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氮化(Ti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无机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介绍了新型材料氮化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对氮化粉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引述了一些制备经验,并展述了工艺流程与产物表征结果等。

  • 标签: 氮化钛 制备 纳米粉体
  • 简介:研究了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制备氮化(TiN)重要参数氮到达比(N/Ti)对膜层性能的影响,并且采用俄歇谱分析(AES)、光电子谱分析(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膜层进行了相组成与成分分析,摸索了N/Ti对膜层的影响规律.

  • 标签: 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 氮化钛(TiN)
  • 简介:目的:总结90°角AO氮化鹅颈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上端骨折经验及其应用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胫骨上端骨折方法.方法:总结分析90°角AO氮化鹅颈加压钢板固定胫骨上端骨折32例.结果:随访3月~5年余,优良率86.7%.结论:该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上端骨折固定可靠,恢复快,是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上端骨折 AO氮化钛 鹅颈加压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以V2O5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氮化钒,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与分析还原氮化产物的形貌与组成,分析产物的碳、氮、氧含量,研究原料配碳量、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等对还原氮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产物为碳氮化钒的固溶体。原料配碳量是影响反应产物中氮含量的关键因素,配碳比(质量分数)约为21%时还原氮化产物具有最高的氮含量14.76%;氮化温度应控制在1400~1420℃范围内,氮化时间达到4h即可实现氮化完全。

  • 标签: 五氧化二钒 氮化钒 碳热还原 氮化
  • 简介:在外加磁场中进行氮化处理,能缩短氮化时间2-3倍,能明显提高氮化层的含氮量,明显改善零件表面的机械性能.本文运用磁性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对磁场在氮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较详细的理论分析.

  • 标签: 磁场氮化 理论分析 扩散 化学势 磁畴转动 畴壁位移
  • 简介:2006年世界供需动向2006年度在飞机、化工厂、海水淡化装置及民用领域需求仍持续增加,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海绵公司从长期发展角度考虑,纷纷增加产能及熔炼能力。2006年度世界海绵产量为137500t,比2005年增加34%。其中日本为39000t,美国为16000t,CIS为65000t,中国为17500t。

  • 标签: 海绵钛 海水淡化装置 化工厂 CIS 世界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水质氨氮安全化学检验,分析不同水质氨氮检测技术的特征,分析水质氨氮检测的发展方向,对于实际水质氨氮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水质氨氮 化学检测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氨氮作为水体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质量影响显著。水体中氨氮的来源复杂,包括自然界的氮循环和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水排放。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对于评估水体健康状况、指导污水处理和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几种常用的水质氨氮检测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 标签: 水质 氨氮 化学检测
  • 简介:日本海绵锭厂商Toho业公司正准备从用户手中收售报废材筹建一个废市场。2005年日本海绵装运量为3.0549万mt,预期在2006年增加17.8%达到3.6万mt。全球2005年海绵需求量8.78万mt,估计2006年会增加10.3%达到9.68万mt;到2010年估计会达到15万~16万mt。

  • 标签: 钛市场 筹建 海绵钛 需求量 日本 估计
  • 简介:摘要氮化钒铁是一种新型的钢铁冶炼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冶炼生产中,加入钢中可显著提高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韧性、强度、延展性、硬度及抗疲劳性等综合力学性能,并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接性能。本文介绍了氮化钒铁的制备和检测新进展,指出了氮化钒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氮化钒铁 检测 进展
  • 简介:使用第一原理计算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在合成温度和压力(1200-2100K,4.0-8.0GPa)下的晶格常数.计算所得的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晶格常数a与已有的实验值相吻合,相对误差分别为2.50%和1.53%.同时,六方氮化硼晶格常数c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53%,其误差也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六方氮化硼和立方氮化硼晶格常数缓慢升高;而随着压力升高,晶格常数线性降低.

  • 标签: 六方氮化硼 立方氮化硼 晶格常数 高温高压 VASP 第一性原理
  • 简介:文章通过对立方氮化硼发展史的回顾,以及对两大基材的发展状况的描述,分析了我国CBN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 标签: CBN 基材 现状 未来
  • 简介:探讨磷酸用量、高氯酸用量、冒烟时间以及加热温度四个因素对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氮化硅锰中的锰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找出各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主次关系以及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硅锰合金中锰含量测定的各因素的主次关系是:加热温度〉冒烟时间〉高氯酸的用量〉磷酸的用量。最优的分析条件是磷酸的用量是20mL,高氯酸的用量是2mL,冒烟时间是230s,加热温度是240℃。该方法简单、方便,满足氮化硅锰中锰的测定。

  • 标签: 氮化硅锰 正交试验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