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口服止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消化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及中转手术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及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消化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再出血及中转手术发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各种下止血方法的广泛开展,已成为诊治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下采用多种方法如注射、喷洒、套扎、电凝、钳夹等治疗措施,可以达到即刻止血的效果,大大更新了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理念。本综述对以上方法的治疗现状进行全面总结。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治疗现状
  • 简介:目的探讨消化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提升消化道早癌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疑似消化道早癌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黏膜切除、剥离或外科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确诊为消化道早癌60例,其中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35例(A组)、外科剖腹手术25例(B组),确诊为消化道早癌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窥镜、超声、NBI,根据影像评分对诊断进行评价;比较2组不同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窄带成像(NBI)在形态、胃小凹分型、毛细血管形态3方面均优于常规内窥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济花费3方面均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外科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I对消化道早癌诊断准确性要优于常规内窥镜和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黏膜下切除术对治疗消化道早癌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创口小、安全、有效,在大力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道早癌 窄带成像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6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均进行内下黏膜剥离术,分析诊断符合率,并与同期行传统开腹手术的33例消化道早癌患者比较分析治疗结果。结果诊断符合率为100%;治疗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开腹组(P<0.05);治疗费用显著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结论消化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准确可靠,疗效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内镜 消化道早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治疗时的疗效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止血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使患者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认真护理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76例治疗成功,治疗有效率为9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操作简便、安全,只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观察,可有效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临床表现
  • 简介:消化操作技术全集》是“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和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是培养和提高医师消化规范化操作技能的视听教材。《消化操作技术全集》含20张多媒体教学光盘,每张光盘均由国内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主编,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通过专家亲自演示手术操作来系统介绍消化操作技术的多媒体教材。其中《消化超声诊断技术》DVD光盘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金震东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杨爱明教授联合主编。主要介绍消化超声诊断技术的相关器械、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操作后处理等内容,分别演示大探头超声检查方法和小探头超声检查方法等操作,并运用动画形象模拟部分关键步骤。典型病例图像判读部分收录了以往运用超声诊断胃肠道、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超声图像。《胰管病变ERCP诊治技术》DVD光盘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李兆申教授和黑龙江省人民医院任旭教授联合主编,主要介绍胰管病变ERCP诊治技术的相关器械、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操作后处理等内容,分别演示胰管造影技术、胰管支架植入技术、体外震波碎石联合ERCP治疗胰管结石等操作,并运用动画形象模拟部分关键步骤。典型病例图像判读部分收录了以往运用ERCP诊断与治疗胰管病变的图像。

  • 标签: 多媒体教学光盘 操作技术 消化内镜 出版物 DVD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内消化道粘膜剥离术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消化道粘膜剥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护理配合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成功率100%,无一例严重、需紧急外科手术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着重于手术知识宣教,使医疗器械、设备处于完好应急状态与术中娴熟的操作技能、与术者默契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保证病人的安全。

  • 标签: 内镜 消化道粘膜剥离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诊治的研究文献,对内在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中和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做了简要探讨,以期促进消化道出血诊治的进步。

  • 标签: 内镜 上消化道 出血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的68例胃息肉和102例大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胃息肉患者共摘除息肉107枚,EMR切除38枚,氩气APC治疗69枚;102例大肠息肉患者共摘除息肉176枚,EMR切除83枚,氩气APC治疗89枚,EPMR切除4枚。170例息肉治疗中8例出血,采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止血钛夹止血等措施后止血成功。98例随访未见息肉复发。结论下氩气APC、EMR、EPMR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有效。

  • 标签: 消化道息肉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下粘膜分次切除术 氩气电凝
  • 简介: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恶性肿瘤,以消化道最为常见,本文对近年来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下治疗进展作一评述,以利于提高相关知识和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消化道类癌 临床特征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治疗组,另选同期治疗的3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上消化道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下注射或喷洒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有明显出血点患者给予下电凝治疗及钛夹钳夹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再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显著,再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上消化道息肉分布、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高频电凝电切术、钳除术治疗的108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有关资料及其病理结果。结果上消化道息肉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渐增,40岁以上者96例占88.89%;食管息肉占上消化道息肉的5.63%,胃息肉占上消化道息肉的84.51%,十二指肠息肉占上消化道息肉的9.86%。腺瘤性占16.20%,炎性者占66.19%增生性占17.61%。结论上消化道息肉多见于胃,炎性者为主,恶变者主要为腺瘤性,定期内检查治疗是预防其癌变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上消化道 息肉 治疗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广基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胃镜、结肠下黏膜切除术治疗40例共47个胃、大肠广基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一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胃镜、结肠随访。结果全部息肉EMR一次切除,最大的2*3cm,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增生性息肉20例,腺瘤样息肉13例,腺瘤癌变位于黏膜1例,边缘及基底均无浸润。幼年性息肉1例,炎性息肉1例。随访中,1例腺瘤样息肉癌变,基底部及切缘无肿瘤组织残留,未行进一步手术治疗,术后1月、3月及24个月复查未见复发。结论EMR是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及黏膜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消化道息肉 腺瘤
  • 简介:随着消化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胃镜、结肠、小肠、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各类技术均能获取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而作出病理学诊断,对疾病的诊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类消化技术不同,胃镜、结肠或小肠下黏膜活检、息肉切除术、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以及EUS穿刺术、ERCP下胆胰管刷检和活检等获得的组织细胞标本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医师和病理医师密切配合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内镜活检 病理学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消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病变(Gastrointes-tinaldisease,GI)(如早癌、间质瘤、平滑肌瘤、异位胰腺、脂肪瘤、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发现的69例消化道病变(食管18例、贲门1例、胃30例、十二指肠5例、结肠6例、直肠9例)进行电子胃镜、电子结肠及超声检查后(除息肉、LST未行超声检查,11例病变位于黏膜层、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23例位于固有肌层),应用ESD进行治疗。结果66例成功完成ESD治疗,成功率达95%,病灶最大直径5×7cm(平均1.5cm),手术时间15~145min(平均55.5min)。5例术中出现皮下气肿,术后即消失,无1例出现术中无法控制的大出血,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经保守止血治疗及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7例(病变位于胃底4例,胃体2例,胃窦1例)出现术中穿孔,1例穿孔较大,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6例均经金属夹等方法夹毕后保守治疗成功,无1例迟发性穿孔、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2例术后病理为癌变,转外科追加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1例,失访5例,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微创,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并且可获得完整标本送检病理,但有一定的风险及并发症,需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胶囊与推进式小肠在小肠源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例不明原因小肠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胶囊组和推进式小肠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检出率比较具无显著统计学差异X2=0.62,P>0.05;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X2=0.05,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胶囊与推进式小肠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各有利弊,胶囊对操作者要求较低,对患者基本不会造成痛苦,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推进式小肠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不易被患者接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腔器械的最佳灭菌方法分析。方法对灭菌方法和时间比较研究。结果灭菌时温度达到134℃,时间为10min。每次灭菌时都采用爬行卡进行监测,观察指示条变色程度,以判断灭菌效果。结论过氧化氢溶液在真空状态下的灭菌腔进行汽化的过程中,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灭菌效果安全可靠,灭菌效果好,灭菌后所有化学指示卡和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均达到要求。无需通风,取出后立即可以使用对人身及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灭菌温度只有45度,满足对灭菌提出的低温低湿要求;操作简单,我科临床使用频率最高,是腔器械灭菌理想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腔镜器械 灭菌 方法
  • 简介:背景:近年来,无痛检查后24h不能驾车的规定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目的:探讨无痛检查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至少接受9年义务教育、进行无痛上消化检查(EGD)的患者100例,100例进行普通EGD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丙泊酚麻醉或操作前以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划消试验和数字符号试验(DST)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达到离院标准时重复上述测试,如结果劣于检查前,静息30min后进行第三次测试,直至结果恢复至或优于检查前水平。结果:200例患者均完成前两次测试,124例完成第三次测试。达到离院标准时,无痛EGD组数字划消试验结果显著劣于检查前(P=0.000);进一步按年龄段分组,青年组数字划消试验结果显著劣于检查前(P=0.000),老年组NCT-A结果显著劣于检查前(P=0.025);普通EGD对照组3项测试结果均不劣于检查前。完成第三次测试者各项测试结果均恢复至或优于检查前水平。结论:丙泊酚无痛检查可影响患者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但此种影响可通过适当延长离院时间得以恢复。患者的最适离院时间以及多久后方可驾车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 标签: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深度镇静 认知障碍 病人出院 汽车驾驶
  • 简介:摘要目的黏膜下剥离术(ESD)在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4月至2014年04月我院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相关病变175例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83例;年龄33-84岁,平均年龄57岁。对患者行内下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安全性、并发症、病理类型、卫生经济学。结论ESD治疗上消化道相关病变疗效确切,但对病变的评估、适应症的把握有待提高及规范。

  • 标签: 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