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水生”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能力递进式项目教学法。该方法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项目,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编排,并根据项目内容和层次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期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式增长。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 标签: 项目教学 能力递进 水生生物 实践教学
  • 简介: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 标签: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生态风险评价 熵值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碳纳米材料的生产和使用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碳纳米材料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产生毒性效应。本文在介绍了碳纳米球、石墨烯、碳纳米管3种碳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碳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行为,重点综述了碳纳米材料对水生毒性效应研究现状,以及可能的致毒机制,并指出今后碳纳米材料对水生毒理学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

  • 标签: 碳纳米材料 水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毒性机制
  • 简介:摘要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重要水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多个流域的生物资源都面临着更换与衰退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实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本文主要描述大型水电工程影响下的水生的生存现状与变化趋势,揭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通过结合生态调控的方法与技术,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支撑。

  • 标签: 水利水电工程 水生生物 影响调控
  • 简介: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在中考中也要抽考生物考实验,因此,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标签: 组织纪律实事求是探索实验仪器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从生物处理废水的分类、废水生处理技术的特点、废水生处理的微生物学研究、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的方面来对废水生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 标签: 废水 生物 处理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国本土水生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YeetFu,1983年)是一种优良的试验用鱼,具备成为模式生物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稀有鮈鲫生物生态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稀有鮈鲫在多个应用领域与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模式生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 标签: 模式生物 稀有鮈鲫 斑马鱼 青鳉
  • 简介:鄂政办电[2017]11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切实保护长江流域水生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根据2017年中央1号文件'率先在长江流域水生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的决策部署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委(局)《关于印发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发改环资[2017]925号)及《农业部关于推动落实长江流域水生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的意见》(农长渔发[2017]1号)要求,现就落实我省长江流域水生保护区全面禁捕工作通知

  • 标签: 保护区全面 全面禁捕 办公厅落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生物实验是一种认识和了解生命运动的手段,通过合理的生物学教学,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取更多的知识。由此,加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有助于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提升生物学习成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生物素养
  • 简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有效策略是利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实践和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 标签: 高中生物 兴趣培养 学习策略
  • 简介:摘要我们国家水资源非常匮乏,一些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缺水现象,但是水是生命的源泉,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水。同时我们国家还存在严重的水污染现象,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处理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厂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 标签: 低碳源 城市污水 生物处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以泗洪县集泰自来水有限公司生产工艺前处理(生物曝气池)为研究对象,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以氨氮去除效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工艺用于传统处理工艺之前,对受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运行费用低,日常维护量低的优点可明显改善进水水质。在实验中利用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此工艺的运行效果。

  • 标签: 曝气生物滤池 氨氮 水温
  • 简介:基于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的雨水生滞留系统是通过滞蓄雨水,削减雨洪径流和控制污染物迁移来实现有效雨洪管理的措施。构建两组(A、B)试验装置。A组定量研究植被层对系统在常规降雨和频繁降雨时排水、蓄水能力的影响。B组定量研究不同沙土配比对系统蓄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降雨时,相对于无植被覆盖的情况,有植被层覆盖的滞留系统,表面积水最大深度降低约23%,排尽表面积水所需时间减少约40%,蓄水量增加30%;频繁降雨时,后者表面积水最大深度降低约26%,排尽表面积水所需时间减少约56%,蓄水量比前者增加28%,故此时植被层仍有较大的滞蓄雨水潜力;沙土比例越低,系统滞留雨水时间越长,土壤蓄水量越大。

  • 标签: 生物滞留系统 模拟试验 植被层 沙土配比
  • 简介:焦化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组分复杂,生物毒性高,大多采用生物处理联合物化深度处理的工艺,以满足炼焦化学工业的污染排放标准,但其排水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为研究工艺排水安全性,选择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sus)血红细胞、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为测试生物,研究了焦化废水及各处理阶段出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变化,进而识别影响生物毒性的水质因子。焦化废水经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急性毒性比进水下降71%,遗传毒性下降为90%以上的轻度以下损伤,显示生物强化处理对焦化废水生毒性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生物处理出水再经过深度处理后,则表现出不同的毒性变化:活性炭吸附法对生物急性毒性的消除最佳,但遗传毒性生物处理出水有所升高;臭氧氧化法不仅水质改善效率差,且最终出水的生物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均升高;臭氧催化氧化法对水中残留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但也造成出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升高。各水样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与有机物、氮等水质指标表现出较强相关性,而遗传毒性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和改进处理工艺、保障水体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 标签: 焦化废水 生物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生物处理 深度处理
  • 简介: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因其优良的电性能、机械性能,而成为新兴的碳纳米应用材料,但是其制造或应用后排放进入环境水体的潜在生态风险缺少足够的研究,尤其是关于GO生态毒性的基础数据。研究以水生甲壳类动物大型溞(Daphniamagna,D.magna)为受试生物,从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方面考察了GO的生物毒性效应,并结合溞类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和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对GO对大型溞的致毒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GO对大型溞急性毒性的48h半数致死浓度(48h-LC50)为84.2mg·L^-1;慢性毒性的21d半数致死浓度(21d-LC50)为3.3mg·L^-1。关于GO对大型溞的繁殖毒性,当GO浓度达到1mg·L^-1时能够显著推迟母溞的头胎出生时间,抑制母溞头胎幼溞数、单胎最高产溞数和总产溞数。关于GO对大型溞的致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堵塞和氧化损伤可能是GO对大型溞的主要致毒途径。上述研究结果为GO在水环境中的毒性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为GO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提供了基础的生态毒性数据。

  • 标签: 氧化石墨烯 大型溞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设置的特色栏目“资料分析”,不仅可以充实教材内容,拓展知识领域,而且能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教师利用好“资料分析”,不仅可以逐步提升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 标签: 高中生物 资料分析 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