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甲亢肝病病人血清检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6月 ~2017年 5月 间 收治的30例甲亢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我院 收治的30例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样,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ALT、 ALP、 GGT、 DBIL、 TBA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及 T3、 T4、 FT3、 FT4、 TSH等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均较 肝功能正常甲亢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临床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消瘦、腹泻、黄疸、多汗等症状表现,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甲亢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6 年 8 月~ 2018 年 6 月我院 收治的 40 例甲亢肝病患者为研究组 ,同期 40 例单纯甲亢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研究组 FT3 、 FT4 、 TT3 、 TT4 、 TSH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05) 。研究组 ALP 、 TBA 、 AST 、 DBIL 水平均 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甲亢肝病患者的血清指标、肝功能指标均出现异常,应尽早诊断与治疗,以此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甲亢性肝病 血清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肝病的各种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从流行病学资料及引起酒精肝损伤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在治疗上针对不同饮酒程度的患者进行戒酒和限酒,营养支持以及保肝药物与皮质类固醇的应用。结论酒精肝病受众多因素影响,对酒精依赖程度轻重分别予以戒酒和限酒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和临床症状,营养支持对患者恢复有益,重症酒精肝病患者通过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危险因素 戒酒与限酒 营养支持 皮质类固醇 保肝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甲亢并发甲亢危象的临床诊疗方法和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甲亢合并甲亢危象100例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丙基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针对诊疗方案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TRAb(3.62±1.58)U/L、FT4(15.86±2.47)pmol/L、FT3(4.58±1.39)pmol/L、TSH(3.65±1.42)mU/L、总有效率(96.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甲亢合并甲亢危象患者的治疗和诊疗工作,能够提高整体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甲亢 甲亢危象 诊疗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酒精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对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2例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典型酒精肝病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质量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都有大量的饮酒史,平均饮酒时间已经有20年,饮白酒量平均500ml/人/日。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联合治疗有效。总结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酯酰胆碱对酒精肝病的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尽早纳入治疗方案中,对酒精肝病了解得越多,越能对控制酒精肝病和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效果。方法采选于2018年1-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8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探究组,均41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对比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数据水平均有所降低,探究组数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复方甲亢片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可优化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理想。

  • 标签: 甘精胰岛素 复方甲亢片 糖尿病合并甲亢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甲亢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甲亢心脏病患者50例,总结分析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50例甲亢心脏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中有38例有效,8例缓解,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2.00%,其中1例患者由于过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死亡;50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素优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甲亢病患者应该是预防为主,一旦发展为甲亢心脏病,在治疗甲亢的基础上对心律失常等症状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老年 甲亢性心脏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酒精脂肪肝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非酒精脂肪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后,患者自述不适症状消失或缓解,各项指标恢复或趋于正常,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全面了解非酒精脂肪肝病,及早检查,及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对患者的及时治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酒精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伤,包括酒精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肝纤维化和酒精肝硬化,严重者可进展为肝衰竭。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消费逐年增加,国内ALD患者也呈逐年提高的趋势,是病毒性肝炎之外最多的肝病发病原因之一。在中医病证中,可归属于“酒疸”、“酒癖”、“酒臌”、“伤酒”、“积聚”、“胁痛”、“黄疸”和“黑疸”等范畴。笔者通过对中医治疗酒精肝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从病因病机研究、肝病机制研究、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这几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对于延缓酒精肝病的进展,改善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作用,更高质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临床上中医药治疗酒精肝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中医药 治疗
  • 简介:胆汁淤积是由于炎症、结石和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或胆管细胞胆汁生成功能障碍、胆汁分泌受抑制或排泄受阻,胆汁淤积,胆管内压增高达到一定程度后连接毛细胆管和胆管的Hering壶腹破裂,胆汁逆流入淋巴、血液循环系统而出现的病理现象[1]。定义广义的胆汁淤积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胆汁淤积。肝内胆汁淤积是指胆汁合成、分泌、排泄障碍原发于肝内;肝外胆汁淤积是由肝内大胆管或肝外胆管器质或机械性病变所引起。

  • 标签: 胆汁淤积 病因 治疗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以自身免疫性肝炎为例,探讨分析自身免疫肝病临床诊治研究进展。方法将我院4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按照临床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诊断计分系统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诊断方法。结果观察组临床诊断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诊断计分系统方法运用于自身免疫肝病临床诊断工作中,充分满足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自身免疫肝病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临床诊断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131碘治疗甲亢心脏病的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7年2月90例甲亢心脏病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他巴唑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放射131碘治疗。比较两组甲亢心脏病治疗效果;甲状腺相关激素改善5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用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甲亢心脏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状腺相关激素改善50%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131碘治疗甲亢心脏病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安全高,可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性131碘 甲亢性心脏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Graves甲亢患者中采取甲亢灵胶囊与减量法碘-131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分析目标是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纳入且研究的50例Graves甲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常规一次口服治疗应用在参照组,将甲亢灵胶囊与减量法碘-131联合治疗应用在实验组,比较两组Graves甲亢患者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Graves甲亢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高于参照组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检验分析意义。虽然不良反应计算值低于参照组指标,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将甲亢灵胶囊与减量法碘-131联合治疗应用在Graves甲亢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 标签: 甲亢灵胶囊 减量法碘-131 Graves甲亢
  • 简介:摘要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的基础,但积极探索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