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的主要原因,是线索允许的持续载流量不足,主导电回路接触不良和非正常电气设备分流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载流量偏小的线索,优化运输组织,避免牵引电流过大,加强对特殊部位的安装防护,加强检查处理,对电连接线等设备采用定期更换等防治措施。

  • 标签: 接触网设备 电气烧伤 电气化铁道 电流转换
  • 简介:目的分析烧伤休克缺氧性损害对烧伤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烧伤休克的严重程度将71例烧伤休克病例分为轻度休克43例、中度休克11例和重度休克17例。并在伤后8h做创面细菌培养以及在回吸收期做血液细菌培养,观察烧伤休克对脏器的损害和对局部烧伤的影响。结果在71例烧伤休克病例中,轻、中、重度休克发生MODS分别为10例、7例和15例;死亡分别为4例、6例和13例;创面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39例,11例和17例;血液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13例、6例和13例。结论烧伤烧伤休克释放的促炎因子参与并介导MODS,使宿主出现获得性免疫缺陷,增加对感染的易感性;同时,烧伤休克缺氧性损害,还可使浅度局部烧伤转变为深度。严重烧伤后MODS、全身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与休克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 标签: 烧伤休克 MODS 全身感染 局部烧伤
  • 简介:目的探索面部Ⅱ度烧伤的最佳疗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43例烧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目前常用的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M组)和磺胺嘧啶银(SD-Ag)干燥暴露治疗(S组)、0.5%碘伏(PVP-I)半暴露治疗(I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5.3d,色素改变10/51,瘢痕形成3/51,创面感染2/51.均低于S组和I组.结论MEBO对面部Ⅱ度烧伤的治疗优于SD-Ag干燥暴露和0.5%PVP-I半暴露疗法.

  • 标签: 面部 烧伤 疗效 对比分析
  • 简介:我院2003-01/2005-01共收治大面积烧伤病人20例,烧伤面积均在50%以上。经过积极的抗休克治疗和采用妥当的护理措施,病人休克复苏率明显上升,为后续的创面处理、防止感染和预防脏器并发症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积极救治打好了基础。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大面积烧伤病人 休克病人 护理措施 抗休克治疗 脏器并发症 烧伤面积
  • 简介:孕妇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烧伤后既要治愈孕妇、同时需保护腹中胎儿,治疗比较困难.1990-2004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孕妇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烧伤后 孕妇 治疗 生理状态
  • 简介:皮肤严重烧伤后常会发生增生性疤痕,其表现多样,多高出正常皮肤可达1-2mm以上,表面高低不平,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呈红色或紫色,质地较硬,后期与周围皮肤深部组织粘连不

  • 标签: 皮肤 增生性疤痕 治疗方法 纤维细胞 烧伤
  • 简介:烧伤伤员由于遭受了意外创伤的打击,伤后常出现一系列心理变化,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如下的心理状态护理体会:1恐惧由于遭受了突发性的打击,伤员往往表现为恐惧、不安和怕死,大面积烧伤伤员常有“受不了”和“还能支持多久”等情绪。2怕痛创面疼痛,加上频繁的打针、输液、换药和翻身等,伤员感到痛苦不堪,难以忍受,怕翻身,怕换药。

  • 标签: 伤伤 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 创面疼痛 感到痛苦 怕死
  • 简介:烧伤比一般热力烧伤严重,组织毁损较深,继发性出血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处理不当,常可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我院从1970~1984年间共收治电烧伤70例,其中并发出血者7例(占10%),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电烧伤 热力烧伤 继发性出血 坏死组织 间生态组织 扩创
  • 简介:目的观察荷负电气溶胶(下称气溶胶)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单纯浅Ⅱ、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1)气溶胶组:浅Ⅱ度180例、深Ⅱ度100例,伤后6h~2d开始用气溶胶治疗创面,l~2次/d,1.5h/次.(2)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30例,常规治疗.(3)自身对照组:浅Ⅱ、深Ⅱ度患者各10例,同上用气溶胶治疗,但同一患者部分创面覆盖无菌金属片屏蔽气溶胶(屏蔽组),部分创面不屏蔽(非屏蔽组).观察气溶胶治疗过程中患者创面的大体变化,治疗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并监测其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有无改变.记录各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另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同前分为气溶胶组和对照组并治疗.取两组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的创面组织标本,作病理学观察.结果气溶胶治疗后患者创面渗出少,治疗前后均无细菌生长.总体来讲,气溶胶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血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气溶胶组患者浅Ⅱ度创面伤后(6.3±1.6)d愈合,深Ⅱ度创面(15.1±3.1)d愈合,明显短于对照组相同深度创面[(11.3±1.4)、(21.2±1.4)d,P<0.01].自身对照组中,相同烧伤深度的非屏蔽组与屏蔽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气溶胶组大鼠治疗后第3周皮肤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此时恢复较差.结论气溶胶能有效促进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且使用安全.

  • 标签: 荷负电气溶胶 Ⅱ度烧伤 创面 病理学 生化指标
  • 简介:8月4日,平顶山市诸葛庙村一家经营液化气生意的业主所存放的液化气罐漏气,引发火灾,烧伤3人,幸好没有发生大的爆炸事故。

  • 标签: 烧伤 消防安全 液化气罐 爆炸事故
  • 简介:1 一般资料1999年3月~2000年12月本院运用烧伤湿转疗法共治疗烧伤患者306例,男184例,女122例,年龄7个月~92岁。水汽烫伤204例、烧伤88例、电击伤11例、化学烧伤3例,其中2d以内新鲜烧伤152例,占总治疗病人的49.67%。3d以后,自治或由他院转入病人154例,占总治疗病人的50.33%,烧伤面积1%~20%198例,21%~50%77例,50%以上者31例。烧伤深度:浅Ⅱ°烧伤92例,Ⅲ°混合烧伤111例,Ⅱ°、Ⅲ°混合烧伤56例,Ⅲ°烧伤47

  • 标签: 烧伤 治疗 中药
  • 简介: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1h有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故烧伤后及时、快速补液成为防治休克的最主要措施。应遵循“及时、快速、足量”的6字方针,使休克期复苏治疗达到以下3个目的:(1)纠正失代偿性显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态。(2)纠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3)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一、输液公式烧伤休克期体液渗出量与烧伤面积和患者体重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了便于计算输液量,笔者单位归纳出休克期输液公式,并与以往休克期输液公式作了对比,详见表1。  笔者单位利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维持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正常时所累计的电解质、胶体及水分的输入总量,总结出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公式。依此公式不仅可使血流动力学指标迅速恢复并保持正常,且患者意识清楚、口渴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心率恢复至100次min、血红蛋白≤150gL、血细胞比容≤0.5,而且尿量维持在80~100mlh,这说明血液浓缩的状态已明显改善,血容量基本恢复正常。以上临床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是同步的,由此说明在...

  • 标签: 休克防治 措施探讨 烧伤休克
  • 简介:对于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患者,对于怀疑有腹腔脏器损伤患者,4例烧伤合并腹部外伤的患者经过相关的诊治后均存活

  • 标签: 合并腹部 外伤诊治 烧伤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