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李大钊、周予同、匡亚明、冯友兰诸先生都有过关于“两个孔子”的论述。这确属探本之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恶标准,焉得相同?孔子深通此理,他明知“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但他仍要在古稀之年,为国家民族历史而写《春秋》。他为《周易》作传,他整理《诗》、《书》、《礼》。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大胆发表议论(已被其后学整编为《论语》),大概都来自这种不求“知”、不畏“罪”,但求无愧于仁人的历史责任感。看来,对这个人确有认真研究、评价的必要。

  • 标签: 孔子思想 冯友兰 善恶标准 《易传》 克己复礼为仁 一阴一阳之谓道
  • 简介:任何一个哲学体系的立脚点和归宿都是社会政治,它适应一定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产生,又反过来为社会政治服务。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把哲学、伦理、政治社会溶为一体,最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根本特点。为巩固明王朝统治,他提出了一整套安邦治国的学说。这个学说从调合物我,到折中知行,再到调和一切社会政治矛盾。调和折中的思想象一根红线贯穿其始终,是社会政治上少有的调和论。毫无疑问,它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但是,王阳明这种调和论的社会政治思想中,也包含了一些合理成分。否则,它就不可能在当时和后来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一度取代程朱理学占居正宗地位。为了深入研究王阳明心学体系及其后学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本文对王阳明的社会政治思想进行一些探讨,以请教于学者。

  • 标签: 王阳明心学 社会政治思想 知行合一 安邦治国 万物一体 明王朝
  • 简介:列宁主张建立组织严密和权力集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批评孟什维克的主张是组织路线上的机会主义。1917年列宁主张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孟什维克认为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不应该夺取和掌握政权,由此列宁批评孟什维克是怯懦的改良主义者。1917年列宁主张使俄国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上,而未提出使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

  • 标签: 组织严密 《四月提纲》 “准备阶段” 十月革命
  • 简介: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进步相一致。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文明总是体现出该时代的特征。同时,不同的政治文明总是存在着与其相适应的政治

  • 标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观 人类文明 社会政治
  • 简介:邓小平政治能够'导致行动'的关键,是'立足社会多数'的思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邓小平政治社会多数人的现实状况出发,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和最新发展。立足社会多数是邓小平政治的科学前提:立足多数人的生产力水平,确立了初级阶段理论;适应多数人的生产力水平,作出了改革开放决策;提高多数人的生产力水平,创新了当代中国政治。立足社会多数是邓小平政治的民众基础:尊重多数人的选择,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服务多数人的利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多数人的需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立足社会多数是邓小平政治的实践归宿:把握多数人的状况,根据实际制定政策;依靠多数人的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接受多数人的评判,确立科学价值标准。

  • 标签: 邓小平 政治观 立足社会多数 数量基础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研究、古代思想家和学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把墨家思想、特别是其哲学思想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和整个中国哲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分析,特别是要站在中国数千年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大历史观中进行历史地和逻辑的科学分析

  • 标签: 哲学基础 墨家进步 政治观
  • 简介: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研究、古代思想家和学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把墨家思想、特别是其哲学思想放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和整个中国哲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分析,特别是要站在中国数千年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大历史观中进行历史地和逻辑的科学分析

  • 标签: 哲学基础 墨家进步 政治观
  • 简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邓小平尽管没有直接使用'政治文明'这一概念,但在他诸多关于政治建设的论述中却包含着深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形成了较完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 简介:<正>(一)老子的生平、著作及所处的时代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著名的哲学家。他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老子的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据马叙伦考证:“生当在定王、简王之世。孔子五十一岁见老子,为敬王十八年,盖已八九十岁。其卒年虽不可知,而庄子载秦失吊其死,则非不知所终者也。”(见马著《老子校诂》第30页)此种说法大体可信。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传》)多年。守藏室史的职务,主管图书,是史官之属。马叙伦云:“老子盖为小史,……知者。小史掌邦国之志。”(《老子校诂》第30页)

  • 标签: 老子哲学 宇宙观 社会政治思想 奴隶制 奴隶主贵族 中国哲学史
  • 简介:墨子积极反对儒家主张礼治,墨子是主张建立法治社会的,因为墨子强烈反对儒家主张的礼治

  • 标签: 哲学基础 墨家进步 政治观
  • 简介: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认同政治学不是研究政治是什么,而是关注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条件.寻找进行颠覆与建构政治空间的新途径。因此,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定义为,既是社会构造物的建构,同时也是社会构造物的颠覆。这一定义排斥了政治社会的一个领域的观点,强调政治的建构作用.突出政治的优先性,把政治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政治成为建构社会的主要因素。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去经济化”,在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突出人的能动性作用,排除了社会客观结构对政治能动性的制约作用,否定了政治活动得以产生的客观性基础,把政治活动看成是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东西。

  • 标签: 后马克思主义 认同政治学 政治先于社会
  • 简介: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意识形态,属于文化范畴。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于政治存在较大影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政治功能,能够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文章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政治功能进行一定探究,主要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功能 伟大复兴 全民深化改革
  • 简介:社会主义荣辱,是社会主义社会绝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的荣辱界限和道德标准,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政治道德主体世界、人生和价值的体现。社会主义荣辱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一般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它所包含的政治道德原则、政治道德规范和政治道德范畴,也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 标签: 八荣八耻”政治道德原则 政治道德规范 政治道德范畴
  • 简介: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德育环境的优化提供明确的价值取向实的思想基础正确的政治导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政治导向作用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政治导向 作用
  • 简介: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该国的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政治价值政治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兼具政治文化的共性和自身特性,是我国当代政治文化的主流载体、主流发展形态和主要成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着力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文化属性与功能,从政治文化的主体、特点和结构层次等普遍规律中研究其独特性,进而在实践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社会化
  • 简介:中国的伦理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天然地结合在一起。客观地讲,它对于道德和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对建立法理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传统伦理政治必定要与以法律为核心的新的社会观念产生冲突,甚至是激烈的对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标签: 传统伦理政治观 现代法理社会 伦理道德
  • 简介:这种变革和调整的过程就是政治发展的过程,在现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 标签: 中的政治 刍议构建 发展观
  • 简介:摘要:高中阶段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有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在开展日常教学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为此,本文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越性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优化策略:首先协调班主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用;其次需要围绕社会热点开展教育工作;最后则需要立足课本知识夯实课堂教学效果。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教学,思想政治学科
  • 简介:《学科研修》栏目专用于对思想品德课基本内容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加深,尤其注重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均是这方面的典范。马园园、蒋世标同志的文章是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七,该系列文章从关键词组入手,或对新课标作翔实解读,或作新旧课标比较分析,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引入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课标、学习课标、理解课标、运用课标。袁凌同志因一道中考试题生发对财产所有权四项权能的兴趣和思考,并通过对例题及其四次变式的研究,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抽鸳剥茧,将学生容易产生片面性理解的易混问题的破解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期望这两篇文章能对教师多角度理解、把握复杂问题有所启发。

  • 标签: 社会行为 思想品德 相关学科 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