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薛河流域是山东古遗址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10-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山东大学合作在此区域进行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共发现遗址和遗物分布区180余处。项目在田野调查和聚落研究中使用GPS定位、分区采集和Arcview软件分析等手段,主要考察了本地区北辛文化时期至秦汉时期的宏观聚落形态和变迁情况。大体而言,这一区域聚落发展的总趋势为聚落数量不断增多,分布范围逐步扩大,聚落规模逐渐增大,聚落间的分化逐渐明细。具体又可以分为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时期的萌发期、大汶口文化至商代的稳定期、西周至秦汉时期的高速发展期三大阶段。宏观聚落变迁的整个过程以稳定和继承为主,突变始终居于次要地位。

  • 标签: 薛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宏观聚落形态 聚落变迁
  • 简介: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文化背景,以及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记载民族发展历程的文献。民族地方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够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发展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民族地方文献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值得我们去保护和发展,同时去丰富它的内容,体现出它的价值,并且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这样做对它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区域文化建设 民族文献 发展
  • 简介:在先秦时代末期,在"中国"文明向四方辐射影响下,大中华区域轮廓逐渐清晰,并通过这一时期的古籍(如《山海经》《禹贡》《淮南子》等)完成了初步的构建。从古籍中,我们可以重建出一个西到青藏高原东麓,北到茫茫西伯利亚,东到东方诸岛,南到台湾、海南的大中华区域。随着儒家对经典的解释逐渐为官方接受并定为标准,一个异于现代民族国家国际秩序的以华夷关系为基础的亚洲特色的国际秩序逐渐形成。

  • 标签: 先秦时代末期 大中华区域边缘 华夷观念 少数族裔 四方五位
  • 简介:根据江苏省样本地市的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及居民满意度调查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及权重,构造重要性与满意度矩阵等方法,本文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体服务、公共设施和生态环境及公共服务等方面对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苏北地区的城乡差异较大,苏中和苏南地区较小;居民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总体好于农村;城市与农村各类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尤其表现在文体服务与公共服务设施上;多数地市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协调度偏低。针对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江苏省 公共服务 指标体系 满意度 城乡区域差距
  • 简介:民国年间,“易淤易潮”的河湖环境与堤垸位置差异使湖南沅江廖堡地区就河道治理问题形成了建闸与浚河两派对抗力量。在双方长达二十余年的争讼中,该区域水利关系所处的动荡局面恰好彰显出中国传统水利社会的内在困境,即传统社会机制有限的调解能力与生态环境持续性衰败之间的矛盾。面对生态变迁的巨大压力,民国政府几经竭蹶,最终借助水利科技实现了这一区域河道治理的近代化变革,使其水利关系得以成功重构,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这一过程昭示出传统社会水利治理的近代化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对当下的社会改革也不无启发意义。

  • 标签: 民国 水利社会 河道治理 内在困境
  • 简介:历史时期渭河河道移徙是关中区域环境变迁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长安县境渭河的摆动与汉长安城基址、汉唐渭桥遗存关系密切,对沿岸村落、农田、滩地等多有影响。本文基于大量清代题本、奏折档案,结合方志、舆图资料,以清代长安县北乡高庙村、席王村、东席村、西席村、中席村、师家道口村、唐家村等周边马厂地为研究对象,在探讨其招垦缘起与发展、分布与规模、会勘类型与流程、滩地类型与土壤特质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渭河滩地冲淤的时间特征、村落、滩地与河道的空间关系、河道“南迁”与“北徙”的变迁过程,指出渭河主河道迟至乾隆、嘉庆时期,仍然距现今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渭桥遗址埋藏区较近;渭河北移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完成的,并不存在由于某一次或某一年渭河涨溢而引发河道“大规模北移”的现象;长安县境渭河河道总体上呈现出“北趋”的大势,但在这一过程中,“南迁”也是河道移徙的重要特征之一。

  • 标签: 清代 渭河 滩地 垦殖 河道 长安
  • 简介:通过开展系统性区域考古调查,全面掌握了牛河粱遗址内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重点分析了红山文化的生活遗存与礼仪建筑的分布规律,通过与大凌河上游和赤峰地区的对比,揭示出牛河梁遗址具有特殊的地位,是整个红山文化的祭祀中心.

  • 标签: 牛河梁 系统调查 祭祀中心
  • 简介: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IX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RARD,www.rard.org)成立于2005年。2006年组建中同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室。中心主任刘彦随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副主任龙花楼研究员、陈玉稿副研究员.中心现有固定人员1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20人。

  • 标签: 发展研究中心 地理资源 区域农业 农村 博士后研究人员 中科院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曾主张效法苏联,长期宣传少数民族自决、建立联邦制国家。但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中共中央突然放弃了上述主张,而决定实行单一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此,近20年来学术界一般均认为这是李维汉建议的结果。问题是,经过查证,这种说法的依据仅仅是在事隔30余年后李维汉的一则回忆;并且,在中共民族政策转向前夕李维汉因摔伤腿而未能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也对李维汉是否可能提出上述建议构成了不利的证据。但是,李维汉提出,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借鉴苏联民族自治形式中的"行政自治",当是确切无疑的。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 李维汉 中国共产党 联邦制
  • 简介:环渤海地区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该地区毗邻京津大都市,自然资源丰富,城市密度大。但是有很多制约因素束缚了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这包括行政分割、产业趋同、城市分布不均衡等。为了使该地区得到充分发展,需要进行城市团的划分,并且要进行分级开发。环渤海地区按照区域联系可以划分为沈阳城市团、济南城市团和京津冀城市团等。在发展对策方面需要进行产业整合、城市整合和加强物流建设。

  • 标签: 城市组团 分级开发 环渤海 区域经济
  • 简介:利用中国1999~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回归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非线性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条件下,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处于低层次区制时,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处于中层次区制时,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发展未表现出显著影响;当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处于高层次区制时,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发展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为此,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正确认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作用,避免盲目的投资建设;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时要结合地方实际,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重视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同步协调发展.

  • 标签: 交通基础设施 旅游发展 门槛回归模型
  • 简介:辛亥革命对于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关系发展演变历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新型民族关系建构这一动态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辛亥革命对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历史面向。一方面,内蒙古地区的同盟会革命活动及归绥等地的起义,是辛亥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引起了内蒙古与内地关系之重新整合与再建过程,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一员。总起来说,它是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区域整合历史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是值得认真分析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辛亥革命 内蒙古地区 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