其重要性.在炎症反应中,白血球迁移到受伤区域,在哪里它们进行吞噬细胞和实现免疫功能.虽然在现在已有创伤愈合细胞迁移测定等几种方法,但是这些细胞迁移的测定方法对于各类问题并不是总有效的[1-6].我们发展了一种由计算机辅助的时间流逝显示微观复制系统,它包括影象形成过程软件,其程序编制含有自动影象分析和自设计CO2微小细胞培育器,它的功能是在一个倒置显微镜平台上对于细胞迁移进行迅速而精确的分析从而形成细胞的培育.我们运用这一计算机辅助系统计算了外细胞间质(ECMs)覆盖表面的细胞迁移.

  • 标签: 细胞迁移 测定方法 细胞跟踪系统 计算机应用 细胞培育 外细胞间质
  • 简介:目的观察HBsAg疫苗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及其诱生的免疫反应类型。方法低、中、高剂量HBsAg疫苗两次免疫小鼠后,采用酶免疫法检测鼠血清抗HBsIgG2a,并用乳酸脱氢酶分析法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靶细胞的活性。结果HBsAg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抗HBsIgG2a,中、高剂量组阳转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值<0.0l;低、中、高剂量组部分鼠特异性CTL释放率>60%,达到特异性CTL活化,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l。结论HBsAg址疫苗可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而且对非溶细胞性和溶细胞性免疫应答均可上调。

  • 标签: 乙型肝炎表现抗原 疫苗 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