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对胸部外伤疼痛评分与满意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其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n=49,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n=49,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眠时间以及满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其睡眠时间明显较长,满意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胸部外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不仅能降低疼痛程度,还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对维持护患间良好的关系也有着促进的作用。

  • 标签: 胸部外伤 综合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评分运用于无痛病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7.6~2018.7本科收治14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研究组(71例)、对照组(71例)。对照组实施临床传统护理及普通病房管理,研究组则实施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NRS、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NR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病房管理模式通过应用科学、正确疼痛评估方法,对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疼痛评分 无痛病房 恶性肿瘤 癌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我护理干预改善癌症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对疼痛强度评分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3日至2017年7月2日入住我院进行癌症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完全随机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时间以及疼痛强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时间以及疼痛强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均优良许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护理干预改善癌症疼痛的临床效果及对疼痛强度评分的影响显著,效果明显。

  • 标签: 自我护理干预 癌症疼痛 临床效果 疼痛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 + 疼痛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收取本次研究宫颈癌患者 100 例,时间为 201 5 年 10 月 18 日 至 201 7 年 12 月 26 日 ,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 实施 心理护理 + 疼痛护理;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 ,对 2 组疼痛评分 、心理状态评分、 睡眠质量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 观察组宫颈癌 患者疼痛评分 低于对照组, P值< 0.05。观察组宫颈癌 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观察组宫颈癌 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 2 组间相比较 , P< 0.05。结论 : 心理护理 + 疼痛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 均具有重要影响,值得研究。

  • 标签: 心理护理 疼痛护理 宫颈癌 疼痛评分 睡眠质量
  • 简介:肩袖又被称之为旋转袖,其属于肱骨头周围的肌腱复合体之一,主要作用在于维持关节的稳定性,肩袖的冈上肌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破裂发生率较高,且愈合难度大[1]。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运动性损伤是导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关节镜下微创治疗的发展与完善,其已成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手段。就目前而言,肩袖修复术主要分为2种,其一为手法松解后实施肩袖关节镜修复术,其二是关节镜下直接松解后再实施肩袖关节镜修复术,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尚无统一性标准[3]。

  • 标签: 运动性肩袖损伤 临床疗效 微创治疗 关节镜 视觉模拟评分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湿热贴敷护理对肢体骨折肿胀和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肢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湿热贴敷护理,对比两组的消肿时间和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消肿时间短,疼痛评分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肢体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湿热贴敷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消肿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湿热贴敷护理 肢体骨折患者 消肿时间 疼痛评分
  • 简介:研究剖宫产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血浆皮质醇与其焦虑抑郁的状态。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剖宫产产妇,在术后采用VA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测量产妇的血浆皮质醇,比较不同程度下产妇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结果显示,剖宫产产妇分娩后重度疼痛62例(57.41%),VAS评分(7.21±2.25)分,轻度疼痛46例,VAS评分(4.13±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4,P=0.000);重度疼痛组产妇SAS评分(t=74.022,P=0.000),SDS评分均高于轻度疼痛组(t=39.08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后低水平组血浆皮质醇(604.13±82.22)nmol/L,高水平组(409.21±84.2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48,P=0.000)。血浆皮质醇超低水平组产妇sAS评分(t=67.626,P=0.000)和SDS评分(t=34.290,P=0.000)均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产产妇产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与产妇自身产后的疼痛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有一定联系,值得引起关注。

  • 标签: 剖宫产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血浆皮质醇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护理干预办法给卵巢囊肿病患术后生活质量水平的营销。方法在我院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4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66位患有卵巢囊肿的病患,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的病患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加上认知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对病患的疼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病患在视觉模拟评分中得分(6.55±2.33)分,在对包括患者的物质生活、身体功能等生活质量的评分上得分(74.60±4.66)分;而实验组的病患在在视觉模拟评分中得分(3.92±2.22)分,在对包括患者的物质生活、身体功能等生活质量的评分上得分(90.05±4.21)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卵巢囊肿的病患认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患疼痛程度,从而减轻了病患的精神负担提高了生活质量水平,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护理 卵巢囊肿 术后疼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胃癌术后疼痛镇痛的应用效果及VAS评分。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内我院普外科接收的60例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患者手术指标和镇静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和镇静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显著改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降低疼痛评分,值得推广和借鉴。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胃癌 术后疼痛 镇痛效果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睢县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疼痛控制护理,比较两组VAS评分、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有效降低VAS评分,缓解疼痛症状,疏导负性情绪,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 手术 疼痛控制护理 VAS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研究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观察及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选择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和不同时间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腹股沟疝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相比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治疗 腹股沟疝 效果观察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三踝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疼痛评分。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150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34.91±12.10)d,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3.22±0.18)分,低于对照组(P<0.05);AOFAS优良率为90.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应用于三踝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利于降低其疼痛程度,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愈合优良率。

  • 标签: 中医护理 三踝骨折 效果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效果。方法本文实验对象均选自于本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参考组44例患者实行保守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实行手术治疗,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本文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相差无几(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且治疗组与参考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存在显著的对比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效果明显比保守治疗显著,不仅能降低患者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能够大大提升患者腕关节功能,有助于患者预后转归,在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疼痛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冲击波联合痛点注射对肩周炎患者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96例肩周炎患者,根据两种治疗方式分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ROM)、生活能力(ADL)、各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81.82%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通过体外冲击波联合痛点注射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缓解疼痛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周炎 体位冲击波 痛点注射 关节活动度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本次研究 5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完成平均分组,对照组( 28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研究组( 28例)患者则接受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在 C1型、 C2型、 B2型以及 B3型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疼痛评分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未成立( P>0.05);治疗结束后,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应以患者实际骨折类型为依据,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对于 C1和 C2型骨折效果更为明显;而手术治疗更适合 B2和 B3型骨折患者,而且其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患者的疼痛,有一定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类风湿性关节炎 疼痛评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化瘀食疗方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及对患者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的设为对照组(n=30),采用化瘀食疗方治疗的设为实验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痛经积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统计学差异显著(χ2=9.976,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痛经积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1.98±3.17)显著低于对照组(4.41±4.62),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化瘀食疗方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痛经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化瘀食疗方 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疗效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在临床中采取时间护理干预措施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进行收集,选取时间区域是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进行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理疗的基础上再进行时间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在实施时间护理后疗效和睡眠质量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时间护理干预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时间护理 慢性神经病 应用价值 睡眠质量 理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护士对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骨科建立“疼痛关爱病房”以来发现护士对疼痛评分正确率低的问题,于2017年7月开展以“提高骨科护士对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等对护士及患者两大方面因素加以改善。结果骨科护士对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正确率由改善前的69.04%%提高到改善后的89.83%。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骨科护士对术后患者疼痛评分的正确率,规范疼痛评分流程,完善疼痛评估体系,提升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团队的凝集力。

  • 标签: 品管圈 疼痛评分 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