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汽车发动机气门弹簧发生断裂。通过对气门弹簧进行宏观检查、硬度检测、金相组织检测、化学成分检测、断口分析、能谱分析,以查找、确定发动机气门弹簧疲劳断裂性质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气门弹簧断裂性质为疲劳断裂,导致弹簧发生疲劳断裂的直接原因是表面麻坑缺陷,表面麻坑在原材料钢丝状态时已经存在。通过在卷簧机器前增加自动识别钢丝表面缺陷装置、增加检测频次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该问题得到预防。

  • 标签: 气门弹簧 断裂 疲劳 麻坑 改进
  • 简介:这个弹簧开核器可要比拿着锤子砸核桃有意思多了,只需拉动弹簧,剩下的事就等着吃核桃仁吧。

  • 标签: 弹簧 坚果 核桃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手术治疗该类骨折。方法自2000年7月-2014年8月发生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23例,全部采用股骨交锁髓内钉+自体骨植骨术治疗。结果23例均获3-12月的随访,最早3个月骨愈合,最晚10个月骨性愈合,平均6个月。结论股骨干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术对骨折端的血运,抗剪切力差,易发生骨不连而引起钢板断裂,采用股骨交锁髓内钉+自体骨植骨术治疗2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 钢板断裂 股骨交锁髓内钉 植骨
  • 简介:弹簧垫片的质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热处理对其性能、使用寿命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以某厂弹簧垫片的生产为例,详细阐述了两种热处理试验方案,结果表明,试验方案二既能保证弹簧垫片的性能,又能达到其形状和尺寸精度要求。

  • 标签: 热处理 变形 试验 弹簧垫片
  • 简介:利用控制理论中的Lyapunov方法对三级质量-弹簧-阻尼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并用信号流图对系统的可控性做了讨论,结果表明此系统为不稳定系统。

  • 标签: 信号流 控制理论 可控性 稳定性
  • 简介:研究了在合适残氧量和合适的空气过剩系数的炉内气氛下,均热段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弹簧钢55SiCrA-M的脱碳层深度和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均热段加热温度存在全脱碳敏感温度区间;加热温度对脱碳深度的影响要高于加热时间;最终确立了弹簧铜55SiCrA-M最优的加热制度,加热温度为1000-1080℃.加热时间为30-60min。

  • 标签: 55SiCrA-M 弹簧钢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表面脱碳
  • 简介:针对含间隙的两自由度弹簧-质量分段振动系统的非线性模态开展了研究.首先,解析确定了分段保守自治系统发生同相和反相模态运动的初始位移,并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确定了分段振动系统的模态频率,及其在位形空间模态曲线.然后,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系统的非线性模态曲线和模态频率,与本文获得的解析模态频率比较,说明本文的结果较等效模态频率有更好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系统的非线性模态个数会高于系统的自由度数目,系统可能发生内共振,而产生多余模态.多余模态运动是两振子同向振动中含有异向振动,说明多余模态是在同相模态运动和反相模态运动之间转换的模态.

  • 标签: 分段线性系统 非线性模态 模态频率 多余模态
  • 简介:目的:对比加压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9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过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Neer评分以评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93.07±13.18)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9个月的Neer评分为(95.92±7.63)分,对照组为(80.64±7.93)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术后9个月的Ne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2畅95±3.86)w,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1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钢板,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更好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锁定钢板 传统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锁定钢板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5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B组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并总结性的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的有效率92.00%与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明显比B组短;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进行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手术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骨折恢复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锁定钢板 钢板内固定 肱骨外科 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6例Pilon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分别是(42.42±11.33)min和(15.43±3.18)周,相比于对照组结果出现了显著下降,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方面都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钢板 解剖钢板 pilon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本文通过例析,揭示了高中试题中弹簧弹力做功问题解题的两种主要思路:一是通过其他途径求解:如利用F-x图像求解,利用功能原理转化;二是让弹簧形变量相同,即选取特殊位置,使两次(或多次)弹簧弹力做功相同来解答问题。

  • 标签: 高中试题 弹簧弹力 做功
  • 简介:摘要弹簧操作机构是断路器最常见的一种的操作机构,本人多年从事现场工作及培训工作,设想自行制造出一种用于培训的弹簧操作机构模型,以达到提高培训效果及技能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断路器 模型 弹簧操作机构 培训
  • 简介:本文提出了基于弹簧模型的定位算法MSRDH(MassSpringandRSSIDV—Hop)算法和NMSRDH(NewMassSpringandRSSIDV—Hop)。MSRDH算法和NMSRDH算法将节点与锚节点间最短路径抽象成弹簧模型,然后利用弹簧模型改进了DV—Hop全网平均跳距和节点到节点的最小跳数的取值方法,并通过增加全网弹簧系数来提高定位精度。MSRDH算法只是简单通过大量的公式推导来论述该算法,没有联系实际。而NMSRDH算法则是结合实际,比如结合节点的存储转发消息的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另外,NMSRDH算法中对无线传感器节点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并且在全网泛洪时候比MSRDH算法少了一次。仿真结果表明,MSRDH算法和NMSRDH算法都比DV—Hop算法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弹簧模型 DV—Hop算法 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近端骨折通过传统钢板与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通过加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传统钢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和骨折愈合的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过程的出血量和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肱骨近端骨折通过加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传统钢板 加压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共9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给予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钢板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其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对比,对照组并发症率为8.89%,实验组并发症率为2.22%,P<0.05。讨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钢板的治疗效果,前者操作简单,术中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患者病情愈合,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锁定钢板 普通钢板 老年肱骨头近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4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开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锁定钢板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0.9±0.5)周;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7.5±0.5)周,两组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两组患者的石膏制动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经皮锁定钢板应用于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经皮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 胫骨下段骨折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36-0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Endobutton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组(观察组)和锁骨钩钢板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7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同时采用Constant-Muley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分别为(13.2±1.4)周和(13.6±1.7)周,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活动Constant-Muley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Constant-Muley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带袢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锁骨钩钢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锁骨远端骨折 Endobutton带袢钢板 锁骨钩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制动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制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时踝关节Mazur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

  • 标签: 经皮锁定钢板 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 胫骨下段骨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