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先王观念在中国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先王”的实质是过份强调法律传统的继承性而忽视其变异性,它对我国法律传统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积极作用,但其消极影响则更为深远。

  • 标签: 法先王 儒家 法律传统
  • 简介: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中的智慧结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罗马诉讼制度同样对当前各国司法体制以及诉讼程序的构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诉讼制度按照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同,可以分为法律诉讼、程式诉讼以及非常诉讼时期。直到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法律诉讼一直流行于当时的罗马帝国。法律诉讼包括传唤、审理、证讼、事实审以及执行等阶段。虽说对罗马法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但是也存在着落后之处。希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立足于前辈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系统梳理法律诉讼的理论知识,企图对罗马中的'法律诉讼'做一初步的探析。

  • 标签: 罗马法 诉讼制度 法律诉讼
  • 简介:<正>引子在2007年9月5日的《检察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有意思的短评,文中开篇写道:……这是一个人类生活方式正随"网"而变的时代!然而,网络与法律的结合——网络在我国却处于妾身不明的境况……网络究竟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关乎网络的真伪与存废,时至今日依然不甚明了。随后,作者转向美国法学界,因为那里十多年前发生了一场颇有意义的争论,而争

  • 标签: 检察日报 人类生活方式 互联网站 妾身 法律原则 部门法
  • 简介:2002年4月30日,某市法院作出再审终字民事判决(以下简称“判决书”)。看过判决书,不禁有些诧异,而其他同事亦对该判决书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条款的理解表示不解。笔者仅对该民事判决作以下个人分析,供读者共同探讨。

  • 标签: 判决书 民事判决 再审 法院 条款 法律
  • 简介:直觉在司法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包括不经推理而形成的即时性判断,也包括卡伊曼等人提出的启发式决策方式,是一种适应性意识。通过直觉,可以将教义学和社科法学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对接,并形成兼容此二者的法律观。社科教义学不仅是一种现象,也可以成为一个规范性命题,使判决在合法律性的框架内具有更高的合理性与可接受性。

  • 标签: 法律直觉 合法律性 合理性 社科法教义学
  • 简介:西方法学史有三大学说对法与法律的关系加以阐述,形成各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争论焦点引发了后人的深思。本文由此提出三个问题:其一,是否有独立于法律之外的?其二,“恶”是不是法律?其三,如何使法律最大限度地合法?

  • 标签: 法律 隐含法律
  • 简介:Bahtia提出依据体裁的不同进行法律翻译的方法,就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使法律语言简化和易化。本文以Bahtia的体裁翻译为基础,探讨了法律翻译中体裁翻译的适用和意义。

  • 标签: 体裁翻译法 法律翻译的过程性 适用与意义
  • 简介:  【摘要】:国际法律本质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拘束力来源的缺乏,导致强制力不足,使得国际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甚至被视为“软”。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探察国际法律本质方面的尴尬处境,探讨如何强化国际法律本质。   【关键词】:国际 法律本质   正文:   一、国际法律本质的争议    1 、法律本质的定义   关于法律的本质,较为有代表性的学说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法律命令说。法律命令说。即,法律是一种主权者的命令。奥斯丁的《法理学的范围》奠定了该学说的基础。他认为,法律的本质是主权者的命令,这种“命令”包含做某事的要求和违背需要承受的“恶果”。   第二,人民公意说。该学说代表学者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认为主权无非是对“人民公意”的一种运用,而法律的对象永远是普遍的,“法律是公意的行为”。   第三,社會控制说。该学说代表学者为美国社会学法学家庞德。他认为,法律是一种发达的政治产生的社会控制形式,通过对社会强制力量的系统适用,对整个社会进行有效控制。   我国关于法律本质最权威的解释是:“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国际强制力的争议   国内与我国关于法律本质的解释能够相对应。但是如果将国际与之相对照,就产生了问题。首先,国际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只是说这里的社会关系主体不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而是加入了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其次,国际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国际公约与国际惯例,以及少数其他的形式。其中,国际公约是由多个国家经过共同磋商制定的,国际惯例也是被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因此,“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这一性质也能够吻合。再次,国际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无需赘述。最后,这是国际备受质疑的争议点所在:国际是否有强制力?   在一国之内,国内是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的。任何人违反了国内,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置。然而国际上却很难找到与国内强制力相似的强制力。一些国家公然违反国际后却能仍然不会受到任何处置,即使说国家可以对对违反国际的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这一报复行为能够称作强制力的表现形式,也不得不承认国际的强制力是很脆弱的。我国著名国际法学家赵理海也指出,在二战之后,很多人认为国际就是不切实际的东西,对国际十分质疑。   当然这仅仅是基于一个特定法律本质解释的分析发现的问题。国际表现出来的局限性远不止强制性缺乏。实际上,在实践过程中,国际的立法、执法过程暴露出来的“软”现象也使其法律本质备受质疑。   杰克 · 戈德史密斯和埃里克 · 波斯纳指出,国际长期以来受到不是法律的质疑。这一论断主要基于下列事实:国际没有成体系的立法、执法以及司法系统;国际偏袒强国而忽视弱国;国际通常仅为现存国际行为的写照;违反国际的行为有时却不受惩罚。 更有甚者, 19 世纪英国的奥斯汀否定了国际法律性质,他认为只能由一个固定的机构制定,并且以实际制裁来实施的规范。他断言国际“不是实在而是实在道德的一个部门”,也就是我们所知的国际道义。   国内的强制力是基于国家主权。 由于国家主权的存在,使得一国之内的所有人必须遵守一国的法律, 并且能够形成一个固定的立法机关、一个具有强制管辖权的法院以及一个强有力执行法律的警察,倘若违反法律会有相应的法律后果。 因为这个权力的存在赋予了国内强制力。然而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权力能够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这也造成了国际没有绝对的强制力,是否受约束、是否承担义务由国家自行选择。在一个国家违反国际的时候,其他国家也只能通过有限的手段实现国际的强制力。也存在某些国家公然撕毁条约但没有承担任何法律后果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国际不属于法律。但就算有国家会违反,也不能否认国际有一定强制力。正如国内虽然拥有强制力,却仍会发生违法犯罪。不能以违法事实存在否认法律具备强制力。虽然现在国际没有绝对的强制力,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些相对的强制力已经存在,更不能忽视未来国际的发展趋势:由于各国联系的逐渐紧密,一次失信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大部分国家会遵守自己加入的国际条约或者其他国际,违反者是极少数。   二、关于国际法律本质现状的建议   为解决国际局限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国家主权“上移”。国际组织的发展越来越不容小觑,欧盟、联合国等组织的出现更能让人看到一种国家主权之上的权力雏形。“主权是最终和最高的政治权威,……这些法则的运作,是绝对性的。” 这个观点在现在来说存在明显的缺陷。曾经的绝对主权观念已经逐渐开始弱化,如今国家主权的相对性在慢慢凸显。拉梅乐在《世界合众国》一书中指出:只有具备两个条件,才能争取合理的世界组织:一是限制主权;二是建立国际主权。也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与更好的发展,每一个国家应该让渡出部分国家主权,然后将这些权力集中,形成一个凌驾于所有国家之上的权力,也就是拉梅乐提及的“国际主权”。国家主权是公民为了共同利益让渡出部分权利的集合,这种国际主权与国家的关系,就如同国家主权与公民的关系。而之所以提出“国际主权”,目的也就是让国际与国内一样,有一个拘束力及强制力的权力根基,摆脱“软”的现状。保罗 · 泰勒在分析联合国职能在冷战前后的变化时认为,自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国际社会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主权观念,一是认为主权是一个私人世界,国际权威微乎其微;二是得到许多国家集体授权的国际性许可,联合国可以像独立政府一样运作。他在深入研究后总结说,国际社会关于主权的理解逐渐偏向于第二种。戴维 · 阿姆斯特朗在“全球化与社会国家”一文中,运用构建主义的方法,提出了“社会国家”的概念,将国家比做社会行动者。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世界不再像以前那样孤立封闭,国家主权也不再绝对,开始慢慢相对化。相信这会让国际有越来越坚实的基础,不再陷入“软”这一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 1 】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 2 】赵理海:《国际基本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第一版。   【 3 】杰克 · 戈德史密斯、埃里克 · 波斯纳:《国际的局限性》,法律出版社 2010 年版。   【 4 】奥斯汀:《法理学讲义》, 1885 年第五版,第 I 卷。   【 5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 标签:
  • 简介:<正>一、法律虚拟与拟制的词义区别法律虚拟和法律拟制,在语义与概念上是两个有关联又有重大区别的词,二者在中英文中的构词法、词义着重点、词义初始含义上都不同。首先是在英文词义发生学上的区别。杨奕华教授文章中“法律虚拟”的英

  • 标签: 法律拟制 法哲学 法律规则 虚拟 罗马法 拟制血亲
  • 简介:  国家法和民间法律和情理如何结合,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还是从国家制定法和民间各自规制社会的有效性来看

  • 标签: 完善细化 民间法 法律完善
  • 简介:我国监狱,1986年3月开始起草,经反复讨论,调研和推敲,终于在94年12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监狱从起草到通过,历时8年9个月。步履难艰,成果显著。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行刑法典,它的颁行,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依法从严治监,依法从严治警,提高改造罪犯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监狱是国家的重要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

  • 标签: 监狱法 法律地位 改造罪犯 全国人大常委会 刑事诉讼法 刑罚执行
  • 简介: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以下简称《国防》)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国防方面的基本法。这部法律是指导和规范国防建设与国防活动的基本法律依据。它标志着我国依法巩固国防和依法治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此,仅就《国防》的主要法律规范和社会效应等问题略谈管见。一国防法律规范的适用国防法律规范是指,根据宪法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防行为基本法律准则。新制定的《国防》从体系结构到条文以及所规范的内容都体现了大国防观,这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大国,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处于一个大国地位的客观需要。这部法律法律规范虽然宽泛,但彼此有机结合,形成很强的规范机制体系,能够全

  • 标签: 国防法 法律规范 国防与军队建设 国防资产 社会效应 国防活动
  • 简介:法律规避作为法律选择过程中的一种制度,也许并不普遍地存在;但作为法律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却是世所共有的。本书聚焦于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现象,依托法律选择的基本理论,考察两大法系国家的实践资料,从产生根源入手,首次提出法律规避只能发生在内外国法律之虚假冲突的条件下的基本命题,以此作为全书的主线,多角度论证和检验,并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论。本书认为,法律规避现象只能发生在“虚假冲突”的情况之下。

  • 标签: 法律规避 国际私法 “虚假冲突” 立法政策
  • 简介:摘要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很多理论制度都不甚完善。经济法律责任伴随着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对经济理论与制度的完善至关重要。本文将从经济法律责任的定义、责任形态以及其分类入手,并对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进行考察,希望对经济责任的实现有一些有益的发现和启示。

  • 标签: 经济法 法律责任 责任的实现
  • 简介:<正>礼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法律文化史研究领域的重大课题。显然,深入地探究和理清古代礼与的关系,对全面认识和整体把握传统法律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均能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如果我们能以文化为背景,以古代礼与关系的视角,去通盘理解和把握传统法律的精义,则无异于高屋建瓴,一发而不可遏其类通旁悉之势。这种说法

  • 标签: 传统法律文化 权利义务关系 内在精神 礼治 西周 古代
  • 简介: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和企事业单位而言,信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是,信托作为一种投资,理财的重要商业模式,早已经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你可能不知道,当你将一笔资金委托给一家公司或金融机械进行投资运作时,你已经成为信托业务的委托人。

  • 标签: 信托法 投资 信托 定义
  • 简介:谚以简洁精辟的语言承载了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治精神,是长期以来中外法律人实践智慧的结晶。法律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法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法言法语、感悟法律原则和培育法治意识素养。一些谚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教学运用中需要注意甄别。

  • 标签: 法谚 法律教学 法言法语 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