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迅速的老龄化,老年癫痫很可能成为最常见的癫痫形式之一。近年来,第三代抗癫痫药物拉考沙胺、吡仑帕奈、布瓦西坦、醋酸艾司利卡西平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癫痫发作的单一治疗和(或)辅助治疗。文中总结了老年癫痫患者使用第三代抗癫痫药物的疗效及耐受性,阐述了药物对认知及情绪的影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旨在为临床医生选择第三代抗癫痫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癫痫 老年人 药物疗法 药物耐受性
  • 简介:摘要癫痫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老年癫痫人群共患病发生率高,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面临许多挑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和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2013年《关于成人癫痫患者长程管理的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专门针对老年癫痫患者管理作进一步更新和细化,讨论并撰写此专家共识,旨在为老年癫痫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诊疗规范。

  • 标签: 癫痫 老年 诊断 治疗 管理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抗癫痫药物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然而,对于癫痫患者的撤药时机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一些大型前瞻性研究对癫痫患者撤药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提出一些指导意见。文中着重谈谈影响癫痫患者撤药预后的因素以及对撤药时机的选择,希望能提高对癫痫患者撤药的认识,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癫痫 抗惊厥药 预后 撤药
  • 简介:摘要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需要长期控制。作为癫痫患者中的特殊人群,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生育后常面对能否进行母乳喂养及如何服用抗癫痫药物等问题,涉及母婴健康与婴儿的生长发育等。本文针对女性癫痫患者母乳喂养相关问题的现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癫痫女性母乳喂养现状,并对癫痫女性母乳喂养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以指导从事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 标签: 癫痫 母乳喂养 抗惊厥药
  • 简介:摘要癫痫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约40%的女性癫痫患者处于育龄期。与男性患者相比,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面临更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还需承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双重负担。关于妊娠时机、抗癫痫药物的致畸风险、选药方案和母乳喂养等一系列问题也时常困扰育龄期女性患者。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撰写《中国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管理指南》,旨在为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规范。

  • 标签: 癫痫 妇女 围妊娠期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癫痫患者合并震颤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分析震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癫痫患者80例,根据临床评估分为震颤组及无震颤组,均行临床震颤量表评定及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查。并分析癫痫患者发生震颤的相关因素。结果临床评估结果表明80例患者中27.5%(22/80)的癫痫患者主诉或体检发现有震颤,均表现为上肢姿势性震颤,7.5%(6/80)的患者同时伴有静止性震颤。肌电图震颤分析结果表明,51例(63.8%, 51/80)有上肢震颤,是临床评估发生率的2.3倍。其中42例(82.3%, 42/51)有上肢姿势性震颤,震颤峰频率为(7.2±4.1) Hz,肌电爆发模式以同步爆发为主;32例(62.7%, 32/51)有上肢静止性震颤,震颤峰频率为(5.3±2.2) Hz,肌电爆发模式以交替爆发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服药种类多以及长时间服用丙戊酸与震颤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癫痫患者出现的震颤以上肢姿势性震颤为主,肌电图震颤分析能够早期发现癫痫患者出现的震颤,服药种类多及长时间服用丙戊酸与震颤的发生相关。

  • 标签: 癫痫 震颤 肌电图 丙戊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与皮质醇节律改变的关系,从神经内分泌调节角度了解其发生机制。方法纳入2012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确诊的57例单侧TLE-HS患者,根据入院1个月前是否有成簇癫痫发作的病史,将其分为伴有成簇癫痫组(即成簇癫痫组,共纳入27例)和不伴成簇癫痫组(NSC组,共纳入30例)。检测两组的患者同日不同时段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并通过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海马代谢物浓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两组间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皮质醇水平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年龄为协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发现成簇癫痫组的3个不同时间点(8:00、16:00以及次日0:00)的皮质醇:皮质醇16[(126.22±19.98)μg/L]、皮质醇0[(51.63±21.43)μg/L]及皮质醇8-16浓度变化率(以斜率表示,为-7.78±4.54)高于NSC组[分别为(97.70±18.55)、(31.90±10.73)μg/L和-12.40±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4.320、4.013,均P<0.05)。成簇癫痫组的皮质醇0-8变化率(以斜率表示,17.11±6.32)低于NSC组(20.62±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5,P<0.05)。两组不同侧别的海马硬化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病侧海马区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肌酸)的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成簇癫痫组病灶对侧海马NAA/(胆碱+肌酸)比值(0.71±0.03)低于NSC组(0.7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99,P=0.0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质醇16(OR=1.328,95%CI 1.073~1.642,P=0.009)、皮质醇8-16(OR=3.657,95%CI 1.404~9.525,P=0.008)是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日间皮质醇节律紊乱可能是TLE-HS患者成簇癫痫发作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标签: 癫痫,颞叶 海马 硬化 成簇癫痫发作 皮质醇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缺口节律的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对缺口节律的认识,避免过度解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就诊的伴有缺口节律的12例癫痫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总结,并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结果最终收集12例缺口节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8岁。经分析发现脑外伤是缺口节律最常见的原因,其中颅骨缺损未修补2例,颅骨钛网修补8例,颅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补1例,颅骨聚醚醚酮修补1例。12例患者缺口节律的分布与颅骨异常区一致。缺口节律的脑波既可以表现为高波幅、快频率,也可以表现为低波幅、慢频率。缺口节律可以单个出现(类似尖波、棘波)。10例患者在多形性慢波的基础上夹杂尖波、棘波发放,影像学证实其合并相应部位的脑组织损伤。12例患者均有癫痫发作史,以强直阵挛发作和(或)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3例有缺口节律的患者临床无癫痫发作5年以上,既往因脑电监测提示有癫痫性棘波,一直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脑电监测后给予减停药,随访3年无发作。结论颅骨修补是缺口节律的常见原因,不同电阻的修补材料导致缺口节律的波形和频率也不相同。缺口节律、癫痫样放电及其他病理性慢波活动可以同时存在,缺口节律为良性变异,无需特殊治疗。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缺口节律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人格改变及其与外周血中异常表达的lncRNA水平的关系。方法以方便取样法选取58例癫痫患者(研究组)采用人格诊断问卷进行人格改变筛查;以qRT-PCR筛查研究组和58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外周血lncRNA表达水平,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ROC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癫痫患者有9人为分裂样(S≥4)、11人为分裂型(S≥5)、17人为偏执型(S≥4)、15人为强迫型(S≥4)人格改变,有52人存在不同类型人格改变(89.66%)。分裂样、分裂型、偏执型、强迫型人格改变与NONHSAG012869(PR3),NONHSAT006265(PR4),ENST00000581634(PR6),ENST00000524610(PR8)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r=-0.46~-0.71,P<0.05或P<0.01)。PR1、PR3、PR8对分裂样人格改变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对分裂样人格改变的解释率为0.36;PR4、PR8对分裂型人格改变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对分裂型人格改变的解释率为0.30;PR3、PR4、PR6对偏执型人格改变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对偏执型人格改变的解释率为0.40;PR4、PR5、PR8对强迫型人格改变有显著预测作用(P<0.05),对强迫型人格改变的解释率为0.20。癫痫研究组lncRNA表达水平对人格改变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分析发现,NONHSAG012869(PR3)、NONHSAT006265(PR4)、ENST00000581634(PR6)、ENST00000524610(PR8)对癫痫患者人格改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650~0.682,P<0.05,95%CI:0.546~0.784)。结论癫痫患者分裂样、分裂型、偏执型、强迫型人格改变常见,外周血lncRNA表达水平对其人格改变有一定诊断价值。

  • 标签: 癫痫 外周血单核细胞 差异表达 人格改变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时武汉市及其周边城市癫痫患者的心理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2月23日至3月5日对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1月20日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癫痫中心的570例癫痫患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人口学特征、癫痫发作情况),评估量表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7、患者健康问卷-9、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癫痫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癫痫发作情况、COVID-19疫情的感知威胁与精神共患病(抑郁、焦虑和失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应答率63.51%,362/570),分别有34例(9.4%)、47例(13.0%)、71例(19.6%)癫痫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和失眠。疫情前癫痫发作频率≥2次/月(OR=3.395,95%CI 1.561~7.384,P=0.002)、疫情期间主观生活质量差(OR=10.753,95%CI 1.938~59.654,P=0.024)、中等及以上担心疫情对癫痫造成影响(OR=3.077,95%CI 1.382~6.853,P=0.006)的患者更易焦虑;疫情期间主观生活质量差(OR=6.188,95%CI 1.317~29.079,P=0.021)的患者更易抑郁;有子女(OR=3.090,95%CI 1.759~5.431,P<0.001)、有COVID-19相关症状(OR=3.609,95%CI 1.674~7.778,P=0.001)、疫情前癫痫发作频率≥2次/月(OR=1.907,95%CI 1.017~3.575,P=0.044)和中等及以上程度担心癫痫再次发作(OR=2.555,95%CI 1.370~4.764,P=0.003)的患者更易失眠。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部分癫痫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和失眠。主观生活质量差、疫情前癫痫发作频率高、过度担心疫情对癫痫造成影响和过度担心癫痫发作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失眠。

  • 标签: 癫痫 焦虑 抑郁 睡眠 COVID-19
  • 简介:摘要3例癫痫患者(例1女,60岁,有心脏病史;例2男,29岁;例3男,18岁)均因癫痫发作口服奥卡西平(例1:0.3 g、2次/d,例2:0.45 g、2次/d,例3:0.6 g、2次/d),例1、例2和例3分别在用药4、5、1 d后出现间断性晕厥或心悸。3例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提示心律失常,例1出现心房颤动、心脏停搏、Ⅲ度窦房传导阻滞、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例2、例3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考虑为奥卡西平所致心脏毒性反应。例1停用奥卡西平3 d后晕厥次数由2~3次/d减至1次/d,复查心电图仍有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在心脏科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未再出现晕厥。例2停用奥卡西平5 d后未再发生晕厥。例3将奥卡西平减量至0.45 g、2次/d并加用其他抗癫痫药物2 d后未再出现心悸。

  • 标签: 心脏毒性 心脏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停搏 奥卡西平 癫痫
  • 简介:摘要《中国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管理指南》是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系统性回顾和分析,结合中国女性癫痫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的针对女性癫痫患者在围妊娠期的全程有效的管理和科学指导。通过阐述女性癫痫患者在妊娠时机选择、抗癫痫药物的致畸风险、妊娠期药物调整方案和母乳喂养所涉及的困扰育龄期女性癫痫患者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非常系统全面的指导。文中就《中国围妊娠期女性癫痫患者管理指南》内容进行评述。

  • 标签: 癫痫 妇女 围妊娠期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撤药后复发癫痫患者的二次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癫痫专科门诊确诊为癫痫、达至少3年无发作且经规范化撤药后复发的患者,自撤药后初次复发开始至少随访18个月,前瞻性观察患者的二次复发和预后情况。采用卡普兰-迈耶法对撤药后复发患者二次复发和至少1年无发作的时间进行生存分析;至随访终点,根据撤药后复发患者是否达至少1年无发作,将其分为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二次复发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56例撤药后复发的癫痫患者。自撤药后复发开始平均随访46.23个月(18~120个月),二次复发患者21例(37.5%)。其中撤药后初次复发未立即用药患者的二次复发风险高于立即重建药物治疗患者[9/16比30.0%(12/4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2.220,P=0.0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局灶性发作、缓解前发作频率>1次/月、撤药前多药联合治疗与二次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药联合治疗是撤药后复发患者二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3.383,95%CI 1.257~9.105)。在56例撤药后复发的癫痫患者中,47例患者(83.9%)达至少1年无发作;在随访时间≥3年的33例患者中,26例(78.8%)达至少2年无发作。在撤药后初次复发后立即用药的40例患者中,35例预后好(87.5%),在初次复发后未立即用药16例患者中,12例预后好,两者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²=2.333,P=0.2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治疗前癫痫病程>6个月、缓解前发作频率>1次/月、症状性癫痫、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与撤药后复发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未显示上述因素是该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首次撤药后复发的癫痫患者总体预后较好,2/3撤药后复发的患者不会二次复发。撤药前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是撤药后复发患者二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药 撤药 复发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T1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 three dimensional 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3D-T1 MPRAGE)序列及FreeSufer软件测量海马及杏仁核体积,研究颞叶内侧癫痫(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患者的杏仁核体积变化。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102例MTLE患者(病例组)和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双侧海马、杏仁核的体积,以对照组体积的平均值加减2倍标准差作为阈值来判断海马及杏仁核的异常。根据海马体积是否正常,将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组、海马正常组中杏仁核肥大(amygdala enlargement,AE)患者按致癫侧分为L组、R组,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双侧杏仁核体积比较,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将海马正常组-L组、海马正常组-R组及对照组同侧杏仁核进行比较;HS组-L组、HS组-R组及对照组同侧杏仁核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海马正常组-L组、海马正常组-R组双侧杏仁核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L组、HS组-R组双侧杏仁核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L组中右侧杏仁核体积大于HS组-R组及对照组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R组左侧杏仁核体积大于HS组-L组及对照组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正常组-L组中左侧杏仁核体积大于海马正常组-R组及对照组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正常组-R组右侧杏仁核体积大于海马正常组-L组及对照组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1 MPRAGE可以准确测量杏仁核体积,同时MTLE中海马正常患者存在致癫灶同侧的AE,HS患者存在致癫灶对侧AE,表明杏仁核可能参与了MTLE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颞叶内侧癫痫 海马 杏仁核体积 磁共振成像 T1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癫痫患者疾病感知的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98例成人癫痫患者和同期就诊的75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hinese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edition,CIPQ-R)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疾病感知各因子的差异;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31,QOLIE-31)对98例成人癫痫患者及55名健康人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并应用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疾病感知各因子对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癫痫组CIPQ-R中的情绪陈述因子得分[(21.73±5.79)分]高于糖尿病组得分[(18.76±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癫痫组CIPQ-R中的疾病急/慢性、个人控制性、疾病相关性三个因子得分[(16.47±4.68)分、(20.91±4.03)分、(15.21±4.44)分]均低于糖尿病组得分[(19.16±4.75)分、(22.68±3.90)分、(16.56±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多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4~-8.203,P<0.01)。(2)相关分析显示:癫痫组CIPQ-R中的情绪陈述、严重后果因子与QOLIE-31的总分及其所属的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202~ -0.527,P<0.05);癫痫组CIPQ-R中的疾病同一性、疾病急/慢性、疾病周期性因子与QOLIE-31的总分呈负相关(r=-0.272~ -0.342,P<0.01);癫痫组CIPQ-R中的治疗控制性、疾病相关性因子与QOLIE-31的总分呈正相关(r=0.259,r=0.307,均P<0.01)。(3)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疾病感知之疾病同一性、疾病急/慢性、严重后果、疾病周期性、情绪陈述因子是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成人癫痫患者具有负性疾病感知,其中疾病感知的疾病同一性、疾病急/慢性、严重后果、疾病周期性、情绪陈述因子对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癫痫 疾病感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行颅骨修补术治疗的1 064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根据是否有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癫痫组(155例)和无癫痫组(90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1 0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骨修补手术,随访时间为(13.0±9.6)个月(3~120个月),术后155例(14.6%)患者出现了癫痫发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骨缺损时间、原因、部位、侧别、面积、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临床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OR=8.523,95% CI:1.081~23.394, P<0.001)、颅骨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OR=7.763,95% CI:2.582~22.769, P<0.001)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OR=2.874,95% CI:2.671~12.972,P=0.027)是影响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去骨瓣减压时未修补硬脑膜、修补术中开放硬脑膜及颅骨修补时间>6个月可增加颅骨缺损患者颅骨修补术后癫痫发作的概率。

  • 标签: 癫痫 手术后并发症 因素分析,统计学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 简介:摘要成簇癫痫发作是癫痫患者尤其是耐药性癫痫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现象,与患者平常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类型等不同,其发作后精神障碍、癫痫持续状态和病死率较一般癫痫发作高,严重影响癫痫患者及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成簇癫痫发作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尚不明确。本文以“seizure cluster”“acute repitetive seizures”及“成簇癫痫发作”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医学”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2019年的相关文献,对目前关于成簇发作的定义、患病率、危险因素、癫痫灶定位、潜在机制及目前的治疗意见等做一综述,以期医护人员更清晰地认识及科学地处理成簇癫痫发作,降低成簇癫痫发作患者癫痫持续状态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整体生活质量。

  • 标签: 成簇癫痫发作 急性反复性癫痫发作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
  • 简介:摘要假性颞叶癫痫发作时脑电图波型定位于颞区,且临床发作症状也类似于颞叶发作,特别是内侧颞叶发作,但癫痫源区在颞叶以外。假性颞叶癫痫诊断困难,头皮脑电图很难发现,立体脑电图可以发现癫痫源区的部位。假性颞叶癫痫几乎均为抗癫痫药难治者,而仅做颞叶切除常无效。所以,患者癫痫源区及症状起始区切除常能获得有效的结果。

  • 标签: 癫痫,颞叶 假性颞叶癫痫 外科手术 脑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癫痫发作药物、一碳单位代谢(OCM)相关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基因型对癫痫患者体内OCM代谢物水平的影响,筛选丙戊酸(VPA)致畸的易感基因。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附属第七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72例癫痫患者,将服用VPA、左乙拉西坦(LEV)、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超过6个月且规律用药期间无发作的患者分别归为VPA组(95例)、LEV组(61例)、LTG组(57例)、OXC组(70例),将从未服用过抗癫痫发作药物或就诊前6个月未服用抗癫痫发作药物患者归为空白对照组(89例)。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Sequenom iPLEX法检测患者OCM相关酶SNPs位点的基因型。结果(1)与LEV组、空白对照组比较,VPA组患者的FA水平降低,Hcy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NA甲基转移酶(DNMT)3a rs12987326(-178G>A)位点GA型患者的Hcy水平较GG型高,DNMT1 rs2288350(82G>C)位点GC型患者的Hcy水平较GG型高,DNMT1 rs75616428(55850G>C)位点GC型患者的VitB12水平较GG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 rs1863771(128G>A)位点GA+AA型患者的FA水平较GG型高,叶酸受体蛋白2(FOLR2) rs2298444(59T>C)位点CT+CC型患者的Hcy水平较TT型高,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rs1801131(1298A>C)位点CC+AC型患者的Hcy水平较AA型高,DNMT3a rs6722613(2327C>T)位点CT+TT型患者的VitB12水平较CC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VPA的癫痫患者FA水平降低、Hcy水平升高,此外OCM相关酶SNPs位点基因型亦影响癫痫患者体内OCM代谢物水平。建议妊娠期癫痫患者避免使用VPA,或用药前检测SNPs位点基因型,以降低胎儿畸形的发生率。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 同型半胱氨酸 单核苷酸多态性 致畸
  • 简介:摘要大多数抗癫痫药物不会改变癫痫的病程,基本上是“对症治疗”,即使有多种新型抗癫痫药物不断问世,仍有超过30%的患者发展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有效的药物来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进展,是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的重要目标。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实现抗癫痫发作向抗癫痫发生、疾病修正治疗的转变,不仅需要标准化的动物模型、能够预测癫痫发生或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而且需要足够且广泛的受试者群体、严谨的设计方案和前沿的分析方法,使得临床前研究成功向临床转化。毫无疑问,未来以各种神经损伤途径作为靶点来实现癫痫的预防和疾病修正治疗,或可成为治疗及预防癫痫真正有效的手段。

  • 标签: 癫痫 抗癫痫发作 抗癫痫发生 疾病修正 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