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经尿道手术致后尿道直肠穿孔的临床处理办法。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的5例经尿道手术致后尿道直肠穿孔患者对位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全尿道狭窄患者拔除导尿管,2周后再次出现排尿困难,目前仍膀胱造瘘;其他4例拔除导尿管后排尿正常。随访1~5年,5例患者大便正常,无会阴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减少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医源性损伤,主要措施在于预防,而一旦发生,则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

  • 标签: 尿道 直肠穿孔 处理办法
  • 简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尿道直肠瘘(urethrorectalfistula)是术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肛门漏尿、排尿减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生活质量。尿道直肠瘘的治疗方法较多,选择最佳的修复方式尤其重要。我们自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总共收治7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道直肠瘘患者,其中5例采取经会阴股薄移植修补尿道直肠瘘,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尿道直肠瘘 股薄肌肌瓣 前列腺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盲袋鞘内拖出一期治疗男性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尿道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获得随访的87例行直肠盲袋鞘内拖出术患儿的临床资料(为A组),并与48例行Pena手术治疗的男婴无肛尿道瘘患儿比较(为B组),评价两组患儿术后排尿功能、肛门功能及排便控制功能.结果①直肠盲袋鞘内拖出术患儿术后出现尿线异常(15/87,17.24%)、尿滴沥(9/87,10.34%)、尿道狭窄(28/87,32.18%)、尿道瘘(2/87,2.3%)、尿道憩室(5/87,5.75%)、膀胱充盈量、残余尿、膀胱输尿管反流(7/87,8.05%)、输尿管扩张(4/87,4.6%)、肾积水(3/87,3.45%);Pena手术患儿术后出现尿线异常(5/48,10.42%)、尿滴沥(4/48,8.33%)、尿道狭窄(15/48,31.25%)、尿道瘘(1/48,2.08%)、尿道憩室(2/48,4.17%)、膀胱充盈量、残余尿、膀胱输尿管反流(2/48,4.17%)、输尿管扩张(2/48,4.17%)、肾积水(1/48,2.08%).两组术后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直肠盲袋鞘内拖出(A组)与Pena手术(B组)在排便次数、便失禁,有无污粪,排便控制能力,辨别稀便和气体的能力,术后肛门功能、直肠肛门狭窄、直肠黏膜脱垂等指标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盲袋鞘内拖出一期治疗男性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尿道瘘,可避免多次手术,有良好的控制排便、排尿功能,可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 肛门闭锁 尿道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婴儿在先天性肛门闭锁二期手术中,在直肠腔内应用胃镜离断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因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瘘行二期肛门成形术8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患儿均为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尿道瘘已行一期结肠造瘘术后。均为男性患儿,平均手术年龄为3.9个月,手术年龄范围为2.8~6.3个月;平均体重为7.5 kg,体重范围为5.9~9.0 kg;造瘘口位于右上腹1例,脐上中腹部3例,左上腹2例,左下腹2例。因为本研究患儿年龄较小,肠腔细小、薄弱,故应用成人的普通电子胃镜在结肠、直肠内操作。在二期肛门成形术中,均在胃镜下尝试离断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在胃镜离断黏膜后,再行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结果8例患儿,1例经胃镜多次尝试仍未能到达直肠末端而放弃胃镜下黏膜离断术。1例因术中呼吸循环不稳定,仅在胃镜下完成交接部黏膜离断术,而未连续完成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5 d后在腹腔镜下完成肛门成形术。其余6例均完成胃镜下瘘口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离断术,并同期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二期术后两周行尿道造影复查未见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结论运用胃镜在直肠腔内游离直肠尿道瘘交界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操作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是目前比较准确和全新的辅助直肠末端离断的方法,也是胃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完成肛门成形术的有益尝试。

  • 标签: 胃镜 腹腔镜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直肠尿道瘘 黏膜离断术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后尿道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凸阵探头经会阴超声检查诊断后尿道结石,对部分经会阴超声检查不确定病例,再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会阴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后尿道结石31例,位于后尿道前列腺部23例,后尿道膜部8例,经会阴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后尿道结石符合率为100%。结论经会阴联合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后尿道结石的诊断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会阴联合经直肠超声 后尿道结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总结一例直肠癌术后放疗致尿道阴道直肠瘘患者溃破皮肤护理。护理重点为体位的变换、外敷药物及红外线理疗的使用,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加强营养的补充,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 标签: 尿道阴道直肠瘘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经尿道电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非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膀眺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后尿道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肛提锻炼对直肠手术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直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肛提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效果。结果研究组在实施肛提锻炼后直肠手术患者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提锻炼能够显著提高直肠手术患者排便功能,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肛提肌锻炼 直肠手术 排便功能 肛管静息压 肛管收缩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因其罕见性和复杂性,尿道直肠瘘的治疗仍是泌尿外科医师的重大挑战。近年来,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证实了各类带蒂组织瓣间置于直肠尿道的可行性,为尿道直肠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相较于传统的单纯瘘修补术,带蒂组织瓣有足够的组织厚度及明确的血供,弥补了传统手术中尿道吻合口及直肠瘘口组织较薄、血供差的不足,使尿道直肠瘘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因瘘的病因、位置,瘘口的大小,医师的偏好不同,手术入路存在差异。各类自体带蒂组织瓣的解剖学、血供特点也影响着其临床应用。作为泌尿外科和结直肠外科共有的疾病,多学科协作诊治为尿道直肠瘘的处理带来了更多方案。期待有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为尿道直肠瘘治疗的优化提供参考。

  • 标签: 尿瘘 直肠瘘 肌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癌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40例(其中侵及尿道患者20例)以及40例前列腺正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比观察对象。对40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经直肠检查前列腺时可用探头适当加压,观察前列腺及结节位移及形变情况,感受其软硬度。结果直肠超声对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65.9%,对前列腺癌侵及尿道的诊断阳性率为84.6%。其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超声检查如发现前列腺不对称增大,包膜欠光滑或突向膀胱或前列腺内见低回声结节与杂乱回声区,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是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及其侵及尿道的理想检查方法。

  • 标签: 直肠超声 前列腺癌及其侵及尿道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35岁男性患者,骶尾部、臀部巨大压力性损伤伴有尿道瘘和髋关节炎的复杂压力性损伤,经全身支持、清创、负压引流并采用双侧臀大皮瓣联合阴囊皮瓣等治疗,2周后复杂压力性损伤创面完全愈合,尿道瘘得到修复。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外科皮瓣 阴囊 肌皮瓣 臀大肌 尿道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训练对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5月到2021年9月期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90例,利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盆底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盆底功能。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盆底状态对比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盆底状态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对照组患者显著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盆底肌训练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盆底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阴茎皮肤、包皮内板皮瓣及阴囊肉膜覆盖手术,并术后生尿道灌注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及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2015年住院治疗的86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行阴茎下曲矫正的同时,行阴茎皮肤、包皮内板带蒂皮瓣代尿道,并阴囊厚肉膜覆盖手术,术后给予去腐生尿道灌注,对术后愈合情况,尿瘘,及皮瓣坏死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86例患者尿道皮瓣完全成活,阴茎完全伸直,效果满意.发生尿漏6例,2例4周后瘘口自然闭合,4例于6个月左右行尿道修补术后瘘口愈合.尿道口狭窄3例,经尿道扩张后痊愈.阴茎轻度扭转2例,因程度较轻未予特殊处理.结论联合应用阴茎皮肤、包皮内板皮瓣及阴囊肉膜覆盖尿道成形手术,并术后生尿道灌注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关键词尿道下裂;阴茎皮肤;包皮内板;皮瓣;阴囊肉膜;祛腐生液中图分类号R72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0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验的目的在于分析对于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者实施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患者,共计33例患者参与实验,为所有研究对象实施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诊断,判断这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直肠尿道瘘管位置均有效显示。结论:通过实施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诊断,可以提升直肠尿道瘘的诊断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经结肠造瘘口加压造影诊断 泌尿系统疾病 直肠下尿道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8例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实验组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3年平均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3年存活率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恢复速度快,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予以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相应治疗落实后,患者的疾病体征得以显著缓解,手术指标呈良好趋势,复发率较低,生存质量较高。结论:针对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落实,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病痛,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肛门直肠鞘部分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肛门根治术的同时进行直肠鞘切除的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从而确定临床疗效。结果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只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了肠炎,发病率为2.5%,相比较手术前有着明显的下降。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巨结肠根治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但是手术后明显减低(P<0.05),术后6个月内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肛门直肠鞘部分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肛门直肠肌鞘 部分切除 预防 巨肠根治 肠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