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是梁启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影响甚远,于后人学习及研究清代学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独特的叙述策略、严谨的践行规范、生动幽默的语言及恢弘的治学格局,都为后学者著提供了典范。

  • 标签: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叙述策略 践行规范 语言 治学特点
  • 简介:学术风气的思考是章学诚反省学风演变及流弊、寻找学术出路的关键环节。他认为三代道器合一、官师合一体制反映了知识自我满足的理想状态,由于官师合一体制的瓦解,人性的局限失去了原有的规范而奔竞好名,学术泥于三代经典内涵的义理、考据、辞章之一端迭起风气门户。章氏以为扬弃风气循环的最好途径就是史学经世,史学的优势在于它通过道器合一又一次提供了人性的规范,继承了先王的合道"道法"即"意",熔义理、考据、辞章于一炉,又是包含一切根据个人性情产生的著述之学的根源性学术。章氏的史学经世最终从《春秋》经世深化到《尚书》经世,完成了扬弃风气循环的理论。

  • 标签: 章学诚 学术风气史 史学经世
  • 简介:在美国社会科学、高等教育体系和智识生活中创建对于美国以外世界各地区研究的庞大学术群落和跨学科制度体系,大体经1943—1953年而告成。地区研究创生阶段奠定了美国战后地区研究的基本智识和制度格局,呈现出知识构建事业、学术体制改造工程和学术思想运动的内容和风貌,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SSRC)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战略性的领导、推动和中心规划的关键角色。SSRC在地区研究方面的活动构成了地区研究创生的基干,其参与或者独立组建的地区研究专门委员会、所主持召集的各种层级的会议以及所发布的学术、思想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报告,反映了地区研究创建过程所具有的学术规划的根本特性。地区研究创生在本质上是一个学术性事态,过于简单化的“冷战知识”或者“冷战社会科学”对政治—学术关系的认识模式不符合这一实际历史过程。

  • 标签: 地区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 SSRC) 学术规划 政治 学术关系
  • 简介:“传播力”一词已经成为中国主流媒体中的热词之一,提及率高,解释少,但它并不是突然流行起来的。本文通过梳理“传播力”一词在中国媒体中的变化历程、存在语境、出现频率等,提出“传播力”既不是一个外来词汇,也不是一个新词;它已经成为媒体管理的标准之一,成为主流媒体中的一个流行口号,其存在语境比内涵更加重要。

  • 标签: 传播力 新闻媒体 科学术语 流行口号
  • 简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汉学家包弼德一直致力于中国宋元明时期浙江婺#1/金华的研究。他的研究结合思想与地方的考察视角,既包含有对其前作《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学术理念所作的反思、继承与推进工作,又呼应着美国宋史学界地方、理学的研究潮流,具有相当的学术意义。

  • 标签: 包弼德 婺州/金华 思想史 地方史
  • 简介:摘要乌拉,这项主要为便利交通运输而应运而生的特殊差役制度在交通条件不发达的西藏社会持续数百年之久,虽曾在中央对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是弊病百出。本文将介绍乌拉并阐述清代西藏交通乌拉的历史沿革

  • 标签: 清代乌拉 沿革
  • 简介:清代核雕在继承明代核雕审美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康乾盛世造办处的兴起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宫廷的喜好间接波及到民间;民间之流行,也直接影响到宫廷。因宫中造办处的工匠皆来自于民间艺术家,奇思妙想是他们的特长,满足宫廷需要、取悦帝王是他们艺术行为的目的。然而清代核雕受明代才子魏学洢之《核舟记》影响极深。虽然明代核雕今已不复存在,但却不能抹去,可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当今博物馆中可见清代核舟作品的各种百变不离其宗的造型和简刀人物雕刻,良莠不齐。

  • 标签: 核雕 康乾盛世 魏学洢 造办处 民间艺术家 陈子
  • 简介: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从"静态"到"动态"研究范式的转换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之于大学发展的重要性被逐渐认识,关于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各类研究日益增多。其中,旨在通过探讨和总结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的成功之道,进而为我国大学提供经验与借鉴的比较研究占有相当的比例。正所谓"学科强,则大学强;学科弱,则大学弱""1#。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一流,成就其卓越品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形成的一批具有

  • 标签: 学术共同体 大学学科建设 科南特 研究生教育 大学本科毕业生 现代大学制度
  • 简介:满语hiya与giyajan语义既有关联,又有区别,表达其职务不同。据《满文原档》和《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等清代文献记载,在职责方面,giyajan"随侍"重点在"随",乃随从人员,hiya"侍卫""护卫"重点在"卫",有保卫之责。奕赓提出的"护卫"乃是"佳占","佳占"乃下五旗"护卫"的观点,值得商榷。

  • 标签: hiya giyajan 侍卫 护卫 清代
  • 简介:河东地区位于山西南部,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以及课税制度改革的影响,清政府在此地区实施了设仓备荒、建立慈善机构和治理水患等恤政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危机,维护了社会稳定。

  • 标签: 清代 河东 恤政 慈善机构
  • 简介:今人研究清朝"武鼎甲",大多依据朱彭寿所著《旧典备征》中"武鼎甲考"的记载。但该书记载清朝"武鼎甲",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记载不全,如有16位武状元籍贯缺载,榜眼和探花缺载人数也分别达到19人和22人;二是记载不确,如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武探花,该书记载为"普承尧,云南新平",但实际上,该科"武鼎甲"仅取中状元、榜眼二人,并未有探花。本文通过查阅内阁小金榜、武进士登科录及地方志等档案文献的记载,对《旧典备征》缺载和记载不确者进行考补。笔者所得清代"武鼎甲"的情况为:武状元109人,武榜眼105人,武探花101人,武科三鼎甲共315人,有籍贯可考者310人,其中武状元109人,武榜眼101人,武探花100人。

  • 标签: 清代 武举 武鼎甲 武进士
  • 简介:摘要弹词在清代走向繁荣,它具有故事完整、描写细腻、语言雅俗共赏、形式灵活多变等特点。在这一时期,弹词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女性弹词的大量涌现——不仅女作家和女性讲唱者数量增多,而且内容上也是从女性视角出发,表达作者创作时的心态、反映各个阶层妇女们的生活以及她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

  • 标签: 女性弹词 女作家 女性讲唱者 女性视角
  • 简介:清初,为了阻绝沿海抵抗力量从陆上获得人、财、物的补给,清廷首先在浙江沿海实践迁界禁海政策,并推行至其他沿海省份。东南沿海荡平后,随之展界开海。然而,开海是有条件的,而界外之地也非全部展复。根据朝廷大员及地方行政官员的意见,浙江地方习惯性地维持,或由朝廷明令将部分岛屿持续封禁,并一直延续至清末。迁界禁海政策长期阻滞了清代海防事业的进步,同时也影响了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

  • 标签: 清代 浙江 迁界 禁海 海防政策
  • 简介:律例馆是清代重要的立法机构,且在清中后期对刑部疑难案件的办理提供技术指导及裁量意见,该馆聚集了一批精通刑名知识的官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清代官方法律知识的最高水平。由于官书史料对律例馆的记载并不充分,并且不同文献对律例馆的记载彼此多有抵牾,导致对于律例馆的设置时间、归隶入刑部的时间、是否常设以及职能演变等基本问题的认知尚存有分歧1,本文结合档案文献等资料,重点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考辨。律例馆之初设及归属变动,

  • 标签: 律例馆 乾隆朝 则例 《大清律例》 臣部 修律
  • 简介:抗战期间,国画大师张大千(1899~1983年)在敦煌石窟临摹、习画。一天傍晚,张大千在月牙湖边散步,救起了一只受伤的大雁;以后每天,他都要带上当时极为匮缺的食品,到湖边喂养这只大雁。大雁身体逐渐康复,并和张大千成了好朋友,每天一到傍晚,无论风雨阴晴,它都要守在湖畔,等候朋友的到来,

  • 标签: 张大千 敦煌石窟 大雁 傍晚
  • 简介:"我希望自己通过这样散乱的记录方式表达一种尊严:世界如一副扑克牌,所有的背面的图案都是一样的,而个人作为单独的一张牌,它正面的图案是唯一的——再相似的群体也有作为个案的独特性。"这是辽宁诗人刘川写作散文诗《个人》的自白。正如他之所言,"个人"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可以突破既定的、千篇一律的规范,呈现自我的独特的体验与思考,以个性取代共性又折射共性,让人在平凡中发现新鲜,在阅读时得到启迪,其社会性、审美性也就在其中了。

  • 标签: 个人史 个人作为 记录方式 审美性 形而下 迁想妙得
  • 简介:本文通过大量大陆与台湾两地所藏档案及中外文献,全面考察清代科布多商号协助运送军需物资、汇兑银两,以及垫办满蒙衙门的经费等情况,指出,过去学者强调商号对蒙古人实施高利贷,但从双方契约文书看来,蒙古人若在固定时间内偿还债务并无高额利息,累积数年的债务也经由官员协调,还债的比例降至五成或四成。

  • 标签: 科布多 清代 官商 旅蒙商
  • 简介:清代诗坛虽不像唐宋时期那样兴盛,但文人们结社、修禊活动依然频繁,加之经历了明清易代,文人多在诗文中寄思抒怀。这些对于清代文风及诗歌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在清代诸家中,主要的诗说有以下四种。

  • 标签: 清代 诗说 唐宋时期 明清易代 诗歌流派 文人
  • 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代名人书札》这部书,最早出版于1980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根据馆藏1100余封清人书札挑选、整理并点校的,出版时选用了640余通。2009年,该书又重新彩印出版。根据彩印本的前言,这批书札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经启功先生建议,在琉璃厂购买的。启功先生当时还曾提醒图书馆,里面有些书札是"代笔",并非真迹,应当小心。

  • 标签: 清代名人书札 启功先生 曾国藩全集 翁同龢 俞钟銮 点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