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应用真皮支架材料覆盖创面可加快创面的修复愈合,而快速血管化是真皮支架材料发挥功能的基础,也是植入物在体内存活的必要条件。该文对近年来真皮支架材料血管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从血管生成过程、调控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各类型材料血管化及三维打印材料血管化几个方面作出阐述,探寻解决真皮支架材料血管化不足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脱细胞真皮 创面愈合 新生血管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材料一直发挥着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桥梁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进一步成长。其中所运用到的支架材料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游戏发展自己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协作能力。班级区域中的支架材料的投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行为的发展,所以本文通过对该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提出充分发挥材料作用的策略。

  • 标签: 幼儿教育 支架性材料 投放与运用
  • 简介:摘要长段气管病变主要由狭窄、感染、外伤、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切除病变组织或狭窄部分并行端端吻合是其治疗的金标准,但该治疗方案被证明仍存在较大的限制条件。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效果可期的医学替代治疗方法,支架材料的选择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国内外研究者的不断探索,生物材料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组织工程气管的相关研究。组织工程可降解支架材料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物质材料支架以及人工合成聚合物材料支架。可根据需要对支架材料进行改性或复合以提高支架生物性能。此外,随着生物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生物材料可被更好地组合运用。生物可降解支架以其高分子性能已成为组织工程气管领域研究的新方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气管 生物可降解支架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科学课堂中教师要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调控. 在小学科学课中有效的点拨和调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创造和谐愉快的实验探索环境。本文从“科学设计问题、利用任务驱动、运用结构材料”三个方面阐述科学课堂如何精准调控,让课堂增质提效。

  • 标签: [] 课堂调控 设计问题 任务驱动 结构材料
  • 简介:摘 要:生物质炭材料作为重要的电极材料在电化学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生物材料是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为炭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丰富的碳源。综述了生物质炭材料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制备方法以及生物质炭材料用作电极材料在电化学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当生物质炭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所表现出比容量大、循环性能好和首次充放电效率高的特点;当生物质炭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时,电化学性能中比电容的数值稳定几乎不变,并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良好的电容性能和高比电容的电化学性能。以生物质为碳源的材料可以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有广泛的应用。

  • 标签: 生物质 电极材料 炭材料 活化
  • 简介:摘要: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材料可以很好的用到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选取材料 优化课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体黏合骨支架亲水性、组织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方法聚乳酸-乙醇酸(PLGA)/β磷酸三钙(β-TCP)骨支架作为对照组,两组支架均通过快速成型方法制作。亲水性通过吸水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检测;体外生物安全性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毒性试验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一体黏合骨支架吸水率[(25.2±0.6)%]显著高于对照组[(2.7±0.2)%,t=17.000,P<0.01,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3、8、13 d后MTT比色法测定值分别为0.16、0.33、0.75和0.14、0.20、0.45,结果显示共培养的第3~13天,细胞在两组支架上数量均显著增加(t=5.5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第8天开始细胞在一体黏合骨支架上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6.500,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第3、8、13天,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值分别为62、151、228和39、84、121细胞在两组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均显著提高,细胞在一体黏合骨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100,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2、4、6、8 d后吸光度值分别为0.323、0.523、0.752、0.931和0.328、0.521、0.753、0.932,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P>0.05,n=3)。结论一体黏合骨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 标签: 支架 生物相容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材料在临床骨缺损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随机信封方法设计,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50例各种临床骨缺损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同时间段50例各种临床骨缺损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同种异体骨方法,实验组采用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棒方法。对照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应用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临床骨缺损患者以自体骨作为首选修复,而且自体骨外板修复效果、骨外板修复效果均较好,若患者的缺损面积大自体骨量不足时,临床可考虑实施生物材料修复方法,包括羟基磷灰石、医用聚合物、钛网等,并且可以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 标签: 骨缺损 生物材料 自体骨 应用 研究
  • 简介:摘要:在我国,重症肝病、肾功能不全患者都要经历接受血浆置换或血液滤过等治疗手段,血液需由体内引出经过置换装置或透析膜才能达到疗效。目前还没有成功研制出抗凝血透析膜,但是血液在体外接触透析膜会诱发凝血机制导致治疗无法进行,临床医师会根据患者情况输注抗凝血药物,重症肝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自身抗凝血功能已经很差,如果继续输注抗凝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因出血而死亡。因此,临床对抗凝血性的生物医用透析膜的需求十分紧迫,结合多年来抗凝血材料的研究发展,这一问题将会最终得到解决,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保障患者健康发挥重大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生物医用抗凝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生物医用材料 血液相容性 凝血机制 抗凝血
  • 简介:摘要:微生物腐蚀(MIC)是通过附着在材料表面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金属腐蚀的反应。在过去,微生物的存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一因素经常被忽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微生物引起的腐蚀,如SRB,不断被发现。硝酸盐还原菌NRB、铁氧化菌IOB、产酸菌APB、产黏液菌SFB等。

  • 标签: 金属材料 微生物 腐蚀机理 防护
  • 简介:摘 要:将支架式教学方法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体系中来,可以大大降低高中生物的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建模内容与建模思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思维、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生物教学 支架 建模教学 方法融合
  • 简介:摘要:机械行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行业之一,其发展程度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一定联系。金属材料作为机械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机械制造的生产质量。笔者了解到在金属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影响金属材料使用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腐蚀程度。因此,在机械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有研究学者就金属材料的抗腐蚀性进行研究、探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金属抗腐蚀性,保证机械制造正常生产。

  • 标签: 金属材料 微生物 腐蚀机理 防护
  • 简介:摘要:在纳米结构和纳米材料的制备上,最需要关注的点就是要克服巨大的表面能,防止因 Ostwald ripening 或团聚作用导致所制备的金属纳米材料在尺寸上逐渐变大,结构稳定性差。本文侧重选择拥有独特结构并能保持生理活性的生物材料,作为金属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的还原剂、封端剂,甚至作为模板框架来更加绿色环保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金属纳米材料生物化学制备及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标签: 金属纳米材料,生物化学制备,医学应用
  • 简介:摘要针对生物材料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乏味性及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问题,结合当前生物材料领域科研热点,就教学知识、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提出改革。通过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创新引入该门课程,以翻转模式融合Seminar教学,结合院校特色,由课内走向课外,针对专业开设该课程,用网络新信息建立教学评价,对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 标签: 医学院校 生物材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初中生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随着改革的不断不深入,我国初中生物也增加了实验课程。满足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要求,要求初中生物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探究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初中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初中生物 实验材料 实用性
  • 简介:摘要腔内技术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式,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作为腔内技术的一种选择受到关注。近10年,有或无药物涂层的聚左旋乳酸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表现出良好的中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受试者病变相对简单。镁合金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有效性欠佳。铁合金和锌合金可降解支架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可观的结果;具有药物涂层的铁合金支架在膝下狭窄动脉的成功植入,标志着铁合金可降解支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既往生物可降解血管支架的试验数据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显示,有药物涂层的聚左旋乳酸可降解支架和铁合金可降解支架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下肢 假体和植入物 血管成形术 可吸收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是在上世纪末诞生的。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从我国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际情况看,纳米材料同样有所渗透,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纳米材料的概念与特征,重点探讨三种纳米材料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医学 纳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