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高度近视眼矫正手术ICL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对象选择于2021.6~2022.6就诊于我院眼科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3例(6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ICL植入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均明显较高(P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ICL植入术 矫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FS-LASIK)、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SMILE)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三者矫正中低度近视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以惠州爱尔眼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矫正中低度近视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受者分为FS-LASIK组、SMILE组及ICL组,每组40例(40眼),各组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其矫正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3组间视力及有效性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CL组安全性指数高于SMILE组及FS-LASIK组(P<0.05)。术后3个月FS-LASIK组的三叶草像差、彗差和球差出现明显变化,而SMILE组的变化较小,ICL组变化最小(P<0.05)。结论对中低度近视FS-LASK、SMILE及ICL植入三者均有确切疗效,而ICL V4c植入的安全性最高,患者的视觉质量最好。

  • 标签: FS-LASIK SMILE ICL V4c 近视,中低度 质量,视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手术患者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次手术率及再次手术的原因、处理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ICL植入手术的患者744例(1483眼),对其中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将因拱高异常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者分为低拱高组和高拱高组。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各组的年龄及屈光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白到白距离、房角到房角距离、前房深度、晶状体矢高、晶状体厚度、眼轴及拱高;采用t检验比较再次手术前后的拱高、散光度数及裸眼视力。结果:在术后2周内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共37眼(2.49%)。其中进行ICL调位34眼,ICL置换3眼。最常见的再次手术原因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进行ICL调位的原因为高拱高(13眼)、残留散光(11眼)、低拱高(10眼)。进行ICL置换的原因为低拱高(2眼)和高拱高(1眼)。通过再次手术,高拱高组的拱高由(974±174)μm降低至(691±120)μm,低拱高组的拱高由(174±49)μm增加至(388±78)μm,散光残留眼的散光由(1.34±0.34)D降至(0.39±0.26)D,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再次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拱高异常和散光残留是ICL植入后早期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通过再次手术均可获得理想拱高和屈光度。

  • 标签: ICL植入术 非计划再次手术 拱高 残留散光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到本院及本人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与散光患者共计60例(120眼),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和对照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FS-LASIK)。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一年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8(16.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ICL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散光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ICL植入术 高度近视 散光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输液港植入中应用腔内心电进行辅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一年间(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接收诊治的乳腺癌患者当中,选择6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独使用输液港植入)和研究组(在腔内心电的辅助下进行输液港植入),对两组患者的输液港植入进行评价,分析两种输液港植入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了输液港植入,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一次性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输液港植入的手术干预中,增加腔内心电进行辅助干预,能缩短输液管植入的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为乳腺癌患者的化疗干预提供保障。

  • 标签: 腔内心电 输液港植入术 乳腺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八九医院行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的远视者14例(16眼)。术前远视屈光度1.50D~5.00(3.61±1.08)D。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裸眼远近视力和屈光度的矫正情况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结果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裸眼远视力(logMAR)为0.47±0.19,明显优于术前的0.61±0.30(t=3.64,P=0.003);裸眼近视力(logMAR)为0.26±0.11,明显优于术前0.66±0.30(t=5.83,P<0.001);裸眼近视力较术前提高两行以上者14眼(87.50%)。术后1个月眼呈轻度近视状态,3个月后屈光度基本稳定。术后6个月平均等效球镜为(0.74±0.29)D,较术前(3.61±1.08)D明显下降(t=9.45,P<0.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明显远视回退现象。术后1周、1、3及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下降(F=1.76,P=0.128)。结论角膜基质透镜植入矫正远视安全、有效,预测性较好,为远视者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方式选择。

  • 标签: 矫正,远视 移植术,透镜,角膜基质 取出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激光,飞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自攻式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本院88例行自攻式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7月-2021年07月,分组方式: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44例)和研究组(行综合护理)(44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成功率100.00%(44/4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8.64%(39/44)(P<0.05),护理优良率95.45%(87/7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73%(32/44)(P<0.05)。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价值更高,提高手术成功率,优化护理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自攻式微种植支抗钉植入术 综合护理 护理优良率 手术成功率
  • 简介:摘要无导线起搏器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目前临床应用经验、循证证据、指南更新等方面的进展,结合《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特撰写此操作流程及规范,就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具体步骤、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进行推荐,以期进一步促进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在我国规范、有效、安全地开展。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操作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报告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并截取此段区间中我院接收的35例进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的泪道阻塞疾病患者作为数据提供对象,对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与护理前对比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人工鼻泪管植入治疗的泪道阻塞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 泪道阻塞 综合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秀的护理配合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应用效果。方法:此次参加研究的60例受试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到2021年6月,随机打乱分组,即研究组、对照组,每组研究对象30例,组间区别为中护理方式不同,收集各项研究数据,比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

  • 标签:
  • 作者: 葛坚 石砚 范志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是一种可有效控制青光眼眼压的房水引流植入物。AGV植入作为我国难治性青光眼的首选手术方法,与其他抗青光眼手术相比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从AGV植入的降眼压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疗效和导致并发症的问题出发,总结AVG植入的应用及进展,比较各种式的特点,以期为规范化推广AGV植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青光眼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内在我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PHQ-9及GAD-7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术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循证护理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接受食道支架置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到我院接受食道支架置入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患者64例,给予其良好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64例患者当中胸骨有异物感患者为7例、15例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3例患者术后痰中带血、1例患者手术1h之后出现呕血情况,并无患者出现过支架滑脱、位移情况。结论 手术前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术后观察患者病情,给予合理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食管癌 食道支架置入术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对冠状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应用价值。方法:本次所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的病人,同时以等分两组形式展开本次研究,对照组病人所接受护理措施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所接受护理措施为围期护理。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两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组间对比,同时判定护理效果。结果:组间病人满意度情况对比:对照组病人满意度84%显低于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6%,且观察组病人生理、躯体、社会、心理功能均好于对照组病人,P<0.05,组间存在对比性。结论:对于行冠状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的病人进行围期护理能促使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效果得到提升,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内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患者中实施病例选择,共计60例,纳入后采取双盲随机法分组,考察组、一般组相等例数,考察组利用围手术期护理,一般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比并发症(急性脑梗死、穿刺血肿、穿刺出血)发生率。结果: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一般组较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支架植入术 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进行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的患者80例随机分组,并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调节脑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患者的不良心态,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支架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02年4月至2022年4月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治疗4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1例;年龄19~80岁,平均45.6岁;患者病程8个月至33年。其中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24例,神经源性尿失禁9例,前列腺术后尿失禁13例。术前每日尿垫使用量(3.5±1.0)片,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视觉模拟症状(VAS)评分(7.1±1.2)分。46例均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其中20例植入前行药物治疗或尿路相关手术(口服抗胆碱能药物5例,尿道狭窄切开2例,括约肌切开3例,尿道扩张5例,尿道结石碎石1例,肠道膀胱扩大4例)。45例男性中25例经会阴入路,20例经阴囊入路;1例女性采用经腹入路。根据中测量球部尿道周径选择袖套,其中男性16例袖套周径为4.5 cm,29例为4.0 cm;1例女性患者袖套周径为8 cm。随访手术长期疗效,观察患者术后控尿情况(社交控尿定义为每日使用尿垫≤1片,完全干燥定义为无需使用尿垫),装置使用状态及并发症。对比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9年,平均7.1年。截至末次随访,32例(69.6%)仍正常使用初次安装的括约肌装置,3例(6.5%)行1次修复手术植入新装置后可维持控尿,11例(23.9%)因术后并发症取出装置。术后35例(76.1%)达到社交控尿,其中16例(34.8%)达到完全干燥。术后患者尿垫使用量为(1.2±0.6)片/日,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01);尿失禁对生活质量影响的VAS评分为(2.6±1.9)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 <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6%(15/46),其中感染4例,局部侵蚀5例,机械故障3例,排尿困难2例,尿道萎缩1例。尿道外伤术后尿失禁、神经源性尿失禁、前列腺术后尿失禁患者术后社交控尿率[75.0%(18/24)与66.7%(6/9)与84.6%(11/13)]、并发症发生率[37.5%(9/24)与33.3%(3/9)与23.1%(3/13)]及装置修复手术率[37.5%(9/24)与33.3%(3/9)与15.4%(2/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入路患者与经阴囊入路患者,术后完全干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25)与40%(8/20), P=0.76],术后装置使用无故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5/25)与80%(16/20),P=0.20]。袖套周径为4.5cm与4.0cm患者的术后社交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12/16)与65.5%(19/29),P=0.74]。结论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为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治疗方式。不同病因、手术入路及袖套周径患者术后控尿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人工尿道括约肌 控尿率 并发症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