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染色体自动扫描系统(Metafer 4)中的自动扫描分析软件,探讨自动分析用于放射工作人员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 005例放射工作人员为观察对象,按工种分为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工业应用共5组。使用Metafer 4系统自动检测淋巴细胞,分析影响率的因素。按照系统抽样方法选取200例标本进行人工分析,比较自动和人工分析检出的率和检测效率。结果自动分析2 005例放射工作人员的率为(0.92±0.02) ×10-3,不同工种间自动分析检出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4,P<0.05),其中介入放射学组率(1.00±0.03) ×10-3明显高于其他组(χ2=5.568、5.334、7.689,P<0.05)。医学应用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工龄和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26,χ2=11.582、8.878,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有效剂量与率呈正相关(r=0.10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动分析的率与放射工龄、放射工种相关(r=9.485×10-6、5.660×10-5,P<0.05)。与人工分析相比,自动分析检测的率明显偏低(χ2=169.259,P<0.05),两检测方法有一致性(ICC=0.713,P<0.05),但自动分析可将检测效率提高5倍。结论对自动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提示,自动分析检出的率能够反映慢性低剂量辐射的遗传损伤水平,用于放射工作人员检测有可行性。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淋巴细胞 微核 自动分析
  • 简介:用共沉淀法制备Fe304磁性粒子,选用聚乙二醇和琼脂制备/双壳医用磁性球.最佳工艺条件为:Fe2+/Fe2+之比在1.70~1.75;沉淀剂25%NH3·H2O过量20~30%,在温度35℃,pH值11,反应时间为1h;琼脂的包覆最佳温度为50℃,pH值为9,时间lh;聚乙二醇包裹最佳温度为55℃,pH值为4,时间1h,可以通过调节搅拌速度和超声波分散时间控制Fe3O4粒子的尺度,实验确定包覆剂用量.并用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古埃磁天平等进行了初步表征.

  • 标签: Fe3O4磁性微球 琼脂 聚乙二醇
  • 简介:摘要:目前,电力营销抄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制定抄表计划受到日常业扩流程的影响、异常工单生成受到电费电量差异值的影响、窃电用户缺乏闭环处理机制。为优化电力营销抄应用系统,本文从加大管理与限制业扩工单的力度,提高抄表计划自动生成率;增加电量波动异常筛选规则,计算差错值;稽查转派超容工单,增加电费回收等着手,提高电力企业营销效率,助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电力营销 抄核微应用系统 优化策略
  • 简介:良好的封闭性是施行高质量的桩修复要求之一。充填、修复材料和牙体组织间的渗漏与修复远期效果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关于桩渗漏的研究众多,研究提示桩修复过程中桩道预备时机、桩道预备器械、剩余根充物长度、桩材料的选择及桩预备时机都可能与渗漏的发生相关,本文就桩修复过程中渗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渗漏 桩核 桩道预备
  • 简介:目的研究铸造镍铬合金桩、黏接银汞桩、传统银汞桩和纤维树脂桩的冠向渗漏情况。为临床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颗新拔除的人上颌磨牙,随机分为6组,其中4组分别制作铸造镍铬合金桩、黏接银汞桩、传统银汞桩和纤维树脂桩,另2组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然后浸入印度墨水中1周,评价不同桩的冠向渗漏情况。结果4个实验组渗漏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P〈0.05):纤维树脂桩组和黏接银汞桩渗漏明显小于传统银汞桩组和铸造镍铬合金桩组(P〈0.05)。结论各种桩修复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渗漏.其中黏接银汞桩和纤维树脂桩修复更为有效。

  • 标签: 银汞桩核技术 纤维树脂桩核 冠向微渗漏
  • 简介:摘要:目前,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引导与号召下,全国乡村建设进行的如火似荼,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在乡村自然资源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乡村产业发达的区域,乡村面貌及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内陆平原地区较大多数普通农村区域,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规划建设仍然缺乏动力,村庄发展缓慢、经济缺乏活力、农民生活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如何在乡村规划中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试着从规划角度构建乡村发展的“”、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激发乡村活力的方面入手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 标签: “微核” 乡村规划 乡村活力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以二步水溶液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具有温度及pH值双重响应性能的-壳单分散纳米凝胶,对凝胶的形态、结构及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动态光散射对其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高度溶胀的P4VP壳层会对的充分溶胀带来一定限制,并使其溶胀率下降.

  • 标签: 响应性凝胶 核-壳结构 受限溶胀 二步水溶液分散聚合
  • 简介:已有研究表明.水质的有机污染物与消化道肿瘤有一定的关系。核可作为一种染色体受到损伤的形态学标志,使我们更清楚地丁解水质中是否含有损伤染色体的有机化学污染物,为此.我们选择丁培养的SHE细胞的核试验,检测了长江中下游5个城市的源水有机提取物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

  • 标签: 细胞微核率 染色体 损伤 微核试验 消化道肿瘤 有机提取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8 mm切口预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治疗性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12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120例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1.8 mm切口预劈PE治疗60例(预劈组),采用1.8 mm切口未劈PE治疗60例(未劈组)。记录两组有效超声时间、超声能量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1 d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全眼散光程度、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预劈组有效超声时间和超声能量明显低于未劈组[(44.04 ± 8.93) s比(59.03 ± 9.98) s和(11.29 ± 1.08)%比(14.15 ± 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139和5.289,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 d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劈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未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全眼散光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劈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明显大于未劈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和变异系数明显小于未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切口预劈PE治疗性白内障,可以有效改善术前全眼散光程度,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度更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好。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视力,眼睛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预劈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8 mm切口预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治疗性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12月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120例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1.8 mm切口预劈PE治疗60例(预劈组),采用1.8 mm切口未劈PE治疗60例(未劈组)。记录两组有效超声时间、超声能量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1 d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全眼散光程度、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预劈组有效超声时间和超声能量明显低于未劈组[(44.04 ± 8.93) s比(59.03 ± 9.98) s和(11.29 ± 1.08)%比(14.15 ± 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139和5.289,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 d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劈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未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全眼散光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劈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明显大于未劈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和变异系数明显小于未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切口预劈PE治疗性白内障,可以有效改善术前全眼散光程度,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度更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好。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视力,眼睛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 预劈核
  • 简介:在改进的密度模型基础之上,利用束缚核子内夸克分布参数公式计算了深度非弹性散射中轻效应函数,发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检验了夸克分布参数公式的合理性.

  • 标签: 改进的核密度模型 夸克分布参数公式 轻子-核DIS过程
  • 简介: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Cr6+(0.122、0.670、1.219、3.657、10.971和32.913mg/L)水体染毒鲤鱼种40d,核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铬浓度的提高,其嗜多染红细胞率相应提高.鲤暴露于Cr6+3.66~32.91mg/L时,铬处理鱼细胞率较对照组鱼有明显差异.鱼肌肉、鳃、肝和肾组织内的Cr6+残留量同其率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微核试验 诱变效应 重金属污染
  • 简介:采用重铬酸钾和秋水仙素两种不同类型的化学物系统地研究了,给药次数和取样时间对昆明种小鼠骨髓细胞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化学物均能使小鼠骨髓细胞诱导率明显升高。一次给药时.重铬酸钾诱导率的峰值时间是给药后第30小时.其阳性率为7.73‰,显著高于第24小时(5.13‰)和第48小时(2.46‰)的率。两次给药时.重铬酸钾第12小时的诱导率

  • 标签: 微核率 细胞微核 小鼠骨髓 取样时间 峰值时间 给药次数
  • 简介:CB法图像中淋巴细胞的粘连情况可分为串联、并联、串并联三类。首先利用面积阈值、圆度阈值、延展度阈值提取串联的淋巴细胞区域;然后采用改进的基于凹点搜寻的分离方法对串联淋巴细胞区域进行分离,同时克服了崎岖边界的干扰问题;对于分离后的细胞,再判断其是否为双淋巴细胞。这为CB法图像自动分析中串联淋巴细胞的判别和分离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提高CB法图像分析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而不影响自动分析的速度。

  • 标签: 淋巴细胞 CB法微核试验 微核图像 粘连细胞 自动分离 最短距离
  • 简介: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前后率的研究,来探讨72小时内光疗对新生儿黄疸患儿DNA的影响。方法:采用有丝分裂阻断法检测新生儿黄疸患儿光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率。结果:72小时内光疗(17.8±4.73小时)率增高,光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有丝分裂阻断法检测核能更敏感反映DNA的损伤;72小时内光疗仍存在对DNA造成损伤,其安全性及远期影响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光疗 细胞遗传学 微核
  • 简介:在水温22℃下研究了不同浓度(2.5、3.0、3.5和4.0mg/L)的孔雀石绿致体质量10~13g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datu外周血红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成率随孔雀石绿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对照组的4.194‰增至最高浓度的33.487‰),提示孔雀石绿对水产生物有明显的遗传毒性。这些水产品对人体的安全性值得重视。

  • 标签: 孔雀石绿 遗传毒性 泥鳅 外周红细胞 微核率
  • 简介:目的研究空气中四氯乙烯(ICE)浓度和职业暴露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发生率及尿中三氯乙酸(TCA)浓度的剂量-反应关系,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四氯乙烯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接触反应关系。方法选择从事四氯乙烯作业工龄满1年以上的从业人员和无接触四氯乙烯及其它有毒物质的某卫生防疫站体检的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发生率和尿中三氯乙酸的浓度。结果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平均核发生率与对照组工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与接触者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四氯乙烯对职业人群的遗传物质未造成明显损伤,这方面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尿中三氯乙酸的浓度能够反映职业人群在工作时接触四氯乙烯的情况,可作为四氯乙烯接触水平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四氯乙烯 职业卫生 外周血 微核率 淋巴细胞
  • 简介: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性好,粒径均一的聚苯乙烯(PS)球.以PS球为,用浓硫酸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带有负电.加入一定量的[Ag(NH3)2]+溶液,由于静电吸引,使其吸附在PS球表面,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PS/Ag/壳结构复合球.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以及紫外-可见光谱对PS/Ag复合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PS球的表面改性,在其表面引入了磺酸基团,提高了球表面的电负性和亲水性,对包覆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稳定剂(PVP)和不同还原剂(一缩二乙二醇DEG和乙二醇EG)的使用,形成的PS/Ag/壳复合球形貌不一样,同时研究表明制备出的PS/Ag复合球可以用于催化剂催化还原有机染料溶液,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活性.

  • 标签: 聚苯乙烯/银 还原剂 稳定剂 催化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不同培养时间对其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6月间曾在我所接受检查的56例职业病者,这些职业病者均接受辐射作业,采集这些职业病者血液样品,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对其进行不同时间培养,对照组新鲜血液样品培养时间为72h,观察组将其观察组新鲜血液样本放置2℃~8℃冰箱3天后培养,培养时间为72h,培养结束之后对其率变化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在培养结束之后,通过对两组血液样品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显示在培养结束后两组血液样本率大致相同,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在人体全血接受辐射之后,随着培养时间不断增长,其的检出率大致相同,因此对于延迟血液培养,时间超过三天在进行培养并不影响的检出率,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好依据。

  • 标签: 人体血液 辐射处理 培养时间 微核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