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和正方体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归纳等数学活动中发展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积累一定的操作和思维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 标签: 长方体 计算公式 正方体
  • 简介:这天,爷爷把孙燕叫到身边,说:“听说你最近正在学习长方和正方的知识,今天爷爷让你解一道题:一个长方木块,从上部和下部分别截去高3厘米和高2厘米的小长方后,就变成了一个正方,而表面积除好减少了12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 标签: 长方体 体积 正方体 表面积 爷爷 学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面给出的是一道考查多面体积求法的立体几何题.这是一个熟悉的题目,但是现在我们通过仔细思考,就可以逐渐发现陔题所蕴含的越来越多的解法与思路.沿着这些解法和思路,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些知识点的精髓部分,同时也让我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新的体会与更深的理解.

  • 标签: 多面体体积 思维定位 立体几何题 知识点 解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的术前、术后诊断与外科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3年4月我院及外院共收治的24例颈动脉,通过术前彩超或CT辅助检查诊断及术后病理确诊,对比发病原因及本证发病机理。结果明确本证的病理及生理,熟悉颈部的解剖及周围疾病的鉴别,能做到正确诊断,正确治疗。结论术前正确的临床诊断对围手术期的管理及术中、后并发症,后遗症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病理诊断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CBT)的有效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6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联合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经过2周以上Matas训练。结果6例均接受手术并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因肿物大,颈内动脉末端难以显露,需行下颌骨旁正中劈开术显露。无病例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0.5~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合理的手术方法能提高CBT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术前检查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CBT)的病理特征,讨论该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84例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BT的病理特征。结果8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示CBT,有3例为低度恶性,其余均为良性。平均随访时间8年10个月,59例(70%)获得随访,15例失访;3例低度恶性患者均获得随访。全部随访患者无肿瘤复发,特别是病理形态学为低度恶性的3例患者,全部至今生存,亦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组织形态学表现不足以判定CBT良恶性,而应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因此对CBT患者必须做好随访。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CBT)的诊断、治疗方式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5例颈部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hamblin分型标准: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2例。1例ShamblinⅠ型及2例ShamblinⅡ型患者行单纯肿物剥离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肿物切除+血管重建术,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结果1例ShamblinⅠ型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神经鞘,余患者病理均为副神经节。1例ShamblinⅢ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出现偏瘫,余4例手术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死亡、偏瘫及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BT的最佳方法,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通过完整、有效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诊断 手术 栓塞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CBT)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CBT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及呼吸道护理,负压引流护理,观察切口出血情况,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论CBT手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准确的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护理和详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血管破溃患儿综合治疗护理策略。方法:选择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 20 例血管破溃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20 例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策略,即施行普萘洛尔口服、 康复新液 ( 天舒欣)外用及复方多粘菌素 B 软膏、重组牛碱性生长因子凝胶 创面换药综合治疗与护理。结果: 20 例患儿破溃全部创面愈合,血管变平,色泽较入院时变淡且基底面积明显缩小。结论:给予血管破溃患儿综合治疗护理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血管破溃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瘤 瘤体破溃 综合治疗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动脉又称颈动脉副神经节、化学受体,是头颈部最常见的副神经节。根据其是否分泌儿茶酚胺分为嗜铬与非嗜铬副神经节,前者罕见。组织学上,颈动脉由主要细胞或称副神经节细胞及支持细胞2种细胞组成.后者在颈动脉中几乎不存在。一般认为,肿瘤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的外膜内.但Knight等最近报道指出.肿瘤位于外膜周围组织而不是外膜内。颈动脉呈散发性和家族性发病.散发性发病原因可能与高海拔导致慢性缺氧而刺激颈动脉增生有关,而家族性发病与基因缺陷有关。在一般人群,如发现一侧颈动脉,则双侧颈动脉的发生率为5%.家族性为32%。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超声 放射学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carotidbodytumor,CBT)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CBT患者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4个月,无术后颈神经损伤,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患儿男,10个月18天,因抬头困难、肢体活动减少,时有双眼内斜、震颤1个月入院,头部磁共振成像显示松果区占位,行手术切除,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肿瘤进展的影像学证据或临床证据。病理镜下观察示肿瘤由密集分布的小圆细胞、大量神经胶质细胞和灶性分布的神经上皮小管结构构成,部分胞质内富有色素颗粒沉着,局部可见软骨样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灶性核深染的小圆细胞:神经源性标志物突触素、CD56阳性,嗜铬粒素A少量阳性,PHOX2B阴性,Ki-67阳性指数15%~20%;富有神经胶质的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Olig2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于3%。病理诊断松果始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恶性颈动脉(malignant carotid body tumor, MCBT)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11月协和医院收治的14例MCBT患者,收集患者的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40.8±11.3)岁。10例患者行手术切除MCBT,包括单纯肿瘤剥除1例,切除肿瘤合并颈内动脉重建9例,患者术中均行颈部淋巴结活检。术中出血(955±658.5) ml,围手术期无死亡或脑梗发生。术后4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损伤。随访时间1~132个月,随访期间无脑梗或死亡病例,桥血管均保持通畅。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肿瘤转移,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无进展。结论手术仍是MCBT的主要治疗方式,但MCBT体积大,Shamblin分型高,因而完整切除肿瘤和重建颈动脉难度大。手术应力求完整切除肿瘤,并行颈部淋巴结活检以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血管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