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新型稀磁半导体母体YCuSO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以及介电函数、反射函数和吸收函数等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YCuSO属于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约为1.22eV.其费米面主要由Cu3d和S3p层电子构成.YCuSO半导体晶体在80~90nm处存在明显的光损失,在80~350nm区间光反射较大,光吸收主要发生在50~680nm区间,表明YCuSO在红外与远紫外波段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这些结果为实验室合成基于YCuSO母体、电荷自旋注入机制分离的新型稀磁半导体,进而研究其性质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母体YCuSO 第一性原理计算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新型稀磁半导体
  • 简介:目的探讨母体血清甲胎蛋白联合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及遗传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孕期(15~20~(+6)周)血清甲胎蛋白AFP≥2.5MoM孕妇胎儿超声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胎儿神经管缺陷、遗传综合征及其他异常检查结果。结果1405例血清甲胎蛋白AFP≥2.5MoM孕妇中,超声检出神经管缺陷37例,其中露脑畸形2例、无脑儿5例、脊柱裂14例、脑膜脑膨出16例。检出遗传综合征12例,其中肢体-体壁综合征5例、VATER联合征3例、Cantrell五联征2例、Meckel-Gruber综合征2例。其他畸形例47例,包括心脏畸形2例、腹壁裂5例、脐膨出6例、死胎13例。胎儿附属物异常中,胎盘厚12例、羊水少12例。结论利用孕妇血清AFP水平测定结合胎儿超声检查是中孕期胎儿神经管缺陷及合并脊柱裂或腹壁裂的遗传综合征等异常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能为临床遗传咨询及孕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甲胎蛋白 神经管缺陷 遗传综合征 产前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土壤生态毒性测试在化学品管理和污染土壤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测试方法通常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等水平上的存活、繁殖等测试终点来评价化学品或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微宇宙等模拟生态系统和一些野外试验方法更接近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但耗时更长、花费更高。与传统的测试方法相比,生物标志物敏感性高、响应速度快,有可能作为土壤污染的快速诊断工具。近年来,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生态毒理学的发展,如组学技术有助于理解有毒物的致毒机制,发现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目前土壤生态毒性测试的主要方法及其标准化和应用现状,同时对土壤生态毒性测试方法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在我国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 标签: 土壤生态毒理学 生物标志物 标准测试 生态风险评价 成组测试
  • 简介: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的检查和评价要结合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考虑、逐步分析,并使用国际统一推荐的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避免主观、不确切的诊断。简要介绍了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的基本原则,大体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毒性病理学诊断方法、程序及注意事项,诊断术语及诊断标准的国际统一,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解剖病理学与临床病理学数据结合一致性分析等内容,以期为我国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毒性病理学靶器官毒性检查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临床前药物安全评价 毒性病理学 靶器官毒性 临床病理学
  • 简介:一些基于重金属形态的生物毒性机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和陆生生态系统,例如: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IAM)、生物配体模型(BLM)和生物膜电势斯特恩双电层模型(GCSM),但不同模型的应用效果之间还缺乏系统比较。本研究选取小麦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水培实验进行了镉对小麦根伸长的毒性测试,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3种模型,并从根毒性、根表面吸附镉和根中富集镉3个方面对3个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选取苹果酸和柠檬酸2种有机配体,研究了配体对镉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和H+对Cd的根毒性存在竞争效应,而Mg(2+)、K+和Na+未发现竞争效应。由于BLM模型同时考虑了镉的自由离子态浓度和竞争离子的影响,在预测镉对杨麦13号根毒性和生物体内富集量时效果最好。而FIAM和GCSM模型由于计算中仅考虑了离子活度的影响,缺乏对竞争离子保护效应的考虑,因此预测效果相对较差;此外,Cd对小麦根毒性的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而非跨膜过程,这可能也是FIAM模型和GCSM模型预测不佳的原因之一。同时结果还发现有机配体存在时尽管降低了溶液中镉的离子活度,但未显著影响镉毒性,进一步证明了扩散过程对Cd毒性的影响。以上结果为评价和预测镉的陆生生态毒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模型依据。

  • 标签: 小麦 根毒性 FIAM TBLM GCSM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本研究的具体的选入标准随机采用在我院进行治疗病毒性肠炎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且60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即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其首选的护理计划。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一般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止泻、止吐、退热、住院等方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此法值得在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病毒性肠炎 儿童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的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它不仅具有广泛的地域性,而且还具有长期的季节性,同时来势比较凶猛,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大危害性的病毒性鱼病,对于渔业养殖用户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危机。本文就草鱼出血病的综合防治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草鱼 出血病 防治 措施
  • 简介:目的利用正常人源肝细胞(HepaRG)和高内涵技术检测肝毒性标志物,并结合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建立体外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快速筛选平台。方法选取适当的荧光探针Hoechst33342、DCFH-DA、Fluo4-AM、MitoTracker?RedCMXRos联合高内涵技术研究不同大黄蒽醌类单体(AQs)对HepaRG细胞活性氧簇(ROS)、胞内Ca2+含量及线粒体膜完整性等肝毒性标志物的影响,并开展高内涵法胞质分裂阻断法微核试验和高通量彗星电泳试验,综合评价AQs致肝细胞毒性及染色体、DNA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epaRG细胞经25.0μg/mL大黄素、12.5和25.0μg/mL芦荟大黄素、50和25.0μg/mL大黄酚处理24h后,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多;12.5和25.0μg/mL芦荟大黄素和50.0μg/mL大黄酸可引起胞内Ca2+含量显著增多;大黄素25.0μg/mL、芦荟大黄素25.0μg/mL、大黄酚50.0和25.0μg/mL、大黄酸50.0和25.0μg/mL组导致线粒体明显损伤(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25.0μg/mL大黄素诱导微核率、尾DNA含量和彗星尾距(OTM)数值均显著升高(P〈0.05、0.01);50.0μg/mL大黄酚给药72h后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AQs的研究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基本相符。本研究成功建立肝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联合快速筛选模型,有助于药物研发早期的毒性筛选。

  • 标签: 大黄蒽醌类单体 HepaRG细胞 高通量筛选 肝细胞毒性 活性氧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细辛,别名为华细辛,是一味常用中药,首载于中药学典籍《神农本草经》,历史悠久。细辛味辛性温,具有止痛通窍、止咳平喘、祛风散寒、通利血脉之功效,在治疗痰饮咳喘、关节疼痛、牙痛、鼻塞、风寒头痛等方面疗效显著;细辛带有辛散温燥,温肺化饮,下气消痰功能,可用于治疗气逆咳喘疾病。但细辛不良反应较多,本品是一味争议较大的中药。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否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本文对细辛毒性药理和毒理作用进行分析。

  • 标签: 细辛 药理 毒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葛根芩连汤的长期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水煎煮法制备葛根芩连汤;通过大鼠给药后及恢复期的日常观察、血液学指标测定,对葛根芩连汤的长期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葛根芩连汤各给药组和恢复组大鼠长期毒性指标(体重、摄食量、摄水量、血常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按临床用量的5倍、15倍、25倍用药时,长期毒性指标(体重、摄食量、摄水量、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葛根芩连汤 长期毒性
  • 简介:目的考察前期发现的肾毒性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在中药毒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方法以已知具有肾毒性的5种中药雷公藤、马钱子、广防己、大黄和苍耳子提取液ig给予大鼠建立肾脏损伤模型,收集给药1和7d后的血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Q-TOF-MS)检测5种肾毒性生物标志物胸苷、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6:1)、LPC(18:4)、LPC(20:5)和LPC(22:5)水平,建立支持向量机(SVM)预测模型对其毒性进行判断;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Cr和BUN的水平;各组大鼠于取血后处死,迅速取肾脏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表现.结果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毒性.5种中药在给药ld后,生化检测没有发现肾脏损伤,肾毒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发现异常;在给药7天后,SVM的预测结果与生化和病理检测结果一致,均出现肾毒性.结论代谢组学技术结合支持向量机模型可将肾毒性小分子代谢物更加灵敏、快速、准确地用于中药肾脏毒性评价,对于临床药源性肾损伤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代谢组学 支持向量机 肾毒性 雷公藤 马钱子 广防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母体乐375及元宫药铜220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选择在2013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放置节育器的90例育龄妇女作为研究主体,按照妇女入院顺序分为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妇女为46例,乙组妇女为44例,甲组妇女放置母体乐375,乙组妇女放置元宫药铜220,对比甲乙两组妇女的节育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甲组妇女宫内节育器的继续使用率(89.13%)高于乙组妇女(84.09%),但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χ2=0.494,P=0.482)。甲组妇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87%)低于乙组妇女(31.8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结论同元宫药铜220相比,母体乐375的使用率稍高,而放置母体乐375后妇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放置宫药酮220的妇女。

  • 标签: 母体乐375 元宫药铜220 宫内节育器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水宝宝玩具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旨在为水宝宝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以及鱼类毒性试验等方法对水宝宝玩具的化学特性和鱼类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红外光谱检测结果显示水宝宝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中,100.00mg/L剂量组稀有鮈鲫鱼全部死亡,96hLC50位于10mg/L~100mg/L之间。结论水宝宝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水宝宝玩具具有一定的鱼类急性毒性。应改进其生产工艺,保障环境安全。

  • 标签: 水宝宝玩具 鱼类 毒性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 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科于 2013年 1月 ~2016年 10月收治 66例 病毒性脑炎患儿, 随机分为循证 护理组和对照护理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循证 护理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情重、并发症多,循证 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病毒性脑炎在神经内科的 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 2016 年 7 月~ 2017 年 7 月收治的 32 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给予辅助检查确诊病症并进行对症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2 例患者接受治疗后 ,其中非重症患者中 22 例痊愈, 5 例明显好转; 5 例重症患者中 4 例痊愈, 1例有明显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病毒性脑炎疾病的临床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早期病情诊断,同时给予无环鸟苷等药物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神经内科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对顺铂的药理作用,应用及发生肾毒性的研究进行分析,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肿瘤科应用顺铂为主要联合化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对大剂量和分割剂量治疗患者的尿液NAG活性变化及显著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顺铂后第一、八日两组均显示尿液NAG活性增高,第十八天基本恢复正常。大剂量组顺铂后第1、8日尿液NAG活性与分割剂量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顺铂是恶书生肿瘤患者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成分,是一个广谱有效的抗肿瘤药,肾毒性和致吐作用是顺铂最常见的限剂量毒性

  • 标签: 顺铂 药理作用 应用剂量 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