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人工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陈丽娟

陈丽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后护理方法,促进患者的术后语言康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耳聋患者6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患者不适度,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人工耳蜗植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96-02

人工耳蜗是替代已损伤毛细胞,通过电流刺激听觉神经重新获得声音信号的一种电子装置。它可帮助患有重度和深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使用助听器无效或帮助不大的成人或儿童获得或恢复听觉,是医学和康复领域的一项新技术。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耳聋患者6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69例,男41例,女28例,年龄1~12岁,全身情况良好,术前常规进行听力测定、心电图、胸片、CT检查,术中进行面神经监测,均符合手术指征,本组均在全麻下行单耳植入多道人工电子耳蜗。

1.2结果经术后严密观察,认真细致地护理,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进入语言听力康复训练阶段。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耳聋出现的时间、原因、程度。同时了解患者及家长对手术的了解情况、担心程度和语言康复的期望值。

2.1.2心理护理:聋哑患者和家属心理上承担很大的压力,同时对植入人工耳蜗后听力恢复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术后效果不理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首先应与家属交流,告知提高听力的关键不仅在于手术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植入电子耳蜗装置后,能否重建新的语言环境,进行长期的语言训练。配合医师认真讲解人工耳蜗知识,让患者和家属全面了解人工耳蜗的功能、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康复效果。聋哑患者,尤其是儿童,常常有较严重的封闭性格和偏执心理,术前护士应增加与患者接触的时间,利用手语、书面等形式耐心与患者交流增加其亲切感和信任感。

2.1.3术前准备:术前配合医生完成各顶常规检查及专科检查,术前一天术耳备皮,做好皮肤准备。手术前晚禁食水8h,保证充足的睡眠。

2.2术后护理

2.2.1常规护理: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1]。全身麻醉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清醒后嘱患者健侧卧位。积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防止电极脱落或错位:术后当日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头部运动和下颌运动,防止植入的内植部件移位。患儿苏醒后,因头部加压包扎不适,往往表现为哭闹、躁动,此时应控制患儿头部摆动,指导家属给予安抚。

2.2.2创口护理:每天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避免患儿搔抓。观察加压包扎力度是否合适。创口有无红肿及血肿形成。向家长说明加压包扎的重要性。

2.2.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眩晕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手术后短期内可发生眩晕,与手术刺激有关,应做好患者及家长的解释工作,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强光及强声刺激。面瘫:手术经乳突进入面神经隐窝,易触及或损伤面神经,术后应仔细观察患者有无面部抽搐、眼睑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等。感染:术后感染是导致植入术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后应加强患者看护,防止患者撕抓伤口造成敷料脱落、伤口污染。另外机体对高仿生高密度的排异,也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要检测体温变化,发现皮下血肿应立即通知医生。淋巴瘘、迷路炎:术后应注意局部敷料的观察,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记录,并立即通知主管医师,分析造成的可能因素,给予相应的处理。

2.2.4饮食护理:术后6h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1-2d,以减少头部及下颌骨的运动。以高热量、高蛋白和多维生素软食为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硬质食物。

2.3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家属认真阅读耳蜗维护说明书,做到防水、防静电、防磁及禁做MRI检查等。嘱家属术后1个月来医院开机,对人工耳蜗植入结果要有正确的期待值,并应就患者术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准备,向其提供相关的语训信息。

3.护理体会总结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双耳全聋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确保手术的成功,细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有关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相关知识,了解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人工耳蜗工作原理、植人方法。熟悉儿童的心理护理特点,尤其是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各种方法,使患者顺利接受手术并积极投入到语言康复训练中,并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训练的方法使其尽早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与正常人同样生活[2]。

参考文献

[1]韩德明.人工耳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5-201.

[2]李莉,王林娥.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临床路径与个性化整体护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0,18(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