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TGF-β1和MMP-2在病理瘢痕表皮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和MMP-2在病理瘢痕表皮中的表达,并与其在表浅性瘢痕、正常皮肤表皮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其规律。结果:TGF-β1在病理瘢痕表皮角质细胞中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较表浅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明显增高(P值均〈0.05),MMP-2在病理瘢痕表皮中的表达也出现增强,但与表浅性瘢痕、正常皮肤表皮比较,阳性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和MMP-2在病理瘢痕表皮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增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病理瘢痕的形成,表皮可能是多种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

  • 标签: 病理性瘢痕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TGF-Β1 MMP-2 表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蓝光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新生儿病理黄疸的原因及特点给予蓝光照射干预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3例新生儿通过蓝光照射,每天照射18h,照射1-4次后黄染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1.9mg/dl,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本组63例病理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结论新生儿病理黄疸实施蓝光治疗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加快患儿的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蓝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果分析。方法收集135例新生儿病理黄疸患者,对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预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生儿病理黄疸患者通过正确诊断、及时检查和分类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新生儿病理黄疸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并有效预防后遗症。

  • 标签: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分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病因并探究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病理黄疸的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病理黄疸新生儿中,由围产因素导致的有38例,由感染因素导致的有27例,母乳性因素导致的有19例,为新生儿溶血病的16例,其他因素导致的有6例,分别占35.85%、25.47%、17.92%、15.09%、5.66%。光疗并药物结合治疗后治愈83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5.28%。结论导致新生儿病理黄疸的病因多种多样,出生后加强胆红素监测,及时发现尽早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病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12年手术治疗的542例脾破裂病例中的12例病理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2例病理脾破裂中,自发性脾破裂7例,外伤性脾破裂5例,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5年中,5例死亡。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病理脾破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和后续治疗,可提高病理脾破裂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自发性脾破裂 病理性脾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神经病理疼痛病人的资料,其中丘脑痛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1例,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的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以及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疗效满意3例,疗效差l例。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年后复发2例。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例。结论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的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电刺激的测试方法。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血管炎组织病理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皮肤血管炎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1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得出皮肤血管炎患者的组织病理基本有血管炎半脂膜炎、肉芽肿性血管炎、阶段透明性血管炎、淋巴细胞血管炎以及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五种。而患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过度劳累、食物因素、药物、季节因素、系统性免疫疾病以及感染。绝大部分皮肤血管炎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符合其发病组织病理。结论依据皮肤血管炎组织病理学特点对皮肤血管炎进行类型划分,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准确治疗各种皮肤血管炎疾病。

  • 标签: 组织病理 临床探析 皮肤血管炎
  • 简介:为了解分析高校病理互联网使用者人格特质,通过自编《高校病理互联网使用调查》问卷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对208名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自编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可以用于鉴别出病理互联网使用者,数据显示病理互联网使用者比例为7.69%;2)大学生病理互联网使用者中存在性别、学科类别差异,年级、城乡间无差异;3)无病理互联网使用者与病理互联网使用者在神经质量表中差异显著,在精神质量表与外倾性量表中无差异.得出如下结论:高校病理互联网使用者人格特质可以概括为焦虑急切、沮丧、负罪感强、自尊心低、紧张、郁郁寡欢、抑郁、自控能力弱,强迫倾向等.

  • 标签: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人格特质 大学生
  • 简介:目的基于胎盘病理炎症,探讨〈34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孕27^+0~31^+6周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孕27^+0~31^+6周和孕32^+0~33^+6周组,探讨〈34孕周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①孕27^+0~31^+6周组和孕32^+0~33^+6周组分别纳入106和110例,两组在母亲年龄、剖宫产和产前使用激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1%(104/216)胎盘病理炎症反应阳性(MIR+),其中51.0%(53/104)为仅母体炎症反应阳性(MIR+FIR-),49.0%(51/104)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均阳性(Mitt+FIR+);51.9%(112/216)母体-胎儿炎症反应均阴性(MIR—FIR-),未见母体炎症阴性-胎儿炎症阳性(MIR—FIR+)的病理结果。②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早产胎膜早破(n=105)、临产(n=115)、妊娠高血压(n=52)、胎儿宫内窘迫(n=51)、产前出血(n=47)、前置胎盘(n=21)、流产史(n:108)、非正规产检(n=46)、妊娠合并内科疾病(n=23)和宫内生长迟缓(n=10)等。③在孕27^+0~31^+6周组中,MIR+FIR-亚组和MIR+FIR+亚组早产胎膜早破以及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Mill—FIR-亚组(64.3%、83.9%vs21.3%,P=0.000;78.6%、67.7%546.8%,P=0.016);母亲妊娠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MIR—Fill-亚组(0、6.5%vs40.4%,P=0.000);MIR+FIR+亚组产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Mill—Fill-和MIR+Fill-亚组(6.5%US29.8%,32.1%,P=0.027)。在孕32^+0~33^+6周组中,MIR+FItl-亚组和MIR+FIR+亚组早产胎膜早破、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MIR—FIR-亚组(52.O%、90.0%掷30.8%,P=0.000)。④当MIR—FIR-时,孕27^+0~31^+6周组临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孕32^+0~33^+6周组(46.8%和20.0%,P=0.003�

  • 标签: 宫内炎症反应 母体炎症反应 胎儿炎症反应 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对新生儿病理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8例新生儿病理黄疸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方案中加用茵栀黄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案中加用茵栀黄口服治疗新生儿,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加快黄疸消退速度,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茵栀黄佐治 病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头面颈部瘢痕的临床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头面颈部瘢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修复,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激光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2%,满意度为86%,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74%,满意度为70%,治疗组成功率和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头面颈部瘢痕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修复 瘢痕临床措施
  • 简介:目的研究运动皮质电刺激术(motorcortexstimulation,MCS)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脑卒中后疼痛9例,脊髓损伤后疼痛3例,幻肢痛2例。均行MCS治疗,同期植入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术后疼痛均不同程度减轻,1个月以内镇痛疗效较满意,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随访1。5年.多数病人镇痛效果出现波动,调整刺激参数后仍能获得镇痛疗效,疼痛较术前减轻10%~90%,脑卒中后疼痛的长期疗效要好于脊髓损伤后疼痛和幻肢痛。结论MCS是治疗神经病理疼痛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疗效肯定、可调节等优点,术后刺激参数的调整对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

  • 标签: 神经病理性 脑卒中后 疼痛 脊髓损伤后 幻肢痛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新生儿病理黄疸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退黄汤,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浓度下降值以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浓度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退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黄疸具有疗效显著、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退黄汤 蓝光照射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病理黄疸早产儿总胆红素和血肌钙蛋白cTnI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了解胆红素对早产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在临床上选择患病理黄疸的早产儿2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2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均排除窒息史、胆道闭锁,无败血症、颅内出血及先天性心脏病等。抽取干预前后外周静个脉血2ml,分别比较肌钙蛋白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肌钙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干预前后肌钙蛋白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病理黄疸的早产儿存在心肌损伤的几率比正常早产儿高;黄疸不是早产儿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早产儿 病理性黄疸,肌钙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组织内HBVcccDNA含量及其变化与肝癌(HCC)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肝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采用PCR检测法对HBVcccDNA和HBV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提取本组患者非癌组织45份作为对照组进行监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本组45例HCC患者,其中血清HBsAg阳性40例,HBsAg阴性5例。PRC检测结果,所有45例HCC患者肝组织中均检出HBVcccDNA和HBVDNA,且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及癌组织与非癌组织检测结果对比,HBVcccDNA水平及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显著;但各条件下HBVDNA水平检测无差异。结论肝组织内HBVcccDNA和肝癌发病之间关系密切;肝癌组织中较非肝癌组织差异显著;但HBVDNA对比无差异;且未发现HBVcccDNA与肝癌病理分级之间存在必要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近视患者黄斑区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病理近视临床患者病例38例(56只眼),对其采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患者黄斑区的图像特征。结果本组56只眼中黄斑区OCT图像显示为继发性视网膜劈裂、脉络膜新生血管25只眼,黄斑裂孔5只眼,单纯视网膜下出血4只眼,玻璃体黄斑牵引4只眼,黄斑萎缩14只眼。不同表现者的年龄、屈光度以及最佳矫正视力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取OCT对病理近视者黄斑区进行扫描可获得具有典型特征的图像,这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黄斑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脉络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