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青霉烯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在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下,青霉耐药(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已构成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大威胁,其中耐青霉肠杆菌目细菌和耐青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尽管全球新型抗菌药物不断涌现,但我国可供选择的抗CRO感染药物有限。因此,及时诊断CRO感染并基于现有药物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精准防控尤为重要。

  • 标签: 细菌感染 诊断 碳青霉烯耐药菌 抗菌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耐青霉酶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结果药敏试验显示对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最有效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头孢吡肟,二者对同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不大。改良Hodge试验显示为阳性的菌株共3株(8.33%),其中2株为肺炎克雷伯,1株为大肠埃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含有KPC基因的菌株有3株,OmpK35基因缺失16株,OmpK36基因缺失6株。结论36株耐青霉酶肺炎克雷伯和大肠埃希青霉酶的耐药程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产生耐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缺失。

  • 标签: 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株青霉耐药肺炎克雷伯(CRKP)的耐药及毒力特征。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粪便中分离到的1株CRKP命名为肺炎克雷伯C35,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浓度;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分析确定菌株所携带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分析CRKP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关系;采用接合试验评估耐药基因的转移能力和效率;采用大蜡螟毒力实验测定菌株的毒力表型。结果肺炎克雷伯C35对大多数受试药物耐药,尤其青霉烯类、舒巴坦和多黏菌素。SNP分型显示肺炎克雷伯C35与多株分离自本院不同病房的CRKP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属于ST11型,携带包括blaKPC-2、blaCTX-M-199、mcr-1和tet(A)变异体等在内的13种耐药基因。blaKPC-2基因位于>69 800 bp的IncFⅡ型质粒上,blaCTX-M-199和mcr-1基因共同位于>64 800 bp的IncI2型质粒上,tet(A)变异体位于83 628 bp的不可分型质粒上,3种质粒均为可接合性质粒。肺炎克雷伯C35还携带rmpA和rmpA2毒力基因以及气杆菌素(aerobactin)相关基因iucABCD,为典型的青霉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CR-hvKP)。该在大蜡螟感染模型中也显示了较强的毒力表型,感染肺炎克雷伯C35菌株48 h后大蜡螟幼虫存活率仅为16.7%,明显低于无毒力对照菌株的80.0%。结论本研究在1株肠道定植CR-hvKP中检测到多个可接合性耐药质粒,包括同时携带blaCTX-M-199和mcr-1基因的IncI2质粒,需引起警惕,并对此类菌株进行主动监测。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毒力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黏液型铜绿假单胞(PA)耐药特征及青霉酶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罗定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经临床分离、鉴定为黏液型PA的100份菌株,分析菌株药敏性和耐药表型,构建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库,开展产酶筛查,分析云浮地区黏液型PA耐药特征及耐青霉烯类酶的流行特征。结果 100株黏液型PA标本主要来自痰液标本(占78.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0%和15.0%;其中耐药菌株有63株(63.0%),多药耐药菌株19株(19.0%),广泛耐药菌株2株(2.0%);青霉烯类耐药菌株有25株,主要来自ICU(48.0%);20株对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中有8株产青霉酶(占40%),其中产金属酶5株(占25.0%),产丝氨酸酶2株(占10.0%),同时产金属酶和丝氨酸酶的菌株1株(占5.0%);耐青霉酶菌株数有随年代增长趋势。结论 云浮地区黏液型PA有较高的耐药率,并且相当部分为多药耐药菌株和青霉烯类耐药菌株,通过检测PA产金属酶可间接反映青霉烯类耐药水平。

  • 标签: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特征 碳青霉烯酶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肺炎克雷伯耐药现象日趋严重,给临床用药带来极大挑战。此文就肺炎克雷伯耐药机制、检测方法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的产生。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耐药 检测 治疗
  • 简介:摘要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CRKP)使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如何应对CRKP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对CRKP开展耐药性机制研究势在必行。而双组分系统(TCSs)与多种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有关,故TCSs可望成为CRKP的重要治疗靶点。因此,本文从肺炎克雷伯青霉烯类耐药的常见机制、TCSs的耐药研究进展以及肺炎克雷伯与TCSs的关系等方面,对TCSs调控肺炎克雷伯青霉耐药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耐药 双组分系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霉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耐药性及耐药传播机制,为CRE感染的治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绍兴第二医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临床分离的CRE 76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或琼脂稀释法测定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和磷霉素等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浓度(MICs);PCR法筛查青霉酶编码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并测序确认;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的同源性;S1-PFGE联合Southern blot印迹杂交技术进行青霉酶基因定位;滤膜接合试验明确携带青霉酶基因质粒的水平转移能力。结果76株CRE中,肺炎克雷伯51株,大肠埃希10株,其他肠杆菌目细菌15株;主要分离自尿、痰及血液标本;ICU的分布率最高(55.26%)。76株CRE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呈现较低耐药率(0%、1.33%、18.42%),对阿米卡星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4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97%。KPC-2型青霉酶的检出率最高(85.33%)。产KPC-2的ST11型CRKP占比最高(62.75%),主要分布在ICU(62.50%)。Southern blot杂交试验显示blaKPC-2主要位于约90 kb的质粒上(39/63)。滤膜接合试验显示blaKPC、blaNDM和blaIMP均可通过质粒水平转移给受体。结论该院CRE仅对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少数抗菌药物呈现较好敏感性;产KPC-2型青霉酶是肠杆菌目细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产KPC-2的ST11型肺炎克雷伯青霉耐药肺炎克雷伯(CRKP)的主要流行克隆;90 kb大小的质粒是编码blaKPC-2基因的主要质粒类型;青霉酶基因可通过质粒水平传播;医院需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控制CRE的克隆流行。

  • 标签: 肠杆菌目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传播机制
  • 简介:摘要青霉烯类耐药细菌(CRO)包括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CRPA),是国内外当前最具威胁的多重耐药细菌。当前,我国CRO的感染形势非常严峻,本文对CRO流行现状、趋势以及CRE的青霉酶流行特征进行概述。

  • 标签: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类耐药细菌 流行 监测 型别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青霉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1株耐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方法检测青霉酶基因型。结果21株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7%、42.9%和78.6%,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达92.9%~100%。21株中检出OXA-23基因阳性17株(80.9%),OXA-51基因阳性15株(71.4N),OXA-58基因阳性2株(9.5%)。12株(57.1%)含OXA-23+OXA-51基因,1株(4.8%)含OXA-23+0XA-51+OXA~58基因。上述菌株中均未检出OXA-24、IMP和VIM耐药基因。结论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青霉酶基因型OXA-23和OXA-51携带率高,且以OXA-23+OXA-512种基因型同时存在为主。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基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 C arbapenem resistant k lebsiella pneumoniae , CRKP )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相关外排泵基因研究。方法 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 50 株临床分离的 CR KP 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及外排泵抑制剂 CCCP 处理前后 菌株 对替加环素的最低抑浓度( M 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 MIC

  • 标签:
  • 简介:肠杆菌科细菌对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青霉酶、外膜蛋白缺失或突变、外排泵过度表达以及青霉素结合蛋白变异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产青霉酶。虽然各种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大体相同,但是各种耐药基因在不同种属细菌中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并不相同。肺炎克雷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也是检出率最高的耐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基因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评估青霉酶失活法(carbapeneminactivationmethod,CIM)试验检测耐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产生青霉酶的能力。方法收集12l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C1M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所含青霉酶,应用PCR方法检测OXA-23型青霉酶基因。结果12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68株对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其中65株PCR显示携带OXA-23基因,66株CIM试验为阳性。5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敏感,其中49株OXA-23阴性,52株CIM试验全为阴性。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对美罗培南敏感,CIM试验阴性,OXA-23阳性。CIM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2%和98.1%。结论与PCR方法相比较CIM试验操作简便,成本小,结果易读,易于在实验室开展。应用CIM试验可以检测鲍曼不动杆菌OXA-23型青霉酶,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失活法 OXA-23型碳青霉烯酶
  • 简介:摘要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近年来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同时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其目前的流行病学、耐药原因以及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碳青霉烯类 克雷伯菌,肺炎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耐青霉肠杆菌的感染率逐年上升,菌种以肺炎克雷伯为主,且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出高度耐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对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CRE的流行与传播、耐药机制及其治疗策略方面展开讲述。

  • 标签: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流行 耐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耐青霉肺炎克雷伯(CRKP)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科学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某医院ICU病房发生CRKP医院感染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CRKP组),另选67例同期、同病区青霉敏感肺炎克雷伯(CSKP)医院感染患者为CSKP组,对比两组临床资料。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和PCR检测青霉酶表型和基因型。结果感染前住ICU病房≥7 d、使用青霉烯类药物≥7 d、与CRKP患者住同病区时间≥7 d及机械通气≥7 d是发生CRKP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3.130、8.431、6.514和5.883)。CRKP菌株对β-内酰胺类、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高度耐药,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阿米卡星较敏感,对四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94.0%CRKP菌株青霉酶表型阳性,89.6%携带有青霉酶基因,主要为blaKPC-2。结论感染前入驻ICU≥7 d使用青霉烯类药物≥7 d是ICU发生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该院ICU医院感染CRKP菌株耐药严重、青霉酶基因以blaKPC-2为主。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耐药 危险因素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临床分离的青霉耐药大肠埃希(CREC)同源性分析的能力。方法26株CREC为2018年从来自全国9个省、市(湖南、吉林、浙江、福建、上海、安徽、重庆、云南、河南)的样本中分离,FTIR检测菌株在900~1 200 cm-1区域的红外吸收光谱,使用欧式距离和平均连接聚类方法进行多变量分析;并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FTIR将26株CREC分为14个红外光谱(IR)型,且相同IR型的菌株均属于同一序列(ST)型。相比WGS对CREC的聚类分析,FTIR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性为92.3%(24/26)。结论FTIR对CREC同源性的区分能力具有较高准确性,且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 标签: 大肠杆菌 卡巴配能类 谱学 傅里叶变换红外 序列同源性
  • 简介:摘要:随着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导致全球医疗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青霉耐药革兰阴性的出现,导致患者的死亡率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疗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众多治疗青霉耐药革兰阴性的方案之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属于混合制剂之一,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属于非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之一,尤其对青霉耐药革兰阴性的抑制效果理想。本文就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青霉耐药革兰阴性研究进展如下阐述。

  • 标签: 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我院分离培养的114株耐药青酶肺炎克雷伯( CRKP)的药物敏感性,耐药基因分型,并进行同源性分析 , 为临床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临床住院患者 送检标本 分离培养的114株 非重复性 耐药CRKP。采用 VITEC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上述耐药重新进行菌种鉴定并验证其对青酶 以及其他临床抗菌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 的药敏分析 。改良青霉灭活试验( mCIM)检测青霉酶,乙二胺四乙酸( EDTA)协同法检测金属酶, PCR 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其耐药基因。 通过 脉冲场凝胶电泳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分析 114 株菌株 的 同源性。 结果 采用 VITEC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鉴定结果表明上述耐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位于 95%-10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 70%-75%、 82%-87%、 90-95%和 8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该耐药对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烯类)联合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联合四环素类或氯霉素类的耐药率均位于 57%-66%、 61%-77%、 79%-84%和 6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114株 CRKP经 m CIM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阳性率为 100%; 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 8株为阳性,阳性率为 7.02%。经耐药基因检测及测序结果比对显示, IMP、 KPC和 NDM的基因型别为 IMP-4、 KPC-2和 NDM-1。临床耐药发生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 P < 0.05)。拉丝试验结果显示高毒力 CRKP1检出率为 16.67%;同时 rep-PCR结果显示 114株 CRKP分为 A-F 6类型,以 A型为主( 80.71%)。通过 Bio Numerics 软件分析 PFGE条带的聚类情况,本研究 114株 CRKP分为 A-F 6类型, A型为主( 80.71%, 92/114), B-F型分别为 4.39%(5/114)、 3.51%(4/114)、 3.51%(4/114)、 4.39%(5/114)和 3.51%(4/114),与 A型相比差异与统计学意义( χ2=15.736, P = 0.001)。 结论 CR-KP是导致临床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极易发生多重耐药现象,并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率逐渐上升,提示加强临床用药过程对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并及时监测致病菌的变化及耐药趋势对临床抗广谱耐药的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 ] 耐药菌 痰培养 肺炎克雷伯杆菌 药敏分析
  • 简介:摘要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是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困难所在,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大量研究表明CRKP的耐药机制是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最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产青霉酶、β内酰胺酶或AmpC酶联合孔膜蛋白缺失或低表达、主动外排机制以及生物被膜形成等多因素联合的耐药机制。而产青霉酶是最主要的机制。本文针对CRKP的病死率、感染相关因素、耐药机制进行综述,为CRKP耐药机制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 标签: 碳青霉烯酶 耐药机制 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耐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收集的187株铜绿假单胞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评定铜绿假单胞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数。结果:铜绿假单胞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数可以达到121株,占比64.71%,其中以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同时耐药为主。改良Hodge试验的阳性菌株检出率达到52株,阳性率为42.95%。结论:铜绿假单胞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较为复杂,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此减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