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殖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它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性活跃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和性工作者是高危人群。生殖沙眼衣原体感染会导致不孕不育、盆腔炎、尿道炎、早产和死产等不良结局,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预防不良结局发生的关键。本文就生殖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不良结局和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不良结局 健康教育 筛查 规范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STD相关门诊无症状就诊者生殖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8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在深圳市南山区、罗湖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龙华区的22家医疗机构招募STD相关门诊就诊者,完成知情同意后,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相关信息并采集尿液标本进行CT核酸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T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无症状就诊者CT感染率为7.16%(250/3 492)。单身(aOR=2.29,95%CI:1.65~3.16)、外地户籍(aOR=1.49,95%CI:1.04~2.13)、最近1年未检测CT(aOR=2.04,95%CI:1.03~4.05)是无症状就诊者CT感染的危险因素。外地户籍中,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9.25%(2 176/2 438),年龄≤30岁占51.29%(1 255/2 447),≤30岁者感染CT的风险是>30岁者的1.73(95%CI:1.28~2.34)倍。结论深圳市STD相关门诊无症状就诊者CT感染率较高,应针对性活跃年龄段、单身、文化程度较低、最近1年未检测CT的STD相关门诊就诊者开展CT常规筛查,提高重点人群对CT基本知识及不良结局的知晓率,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无症状就诊者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性生殖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特点,指导此类女性生殖感染的治疗。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诊且存在女性生殖微生物培养需求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试剂盒进行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回顾分析病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特点。结果:2310例患者检出阳性1006例,包括解脲脲原体感染732例、人支原体感染19例,255例解脲脲原体与人支原体混合感染情况。解脲脲原体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人支原体对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对左旋氧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也均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女性生殖存在较高的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有助于合理指导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综合治疗效果。

  • 标签: 女性 生殖道感染 解脲脲原体 人支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胎膜早破,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年龄组的生殖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B群β溶血链球菌(GBS)感染的差异性,并归纳不同年龄组的西医诊断组成,分析其致病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1日—2022年4月31日某三家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683例胎膜早破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不含名字及身份信息),按照年龄分为两组,31-45岁的高龄孕妇为研究组,19-30的适龄产妇为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当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Chlamydia muridarum, Cm)呼吸感染对巨噬细胞浸润及向M1/M2极化的影响。方法经鼻腔给予C57BL/6小鼠1×103包涵体形成单位(inclusion-forming units, IFU)Cm建立小鼠沙眼衣原体呼吸感染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F4/80+总巨噬细胞及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CD206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中iNOS、CD206、CCL2 mRNA表达。结果Cm呼吸感染诱导小鼠肺组织中巨噬细胞增加,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第3天F4/80+巨噬细胞显著增加,并且持续到第7天;Cm感染后,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86、MHCⅡ及M1型巨噬细胞相关趋化因子CCL2表达增加,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CD206逐渐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M1型巨噬细胞活化指标iNOS在感染后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结论Cm呼吸感染后可诱导巨噬细胞在肺组织大量浸润,且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

  • 标签: 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 巨噬细胞 极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呼吸感染对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 AMs)和肺间质巨噬细胞(interstitial macrophages, IMs)浸润并向M1型或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以鼻腔吸入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Chlamydia muridarum, Cm)建立小鼠沙眼衣原体呼吸感染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呼吸感染后0 d、3 d、7 d、14 d肺组织中AMs (CD45+F4/80+CD11c+)和IMs (CD45+F4/80+CD11c-)比例并分析细胞数目,同时检测AMs和IMs中M1型巨噬细胞(CD80+、CD86+、MHCⅡ+、iNOS+细胞)比例和M2型巨噬细胞(CD206+、Arg1+细胞)比例。结果(1)Cm呼吸感染诱导AMs和IMs浸润,与未感染组(0 d)比较,感染后3 d AMs和IMs比例和数目显著增加(P<0.05和P<0.01),感染后7 d AMs和IMs数目均达峰值(P<0.001)。(2)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3 d AMs中CD80+和CD86+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和P<0.01);AMs中MHCⅡ+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升高,于14 d达峰值(P<0.05),CD206+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降低(P<0.05)。(3)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3 d IMs中CD80+和CD86+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和P<0.001),感染后14 d MHCⅡ+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CD206+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Ms中iNOS+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升高(P<0.01);AMs中Arg1+细胞比例在感染后持续降低,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后7 d和14 d显著降低(P<0.05)。IMs中iNOS+细胞比例于感染后7 d达峰值(P<0.001),IMs中Arg1+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m呼吸感染诱导AMs和IMs浸润并刺激AMs和IMs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减弱AMs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水平,而对IMs中M2型巨噬细胞极化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 肺泡巨噬细胞 肺间质巨噬细胞 极化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已婚女性生殖解脲支原体(Uu)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已婚女性生殖Uu感染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已婚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对比两组的调查问卷结果,对影响生殖Uu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CT、CRP水平分别为(3.71±0.64)μg/L、(34.26±4.23)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9±0.16)μg/L、(4.84±0.75)mg/L](t=35.05、48.76,均P < 0.001)。观察组中每次使用避孕套、无流产史、性伴侣为1人、初次性生活年龄 ≥ 20岁、性交频次 ≤ 3次/周、无不洁性接触史和知晓Uu知识感染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4.55%、24.24%、65.15%、54.55%、42.42%、69.70%、34.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0%、48.00%、88.00%、76.00%、66.00%、94.00%、60.00%(χ2=9.79、9.33、8.81、6.89、7.89、11.56、9.32,P=0.002、0.009、0.003、0.008、0.005、0.001、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次数、性伴侣人数、初次性生活年龄 < 20岁、性交频次和不洁性接触史均为影响Uu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2、3.58、2.34、2.84、4.24),高频次使用避孕套和知晓Uu感染知识为保护性因素(OR=4.03、3.03)。结论已婚女性生殖Uu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性交频次、性伴侣人数、流产次数偏多、性生活过早及不洁性接触史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解脲素支原体 生殖道感染 危险因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 性生活 流产 避孕套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支原体双相培养即固体和液体同时接种样本培养的方法,探讨其用于诊断Uu和Mh感染的临床运用价值,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760例随机泌尿生殖分泌物样本同时接种支原体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60例样本共分离出Uu 285例阳性率37.5%,Mh 97例阳性率12.8%,其中Uu+Mh有26例,总体阳性率为50.3%。其中有13例液体培养阳性样本,固体培养基未生长,经过液体转种固体培养基,均未观察到菌落。结论:采用固体和液体结合培养的方式虽然提高了检验成本,但固体培养降低了液体培养的假阳性,而液体培养提供固体培养不能提供的药物敏感性,双相培养法对泌尿生殖原体感染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支原体双相培养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双相培养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生殖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解脲支原体(Uu)感染建立生殖炎症模型。阿奇霉素组小鼠阴道给予阿奇霉素40 mg/kg,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阴道给予宫炎平胶囊50、100 m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记录各组生育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小鼠阴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IL-4、IL-12、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GSH-Px水平;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阴道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生育时间、鼠仔死亡数降低,产仔数增多(P<0.05),阴道组织MCP-1、MPO、IL-4、IL-12、TNF-α水平降低(P<0.05),GSH-Px水平升高(P<0.05),TLR4 mRNA[(1.25±0.33)、(2.97±0.92)、(2.32±0.72)比(3.69±1.32)]、NF-κB mRNA[(1.48±0.42)、(2.91±0.99)、(2.13±0.70)比(3.83±1.41)]水平降低(P<0.05),TLR4[(0.63±0.13)、(1.32±0.34)、(1.04±0.33)比(1.63±0.41)]、NF-κB[(0.63±0.14)、(1.36±0.32)、(1.03±0.30)比(1.94±0.58)]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宫炎平胶囊对小鼠Uu感染生殖炎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提高小鼠生育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宫炎平胶囊抑制小鼠阴道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生殖道感染 炎症 生育力 宫炎平胶囊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联合应用多西环素与乳酸杆菌对女性生殖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揭西县龙潭镇卫生院诊断为生殖衣原体感染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片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盐酸多西环素片与乳酸杆菌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S、SDS 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多西环素联合乳酸杆菌能够提升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预后,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多西环素 乳酸杆菌 衣原体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衣原体不仅感染生殖黏膜,而且能够在消化中长期存活,对生殖衣原体感染及致病有重要意义。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可以促进衣原体在消化道不同区域中的适应性,参与在上消化黏膜组织的相互作用,使衣原体存活并长期定植于消化。其中质粒编码蛋白pGP3参与衣原体耐受胃酸杀伤作用,对维持衣原体存活、定植于消化有重要意义。探索研究质粒编码蛋白抵御胃液杀伤的耐酸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衣原体通过消化定植对生殖感染及其致病性的影响奠定基础。

  • 标签: 衣原体 消化道 pGP蛋白 胃酸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明确大部分下生殖鳞状上皮病变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少部分病变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且不同的发病途径以及分级其病变的进展不同,因此,近年对于下生殖鳞状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和分级不断进行修订,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本文结合第5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重点介绍子宫颈、阴道及外阴发生的鳞状上皮病变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临床治疗与预后判断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持续感染可能导致女性盆腔炎、异位妊娠和输卵管性不孕,男性尿道炎、附睾炎等诸多并发症,是国内外疾病控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沙眼衣原体异常网状体可能是导致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综述通过不同体外条件下诱导的沙眼衣原体异常网状体,分析其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特征,以期确立异常网状体在治疗抵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异常网状体相关因素的识别,为亚临床难治性慢性感染的检测提供新的诊断目标,是找到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并发症的适当方法的先决条件,对于识别后基因组时代的新靶点至关重要。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异常网状体 持续感染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衣原体致其下呼吸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手段进行讨论。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将这一年内因肺内感染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幼儿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共采集数据35例,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组,n1=17,n2=18,并同时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幼儿患者在一致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差异性护理,对照组应用常态化护理措施,研究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幼儿患者体征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体征改善时间相比对照组有较大幅度改善,数据组间呈现出的差距较为显著(P

  • 标签: 幼儿肺炎 衣原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男性泌尿生殖感染患者在治疗时选用左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间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男性患者中选取132例进行分析,根据用药治疗方式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小组为对照组,采用左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的小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更高的治疗痊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男性泌尿生殖感染患者在治疗时选用左氟沙星治疗具有较高的痊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可以推广。

  • 标签: 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左氟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HPV感染和阴道混合性感染间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取在我院就诊同时行HPV分型检测、阴道微生态检测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HPV感染者130例,未感染HPV者370例;HPV感染者阴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HPV者(p

  • 标签: 生殖道 HPV感染 阴道混合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生素治疗在胎膜早破早产合并升值到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3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相关情况比观察组略差,差异大(P<0.05)。结论 抗生素治疗能积极对抗病菌,并不会对新生儿造成过多影响,不良妊娠结局和相关情况较好,疗效更显著。

  • 标签: 胎膜早破早产 生殖道感染 抗生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感染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节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良分娩结局及不良新生儿结局。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低,且研究组无病死新生儿,仅2例新生儿发生肺炎,相较于参照组患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感染的患者应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感染情况,改善其分娩结局与新生儿结局,保障母婴健康,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胎膜早破 早产 生殖道感染 抗生素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