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工厂废气严重污染环境,为变废为宝,我想将来发明一种机器,它能把浓浓的废气转化成液化气,供给人们使用。

  • 标签: 液化气 废气 污染环境
  • 简介:本文建立了以气相色谱法测定中环丁砜含最的方法。用水将非芳烃和芳烃中微量的环丁砜萃取出来,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水中的环丁砜含量,再根据不同组分的萃取系数计算出样中的环丁砜含量。色谱柱为DB-FFAP(硝基苯二甲酸改良聚乙二醇)极性柱(10m×0.53mm×1.0μm),分流比5:1,FID检测器,外标法定量。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建立了环丁砜质量浓度与平均峰面积的标准曲线。试验确定的水与试样的萃取比为1:8,非芳烃、苯、甲苯的平均萃取因子分别为1.00、3.00、2.13。给出了萃取系数计算公式,并验证了苯和甲苯的萃取效应不存在正相关、负相关或其他偏导关系。本方法简便可行,可以满足苯抽提装置生产过程中环丁砜含量检测的需要。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环丁砜 非芳烃 测定 FID检测器 苯二甲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机理、发生原因、及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8年至2011年我院普外科和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局部和全身处理,均恢复良好,顺利愈合。结论术前积极纠正基础疾病,术中有效的处置,均可有效的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术后,特别是发生液化后的有效处理可明显缩短液化切口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 肥胖 电刀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中出现脂肪液化后的治疗方法、出现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观察对象是从自2010年7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出的29例,患者均出现因为腹部切口手术导致的脂肪液化现象,根据患者液化现象和伤口愈合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甲组为渗液较少的患者8例,乙组为渗液较多的患者15例,丙组为伤口完全不愈合的患者6例。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9例患者在接受了术后的治疗后伤口均良好愈合,没有发生感染情况。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腹部切口手术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合理选用高频电刀;在手术后一旦发现患者的伤口出现渗液或者无法愈合的现象一定要及时治疗,对于患者伤口出现的渗液或愈合情况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妇产科腹部切口手术 脂肪液化 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未液化前肝脓肿的CT表现,提高治疗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及临床病理证实的15例未液化前肝脓肿的CT资料,使用GElightspeedpro单排CT机扫描。结果CT平扫均为低或稍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周围强化征(4例)周边多囊征(3例)花瓣征(3例)延迟强化征(5例)。结论未液化前肝脓肿CT平扫无特殊征象表现,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

  • 标签: 肝脓肿 未液化前 CT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口引流预防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施行肥胖患者腹部手术107例,按手术顺序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治疗组(切口引流),其中对照组54例、治疗组53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切口内不置引流;治疗组于前鞘和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吸引。结果对照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9例,平均住院时间17.5天;治疗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6例,平均住院时间11.5天。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切口内置引流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 标签: 肥胖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我院普外科进行腹部手术并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处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激光照射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 切口脂肪液化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研究玉米粉的最佳液化条件,进行了6批试验,分析不同粒径的玉米粉在不同液化条件下取得的液化效果,从而得出玉米粉液化的最佳的控制参数。关键词:玉米粉;温度;液化;残淀粉液化方法包括酸法液化和酶法液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成小分子糊精和低聚糖的过程,工业上称为酶法液化。生物化工企业的制糖过程就是淀粉质原料液化水解的过程。液化需具备三大条件:水、热、酶。酶是一种蛋白质,在淀粉液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酶起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底料颗粒度、环境PH值和温度......

  • 标签: 工艺研究 液化工艺 玉米粉液化
  • 简介:为了提高气相色谱检测全的稳定性,通过实验的方法分别就燃气、助燃气流量大小的变化对全检测值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CPS-KQ-VIPLUS色谱仪器中最佳全燃气和助燃气的流量值,同时用流体理论分析了样品气流量受温度变化对全检测值的影响,提出温度校正公式。调整使用最佳燃气和助燃气流量,同时利用温度校正方法,在CPS-KQ-VIPLUS色谱仪上测试得出,在15℃温度变化范围内,全检测的最大误差准确度可以从±5%提高到近似±3%。

  • 标签: 录井仪 全烃 检测 温度校正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观察23例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9~37d愈合,平均17.3d,均未发生感染。结论体型较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过度牵拉、术前软组织损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 标签: 骨科手术术后 切口 脂肪液化 病因分析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43例患者,对这43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切口均愈合,平均切口愈合时间为(15.24±2.25)天,没有发生感染病例。结论对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治疗,可有效提高切口的愈合速度。

  • 标签: 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分析原因、积极预防与治疗,减少和防止脂肪液化。方法笔者收集了2004年至2010年横店中心卫生院24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均术后半月左右愈合,个别病倒长达半年之久。结论切口脂肪液化要从围手术期和手术操作多方面入手,防治并发症、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疗法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法,观察组给予新型微波治疗。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新型的微波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的脂肪液化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至2011年五年间妇产科1675例腹部手术患者中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治疗 预防措施
  • 简介:录井作为录井技术系列之一,随着应用实践范围的逐步扩展和研究程度的深入,该项技术越来越受到石油勘探开发甲乙方的重视,而如何有效提高其解释评价符合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长庆油田自2006年应用轻录井技术以来,通过不断实践摸索与研究,优选确定了适合鄂尔多斯盆地不同储集层定性评价的特征参数和油层、油水同层及水层的谱图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水溶指数(Bz/CYC6)和降解指数(nC7/MCYC6)的分析,结合多口井不同储集层试油结论的统计对比,形成了用两指数交会进行储集层轻录井定量解释评价的图板。实例分析表明,定性、定量解释结果准确、可靠,效果较好。

  • 标签: 轻烃录井 特征参数 谱图特征 水溶指数(Bz CYC6) 降解指数(nC7
  • 简介:快速钻井条件下,气测录井的优势更加突出,但与此同时也给气测录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难以准确确定迟到时间,导致全曲线错位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一情况,在系统分析由迟到时间误差引起的全异常显示落于非油气显示段的3种情况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情况下全曲线的两种归位方法:一是全异常显示落于大钻时处和砂泥岩钻时不大的情况下的全曲线平移法;二是落于非钻进循环处的情况下剔除循环时间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上述全曲线的归位方法可有效进行归位,确保准确落实油气显示井段。

  • 标签: 快速钻井 全烃 迟到时间 归位 方法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