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因子-kB(nuclearfactor-kB,NF-kB)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胞因子,DNA损伤等因素刺激后可被活化,增强多种基因的转录,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粘附分子,受体,急性期蛋白等,尤其为多种细胞因子转录所必需,包括TNF-α(tumornecrosisfactor-α),IL-1,IL-6,IL-8等在炎症反应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炎症介质,而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又是多种疾病状态发生发展的基础,且可导致失控的炎症反应,造成宿主自身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广泛损害,进而引起SIRS(systemicinflamatoryresponsesyndrome)、ARDS(da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MODS(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甚至死亡,因此NF-kB是多种信号转导的汇聚点,本文对NF-B对细胞因子的基因调控及其及炎症反应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对炎症反应的控制提供治疗措施。

  • 标签: 核因子-KB 细胞因子 基因调控 炎症反应 核转录因子 分子生物学特性
  • 简介:发现IBD患者IL-1ra/IL-1比值显著下降(P<0.01),发现IL-10能使IBD患者已下降的IL-1ra/IL-1比值恢复正常,etal.IL-4inhibitstheexpressionofIL-8fromstimulatedhumanmonocytes.JImmunol

  • 标签: 性细胞因子 抗炎 炎性
  • 简介:采用资料法和文献法,对运动诱导的细胞因子分泌,尤其是IL-6和粒细胞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生物学功能和影响进行了梳理,探讨运动性免疫抑制与长期大强度运动的URTI发病率增加是否相关,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和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支撑.

  • 标签: 运动 细胞因子 诱导 运动应答 IL-6 生物学作用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致命性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起源于卵巢或输卵管上皮的卵巢上皮癌(EOC),约占85%~90%。EO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进行铂类/紫杉醇化疗,细胞的化疗耐药已成为EOC患者复发并走向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许多学者认为卵巢癌的肿瘤环境富含广谱的肿瘤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炎症能使上皮细胞分裂分化增加,正常的上皮组织长期暴露于炎性环境会逐渐向恶性转化,炎性肿瘤微环境促进转变的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最终发生耐药。

  • 标签: 卵巢肿瘤 活性氧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溶血磷脂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后,12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早期发现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至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住院患者12例,包括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53.0(49.8,62.5)岁。1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患者细胞回输后,采用流式细胞微球技术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干扰素(IFN)-α、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比分析同期的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根据CRS诊断标准进行分级(包括0、1、2和3级),比较4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CRS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炎症细胞因子预测CRS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2例患者CAR-T细胞回输后分别在第1、4、7、11天进行CRS分级,总计48例次(包括CRS 0级25例,CRS 1级6例,CRS 2级9例,CRS 3级8例),经相关性分析显示,IL-4、IL-6、IL-10、TNF-α、IFN-γ、IL-1β、IL-8的表达水平与CRS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730、0.632、0.341、0.681、0.319、0.622。在12例患者中出现升高的7种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IFN-γ、IL-8、IL-2、TNF-α和IFN-α),开始升高的时间平均值分别为3.4、5.3、6.1、2.9、4.3、6.0和5.8 d,CRP、D-D、SF和LDH开始升高的时间平均值为6.6、7.6、8.3和7.6 d。出现升高的7种炎症细胞因子开始升高的时间平均值均小于CRP、D-D、SF和LDH。有效治疗后,除IL-6外,其余6种炎症细胞因子(IL-10、IFN-γ、IL-8、IL-2、TNF-α和IFN-α)转归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8、3.9、5.1、8.0、6.0、2.5 d,均小于CRP、D-D、SF和LDH的转归时间平均值9.7、9.2、13.7和13.8 d。ROC曲线显示,IL-6、IL-10、IFN-γ和IL-8对CRS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12种炎症细胞因子监测对判断CAR-T细胞回输后的CRS等级有一定价值,有助于CRS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转归的评估。

  • 标签: 炎症趋化因子类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流式微球技术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涉及到整个滑膜关节,包括软骨、滑膜和软骨下骨。OA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的疼痛,这不仅会导致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的降低,而且是老年人行动不利的主要原因[1]。有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炎表现,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并且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尽管目前对于OA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与膝关节局部炎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诱导痛觉过敏是OA疼痛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 退行性关节病 滑膜关节 软骨下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喉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在随机选取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痰液炎症因子以及红细胞免疫的水平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对比不同程度的小儿喉炎患者的以上指标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CD4+以及CD3+均比对照组低,而只有CD8+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免疫中的DTER、FEER、ATER以及ETER均比对照组低,但在FEIR方面则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观察组在痰液炎症因子水平方面要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上述指标的水平方面,小儿喉炎不同程度患者均表现出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小儿喉炎患者在综合免疫方面表现较差,并且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较高,在临床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小儿喉炎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 红细胞免疫
  • 简介:恶性肿瘤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细胞均有致瘤性。肿瘤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潜力的少量细胞群体,与干细胞的特性类似。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在干细胞处于早期多潜能状态时高表达,细胞开始分化后,其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此外,多种癌细胞中NS基因亦高表达,而在分化的成体组织中不表达。NS基因表达与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本文就NS与肿瘤干细胞作一综述。

  • 标签: 核干细胞因子 肿瘤干细胞 基因 p53
  • 简介:发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面对微生物感染和大面积创伤时,机体所作出的一种生理反馈。其机制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的抬高,使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但是发热时体温上升并不是无限制的,因为在体温升高时,会启动限制发热的机制。发热时免疫系统功能会显著增强,促进病原体的清除和疾病的痊愈。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与释放,通过与相对应的受体结合调整细胞效应、免疫应答。有些促炎细胞因子如IL-1、TNF、AVP、MSH等在发热中起重要作用,各自扮演着致热和解热的作用。

  • 标签: 细胞因子 发热 白介素 体温调节中枢。
  • 简介:脂肪细胞因子由脂肪组织分泌,控制多个生理系统。空腹期间,瘦素水平降低,刺激食欲,降低能量消耗,调节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增加能量储备。相反,处于过饱状态、瘦素水平会升高,通过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来防止体重增加。这些行为活动由下丘脑和脑干介导完成。瘦素也可通过靶向作用于肝脏和肌肉中的酶,如AMP-活化蛋白激酶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1,来控制糖和脂质代谢。同样,脂联素和抵抗素通过中枢和周围靶点控制能量平衡和胰岛素敏感性。这是脂肪因子特殊而又共同的信号途径。了解脑和其它器官中脂肪因子信号有助于分析肥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并做出积极预防。

  • 标签: 脂肪细胞因子 瘦素 脂联素 抵抗素
  • 简介:目前PCR技术已用于细胞因子的检测中,应用IL-2(或与IFN合用)治疗感染疾病亦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细胞因子的主要检测方法包括

  • 标签: 细胞因子临床意义
  • 简介:近来研究发现,许多肝脏疾病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TNF—α、IL-6、IL-18等细胞因子与肝脏损伤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人工肝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标签: 细胞因子 肝损伤 人工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在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73例诊断为膝关节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3例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两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及MMP-3的水平,比较两组差异,分析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β与TNF-α水平随着KOA的临床分期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关节液中IL-1β与TNF-α水平为IV级>Ⅲ级>Ⅱ级>I级;而IL-6水平则与KOA分期无关。IL-1β与TNF-α和MMP-3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TNF-α和MMP-3含量亦呈显著相关,(P<0.05)。IL-1β、TNF-α和MMP-3与ISOA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IL-6与ISOA之间无相关性,P>0.05。

  • 标签: 骨关节炎 白介素-1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辅助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II、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吸入,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用能够明显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降低IL-8、TNF-α水平,减轻气道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肺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