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标本条形码管理流程使用,提高了中央运输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方法:通过对采用条形码管理流程收集住院病人标本与采用传统管理工作流程收集住院病人标本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从2004年传统管理26分钟减少到条形码管理2007年13分钟,每天负责标本运输的人员从7人减少到5人,差错发生率从13件减少到4件,标本投诉从19件减少到5件,报告查询从64件减少到2件。结论:中央运输工作中使用标本条形码管理流程,提高了中央运输工作效率及医务人员满意率。

  • 标签: 中央运输 标本条形码 信息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选择一种既能减少手术室环境污染及工作人员身体损害,又不影响标本制片质量手术标本保存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5~11月,200例常规染色病理检验手术标本,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冰箱冷藏组)对照组(甲醛固定组),测定其在不同标本保存方法下,标本制片效果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标本制片效果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冰箱冷藏保存标本与常规甲醛固定标本相比,其标本制片效果无差别、制片优良率高,且毒副作用小,是一种较好手术标本保存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标本 组织保存/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要提高尿液检查质量,必须正确进行尿液标本收集保存。选择合适容器,容器标示要明确,根据检查目的尿标本可收集晨尿,随机尿餐后2小时尿,24小时尿,尿培养尿标本;收集标本最好在30分钟内进行检查,否则应该进行妥善保存,最常用是冷藏还有冷冻以及一些化学防腐方法。

  • 标签: 尿液标本 尿标本的收集 保存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送标本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重要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取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模式,对两组标本工作工作效率及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共收标本1300000件,其中差错14例,投诉发生73件,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为25.54±2.34分钟。实验组收标本1300000件,其中差错5例,投诉发生11件,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为12.46±1.14分钟。实验组标本收录过程中,差错问题发生率投诉情况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平均每次收取标本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标本运送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模式,可以较为明显提高标本管理效率,减少差错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运输人员工作效率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有效提升,具有较为良好应用效果,可以在标本标本管理中进行相应推广应用。

  • 标签: 运送标本过程中使用标本条形码流程管理思考研究
  • 简介:摘要:在医院管理中标本检验作为重要环节需要对其中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标本运送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导致感染问题,应对其管理要点进行明确。通过对医院标本运送工勤人员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加强标本运送管理及感染控制措施,以保证运送安全。

  • 标签: 标本运送 工勤人员 管理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医院标本运送过程中生物安全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血液标本800份,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0份。对照组:对标本采取一般运送流程;观察组:在一般运送流程情况下,对标本运送过程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标本合格情况,记录两组标本发生医院性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标本检验合格率医源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医院性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院标本运送过程进行生物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事件发生,增加标本合格率,提高对医护人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医院标本 运送过程 生物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检验标准误差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检验科有误差血液检验标本80例,并分析产生误差原因。结果8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中,采集过程中存在误差因素有抽血时间过长5例,血液量误差7例;患者自身因素有未提前禁食16例,处于月经期6例;检验过程存在因素有标本处理不当5例,抗凝管使用错误3例,未及时检验6例,而送检过程存在因素有标本剧烈震荡3例,时间过长24例,标本申请单不符5例。结论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只有从多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控制,同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对血液检验标本认识,才能有效预防血液检验中存在误差,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检验 标本误差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尿液标本采集运送。正常人尿液是无菌,更好地从尿道发现细菌并减少可能污染,必须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收集尿液标本,尿液标本必须使用专用无菌容器,并加盖送检,并在培养时进行活菌计数。树立标本质量控制意识,注意无菌操作,尽快送检或妥善保存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尿液标本 采集 运送处理
  • 简介:摘要通过探讨物流传输系统在传送标本应用,证明该系统可有效杜绝标的丢失及坏损、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奥地利舒密公司MP10000-NW160型(TransportSystem)医用气压管道物流传输系统(以下简称物流传输系统)是与以预算内同步设计、同步建造。该系统与2009年在我们科开通,运行一年多来显示,物流传输系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护理人员非专业性工作时间。

  • 标签: 物流传输系统(Pneumatic Tube System,PTS) 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血采集方法及保存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对动脉血标本采集及保存存放时间、温度进行分析,减少对血气分析准确性影响。结果对临床采集动脉血,采集标本中无效腔气体、凝血、标本稀释情况进行统计,无因操作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动脉血样本采集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隔绝空气进入样本,掌握好检测时间,以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动脉采血 标本采集 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过程存在问题及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我院接受尿标本微生物检验采样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后规范采样规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采样规程。结果研究组患者被污染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尿标本微生物采样过程中,使用正确规范采样规程,能够大大减小在对尿标本微生物污染程度,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整体工作效率,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标本微生物 采集检验 污染程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过程当中存在问题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医院门诊不合格血液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主要与送检不及时、试管抽错、凝血、溶血、采血量不足等因素有关。结论:想要提高血液标本采集及运送质量,护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并且正确认识血液标本采集、运送重要性。采集正确合理血液标本,提高临床检验准确率,降低医疗风险发生。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运送过程 问题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存在问题,并且提出护理对策,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3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并且对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这30份不合格标本中,溶血或者凝血占据43.33%,脂血占据13.33%,采血量不足占据16.67%,送检不及时占据6.67%,抽错试管占据13.33%,其他因素占据6.67%。结论增强护士对保证血液标本采集运送质量意识,确保医护人员认识到,实验室前质量管理中,有关运送质量以及血液标本采集部分,占据非常重要位置,只有在工作中认真并正确采集运送血液标本,才能确保检验结果准确,从而降低医疗风险发生。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 问题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收治66例存在一定误差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检验标本出现误差原因主要分为四类,其种类与占比分别是患者原因(51.5%)、标本采集原因(25.8%)、标本送检原因(12.1%)、标本检验原因(10.6%),总提升率为97.0%。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因素众多,占比比例较大是患者自身因素,需提高血液检验标本正确性,在血液检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注重检验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保障血液检验标本实际质量,减少检验期间产生误差。

  • 标签: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原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院内检验标本正确运送对实验前质量控制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为实验组,从实验组对照组中选取20000例检验标本,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标本检验管理方法,对于实验组采用院内检验标本正确运送管理模式,对两组标本检验合格率检验不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标本二次运转数量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研究结果。结果:对照组10000例标本中,检验合格率为9340(93.40%),检验不合格率为660(6.60%),标本二次运转数量为325,差错发生率为430(4.30%)。实验组10000例标本中,检验合格率为9980(99.80%),检验不合格率为20(0.20%),标本二次运转数量为25,差错发生率为14(0.14%)。实验组检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标本二次运转量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院内检验标准正确运送,能够实现实验前质量有效控制,提升检验合格率同时,减少标本二次运转差错发生率,具有较为良好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内检验标本 正确运送 实验前质量控制 作用 分析